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 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振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300027873
  • 页数:802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公共管理学论纲 1

第一节 从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 1

一、公共行政学的传统 2

二、对传统的批评与新公共行政学的出现 8

三、公共管理学的兴起 16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 21

一、公共管理的起源与演变 21

二、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实践 23

三、转轨时期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28

第三节 公共管理学的“范式” 32

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33

二、公共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39

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41

Ⅰ组织篇 47

第一章 公共组织理论 47

第一节 公共组织概述 47

一、公共组织的定义 47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48

三、公共组织的类型 50

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结构 52

一、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52

二、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 53

三、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 57

四、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 59

第三节 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 65

一、公共权力及其运作 65

二、公共组织过程 71

三、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 73

第四节 公共组织环境 75

一、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 75

二、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 77

三、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79

第二章 行政体制改革 82

第一节 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82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含义 82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 84

三、行政体制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87

一、当代国外政府改革的概况 89

第二节 当代国外政府改革的趋势 89

二、当代国外政府改革的内容 92

三、当代国外政府改革的新趋势及特点 98

第三节 转轨时期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103

一、建国以来历次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 104

二、我国行政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06

三、转轨时期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108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思考 115

第三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 115

一、国外学者论中央与地方关系 116

二、重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必要性 119

三、重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目标取向 121

四、重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 123

第二节 国外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践模式 128

一、国外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 128

二、西方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 131

三、国外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向 133

四、国外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经验及启示 134

第三节 转轨时期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构 139

一、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 139

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困境及原因 146

三、转轨时期重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对策 153

Ⅱ职能篇 173

第四章 政府的作用 173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角色 173

一、国外学者关于政府作用问题的争论 174

二、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 176

三、国家神话和市场乌托邦 179

第二节 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作用 182

一、“强政府”或“弱政府” 182

二、转轨时期我国政府角色定位的前提条件 185

三、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八大角色 190

第三节 政府失败论 195

一、政府失败问题的提出 195

二、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类型与成因 199

三、政府失败的纠正与防范 212

四、政府失败论的启示 217

第五章 政府与市场 223

第一节 市场或政府 223

一、作为制度安排的政府与市场 224

二、西方经济学说史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的演变 226

三、世界银行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认识 229

第二节 国外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模式 235

一、发达国家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模式 235

二、发展中国家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模式 241

第三节 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 247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失灵 24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251

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及其关键 254

第六章 政府与企业 258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企业主体 258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关系的特点和弊端 258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和政府 261

一、西方国家政府与私人企业的关系 265

第二节 国外处理政府与企业关系的经验 265

二、西方国家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及改革 269

第三节 转轨时期我国政府与企业关系的重塑 276

一、用法律和经济手段管理企业 276

二、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79

三、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管理 285

四、进行机构改革 288

第七章 政府与社会 293

一、无政府主义理论 294

第一节 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理论 294

二、国家主义理论 297

三、自由主义理论 298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 301

第二节 国外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实践 304

一、国外政府社会管理的历史演变 304

二、国外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 308

三、国外政府社会管理的最新趋势 313

第三节 转轨时期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建 315

一、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弊端 316

二、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的社会管理的新要求 319

三、转轨时期完善政府社会管理的若干思考 321

Ⅲ过程篇 329

第八章 公共决策 329

第一节 公共管理与公共决策 329

一、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 330

二、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基本手段 331

三、政策研究学科的兴起 335

一、公共政策的性质 338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与效果 338

二、公共政策的原因 341

三、公共政策的效果 345

第三节 公共决策系统及其运行 348

一、公共决策系统 348

二、公共决策程序 353

三、我国公共决策系统及运行的优化 358

第九章 行政执行 371

第一节 行政执行概述 371

一、行政执行的含义 371

二、行政执行的原则 374

三、行政执行的过程及手段 376

第二节 行政沟通 379

一、行政沟通的含义 379

二、行政沟通与信息 380

三、行政沟通机制 383

第三节 行政协调 387

一、行政协调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87

二、行政协调的方式和类型 388

三、行政协调方式中的若干关系 392

第四节 行政监控 395

一、行政监控的含义与作用 395

二、行政监控的要素与过程 397

三、行政监控的方式 400

第十章 公共项目评估 403

第一节 公共项目评估的含义与作用 403

一、公共项目评估的兴起 403

二、什么是公共项目评估 407

三、公共项目评估的地位和作用 410

一、公共项目评估的内容 413

第二节 公共项目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413

二、公共项目评估的程序 417

三、公共项目评估的方法 419

第三节 我国公共项目评估的发展 424

一、我国公共项目评估的现状 424

二、公共项目评估面临的困难 427

三、推进我国公共项目评估事业的途径 431

一、传统的人事管理理论及模式的局限性 439

第一节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 439

第十一章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439

Ⅳ人力资源篇 439

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兴起 442

三、政府人事管理领域的变革--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新潮 447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 452

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452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454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455

四、转轨时期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 457

一、什么是公共人力资源开发 465

第三节 公共人力资源的开发 465

二、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467

三、对我国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 468

第十二章 对管理者的管理 479

第一节 加强对管理者管理的必要性 479

一、管理者角色的特殊地位及权力的特性 479

二、民主政治建设和现代国家管理的需要 481

三、人性的弱点与不可避免的无知 482

第二节 中国古代吏治的历史经验 483

一、严密法网,以法治吏 484

二、严格执法,维护吏治清明 486

三、建章立制,规范官吏行为 487

四、修身养性,以德养廉 491

第三节 当代国外防止官员腐败的措施 493

一、加强廉政立法,健全廉政法规 493

二、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495

三、注重制度建设,防范官员的贪赃枉法 498

四、建立独立而富有权威的廉政机构 502

第四节 转轨时期公务员廉政机制建设 504

一、健全反腐倡廉的法律机制 505

二、建立廉政预防机制 508

三、完善廉政监督机制 513

四、强化廉政的司法机制 516

第十三章 行政伦理 521

第一节 行政伦理的一般描述 521

一、伦理与行政伦理 521

二、行政伦理的类型 525

三、行政伦理的功能 528

第二节 公共责任 531

一、公共责任的本质与特征 531

二、公共责任与行政伦理 535

第三节 转轨时期的行政伦理建设 540

一、现阶段行政伦理存在的问题 540

二、行政伦理建设的原则与途径 545

三、合理有效的行政伦理体系的形成 550

第十四章 立法行政 557

第一节 立法行政概述 557

Ⅴ部门管理篇 557

一、立法行政的含义 558

二、立法行政的功能 559

三、立法行政的价值取向 561

四、研究立法行政的意义 562

第二节 立法机关的组织体制 564

一、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比较 564

二、中西立法机关组织体制的比较 566

三、我国立法机关组织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572

一、立法过程 580

第三节 立法过程管理 580

二、转轨时期立法行政的改革与完善 583

第十五章 司法行政 589

第一节 司法行政概述 589

一、司法与司法行政 590

二、司法行政的基本内容 591

三、司法行政的地位与作用 594

第二节 司法管理的体制与过程 596

一、司法管理体制的构成 596

二、司法管理的过程 598

第三节 中西司法管理体制的简单比较 600

一、对司法独立的理解 601

二、法院的组织体系 602

三、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 603

四、司法行政机关在司法管理中的作用 604

五、法官的地位和作用 605

第四节 转轨时期我国司法行政的改革 607

一、我国司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07

二、我国司法行政改革的目标 611

三、我国司法行政改革的对策 612

第十六章 财政管理 616

第一节 财政管理概述 616

一、财政与财政管理概念 616

二、财政管理的基本内容 619

三、财政管理的作用 620

第二节 国家预算与税收 622

一、国家预算 622

二、税收 626

第三节 中外财政体制的比较 629

一、西方国家财政体制的特点 630

二、计划经济国家财政体制的特点 632

三、我国现阶段的财政体制 633

第四节 转轨时期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634

一、我国财政体制沿革 634

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的建构 639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管理 647

一、教育与教育管理 647

第十七章 教育管理 647

二、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 649

三、教育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651

第二节 中外教育管理体制及模式的比较 653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分类 654

二、集权制高教管理体制及模式 656

三、分权制高教管理体制及模式 659

四、混合制高教管理体制及模式 662

五、我国高教管理体制及模式 665

第三节 转轨时期我国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完善 675

一、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676

二、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677

三、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680

第十八章 科技管理 683

第一节 科技管理的内容、原则和方式 683

一、科技管理的重要内容 683

二、科技管理的基本原则 684

三、科技管理的一般方式 686

第二节 中外科技管理体制比较 690

一、美国、日本、韩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其变革趋势 691

二、中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697

三、国外经验对深化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701

第三节 转轨时期我国科技管理的完善 703

一、科技系统的结构调整 704

二、科技活动向市场化、企业化转制 706

第十九章 文化管理 710

第一节 文化管理概述 710

一、什么是文化管理 710

二、文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713

三、文化管理的作用 715

一、社会调节型 717

第二节 国外文化管理体制及模式 717

二、多元复合型 720

三、政府主导型 722

四、政府严控型 724

第三节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及其评价 725

一、我国文化管理体制的沿革 726

二、目前我国文化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28

一、现阶段我国文化管理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731

第四节 转轨时期我国文化管理的改革与完善 731

二、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736

三、关于我国文化管理改革与完善的几点思考 740

结论 走向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747

一、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公共管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747

二、推进公共管理科学化 756

三、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 764

四、推进公共管理法治化 774

参考文献 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