纪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 3
一次难忘的会见(沙汀) 3
怀郭老(关山月) 6
敬礼与怀念(凤子) 13
郭沫若在上海的几件事(林林) 19
回忆与怀念(黄烈) 30
郭老关于历史编撰体裁的思考(王戎笙) 41
从“球形发展的天才”说开去(陈永志) 47
我的郭沫若观 47
作为文学家的郭沫若……(龚济民 方仁念) 58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待郭沫若和郭沫若研究(阎焕东) 65
中国现代“文人”的一个范本(魏建) 85
文史研究 99
关于郭沫若和泛神论的关系问题(孙党伯) 99
论创造社时期郭沫若的思想发展(孙腾芳) 117
郭沫若的革命文学论刍议(上)(黄淳浩) 135
郭沫若与闻一多新诗建设思想的比较研究(陈丙莹) 151
郭沫若与郁达夫悲剧观比较(蔡震) 165
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陈维涟) 182
沫若史剧评价释疑(胡润森) 195
论医学对郭沫若文学活动的影响(屈文泽) 205
郭沫若研究的历史回顾(高文平) 224
郭沫若修改文稿刍议(林明华) 245
从思想文化史角度看郭沫若的治史特点(沈志安) 255
郭沫若和比较史学(王岳) 271
资料 293
致胡乔木(一函)(郭沫若) 293
致梁实秋(一函)(郭沫若) 297
致李宇超(三函)(郭沫若) 298
胡愈之主持的星洲寿郭活动(孙逸忠) 300
北京郭沫若故居所在地是唐代的龙道村(日曰) 305
郭末若的笔名、别名、化名汇释(李文遂 王泽君) 307
中国的新兴文艺运动 〔日〕(藤枝丈夫) 320
访中国的两位作家 〔日〕(山田清三郎) 323
国外研究 327
郭沫若的历史小说 〔日〕(伊藤虎丸) 327
《女神》与外国诗歌 〔苏〕(斯·玛尔科娃) 349
编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