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1.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及分期 郝承敦 1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
世界现代史的分期 3
2.关于两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的争论 郝承敦 8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 8
如何看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
3.关于十月革命的根源、道路、特点和经验等 15
问题的争论 李爱萍 15
十月革命的根源 15
十月革命的道路 18
十月革命的特点 19
十月革命的经验 20
4.关于十月革命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刘培勇 22
二月革命的领导权 22
武装起义是否提前 23
对“阿芙乐尔”巡洋舰炮声的质疑 24
如何看待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5
如何看待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在十月 27
革命中的错误 27
十月革命是否制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8
5.关于十月革命后初期几个问题的讨论 邓继民 31
十月革命后列宁对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31
及经济建设的战略转变 31
如何看待《布列斯特和约》 34
如何看待解散俄国立宪会议 36
苏俄初期的革命性质 36
6.关于“战时共产主义”的问题 宫永红 39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原因和目的 39
农民是不是“战时共产主义”的主要打击 43
对象 43
“战时共产主义”的性质和作用 44
“战时共产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关系 46
问题 刘胜坡 48
十一月革命的性质 48
7.关于德国十一月革命和1923年革命的几个 48
1923年革命的几个问题 51
8.关于卢森堡的评价和研究情况 于乃朋 56
列宁与斯大林对卢森堡的不同评价 56
如何看待列宁与卢森堡的分歧 57
卢森堡的理论观点及对其评价的分 58
“卢森堡热”的国际背景及其涵义 63
9.关于1919年匈牙利革命的两个问题 孙敬德 65
匈牙利的革命道路问题 65
匈牙利革命失败的原因 68
10.关于共产国际研究中的分歧问题(上) 姜颖 72
共产国际建立的问题 72
共产国际高度集中的组织形式问题 74
如何看待加入共产国际的二十一个条件 76
如何看待布尔什维克化的问题 77
共产国际“七大”政策转变的动因问题 79
如何评价共产国际“七大”的成就和意义 81
11.关于共产国际研究中的分歧问题(下) 姜颖 81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共产国际路 82
线变化的原因 82
共产国际解散的原因和时间 83
共产国际活动时期的划分 84
如何评价共产国际的功过 86
12.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作用及其所属阵 89
线问题 贾文启 89
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89
十月革命后民族革命的性质及其所属阵线 93
13.关于凯末尔革命的评价问题 贾文启 96
凯末尔革命爆发的原因 96
凯末尔革命是否具有反帝性 97
凯末尔革命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99
凯末尔革命的结局 100
凯末尔革命的道路 101
凯末尔主义的评价 102
14.关于甘地的评价问题 栾兆学 104
甘地的阶级属性 104
对甘地及甘地主义的评价 106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08
手纺车运动和抵制洋布 110
如何评价甘地在巴多利决议和德里协定中 111
的立场 111
甘地的宗教哲学思想及影响 112
15.关于国大党的性质及印度独立的几个 114
问题 邵恒裕 114
甘地时期国大党的性质 114
甘地与国大党的关系 115
非暴力在印度独立中的作用 116
如何看待印巴分治 117
对印度独立的评价 118
16.关于朝鲜“三·一”运动和1932年泰国政变 121
问题 张廷远 121
朝鲜“三·一”运动 121
1932年泰国政变的性质 124
《道威斯计划》的评价 128
价问题 张守波 128
17.关于《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的评 128
《洛迦诺公约》的评价 131
18.关于《田中奏折》问题的争论 赵华 136
《田中奏折》的真伪 136
《田中奏折》出自何人之手 140
蔡智堪是否得到《田中奏折》 141
19.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评价问题 刘琦 144
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144
新经济政策探索阶段的划分 145
新经济政策开始的时间 145
“停止退却”的实质 147
新经济政策的断限问题 148
有关的其它问题 149
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150
20.关于列宁研究中存在的几个争论问题 安晓东 153
围绕“列宁主义”的争论 153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155
列宁的世界革命理论 158
列宁从“分掌政权”到“一党专政”的转变问 159
题 159
列宁是否提出过社会主义阶段存在商品经济的 161
思想 161
21.关于苏联全盘农业集体化问题 李正辉 163
全盘集体化的前提是否成熟 163
全盘集体化的原因 166
列宁的合作制思想和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理论的 167
异同问题 167
如何估价全盘集体化的方针和方法 168
如何看待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 169
对全盘集体化运动的评价 170
22.关于托洛茨基的问题 侯学同 172
托洛茨基是应该研究的历史人物 172
托洛茨基的政治生涯应当分段评价 174
如何评价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 176
托洛茨基加入布党是否意味着世界观的转变 178
如何看待托洛茨基“不战不和”的声明 178
托洛茨基为什么会当上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 179
23.关于布哈林的评价问题 张永秀 180
布哈林是否是“三仙巷事件”的策划者 180
如何看待布哈林“发财吧”的口号 181
如何评价1928年在粮食危机问题上布哈林与斯 181
大林的分歧 181
义”错误 182
如何看待布哈林在国家问题上的“半无政府主 182
如何看待布哈林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理论 183
如何看待布哈林的“阶级斗争熄灭论” 184
如何评价布哈林的一生 185
如何看待布哈林的选择 186
如何看待布哈林悲剧产生的原因 186
24.关于苏联二三十年代几个问题的争论 魏峰 188
如何评价《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188
斯达汉诺夫运动的评价 191
肃反运动的评价 193
如何评价二十年代联共(布)党内的争论 194
如何看待俄国孟什维克的性质 195
如何看待基洛夫事件的原因 196
25.关于斯大林研究中存在的分歧问题 王永礼 198
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理论在哪些方面发展了 198
列宁的“一国胜利”思想 198
斯大林的阶级斗争理论 199
如何看待斯大林的两个口号 200
斯大林与肃反扩大化 201
如何看待斯大林的模式 202
苏联重评斯大林涉及的几个理论问题 204
26.关于对30年代经济危机和胡佛的评价问题 孔伟 208
30年代经济危机的问题 208
胡佛的评价问题 210
27.关于罗斯福新政研究的分歧 王淑丽 214
新政的经济指导思想 214
新政的性质及作用 215
克服1937年经济危机的原因 216
新政的实施期限 217
罗斯福在新政中的作用 218
新政的破产问题 219
28.关于欧洲法西斯主义问题的研究 孔燕 221
欧洲法西斯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221
德国法西斯主义的问题 222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问题 225
法国法西斯主义的问题 227
希特勒研究的方法 228
29.西方史学界对希特勒和第三帝国的研究 蓝涛 228
对希特勒的评价 229
对第三帝国的研究 230
如何看待希特勒对波兰的进攻 232
如何评价“纽伦堡审判” 233
30.关于日本法西斯主义问题的研究 朱敬岳 235
日本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原因 235
军部法西斯化问题 236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特征应如何集中概括 238
日本法西斯政权确立的时间 239
日本法西斯的历史分期 240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形成过程 240
31.关于英法美的绥靖政策问题 李清道 243
绥靖政策的定义 243
绥靖政策形成的原因 244
绥靖政策的实质 245
绥靖政策的形成时间 247
绥靖政策的分期 248
绥靖政策的破产时间 250
32.关于战前国际关系的几个问题 杨国爱刘克强 252
苏联是否承担了苏捷义务与五月危机的原因 252
如何看待张鼓峰事件的性质 254
慕尼黑会议后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 256
33.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附属议定书》的问题 马焕明 259
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 259
缔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否是苏联所能采 263
取的最好办法 263
秘密附属议定书的问题 265
苏德签约同欧战爆发的早迟有无关系 265
34.关于罗斯福的对外政策 张建忠 268
罗斯福与珍珠港事件 268
罗斯福是否是孤立主义者 269
罗斯福是否推行过绥靖政策 271
罗斯福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 273
罗斯福的“睦邻政策” 274
35.关于莫斯科英法苏谈判的几个问题 王昊 276
英法苏谈判失败的原因 276
英法在谈判中是否坚持反苏立场 279
英法在军事谈判中是否支持波兰拒绝苏 280
联的援助 280
苏联在三角双边谈判中是否对苏德谈判 281
持积极态度 281
36.关于二战前夕英国的对外政策、赫斯事件及 282
巴尔干秘密协定的问题 胡健 282
对二战前夕英国对外政策变化的分析 282
如何看待赫斯飞英 284
英苏巴尔干“百分比”秘密协定 285
37.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起点及集中形 288
成和爆发的标志问题 曹玉明 288
对二战性质的争论 288
对二战起点的分歧 290
《反共产国际协定》是否是二次大战集中 293
形成和爆发的标志 293
“奇怪的战争”的原因 295
38.关于“奇怪的战争”问题 栾兆学 295
“奇怪的战争”的性质 296
39.关于苏芬战争和“东方战线”的评价 301
问题 张桂芳 301
苏芬战争的评价问题 301
“东方战线”的评价问题 306
40.关于日本、战略方针的转变等问题 王东波 308
日本的南进,北进战略 308
北进战略提出的时间及目的 310
南进的行动标志及原因 311
南进政策的制定时间问题 313
41.关于《苏日中立条约》的评价问题 刘新永 315
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315
对条约的评价 317
条约是否束缚了日本的北进行动 320
42.关于1940年法国溃败的原因和对达拉第的 322
评价问题 王兆新 322
1940年法国溃败的原因 322
达拉第与绥靖政策的关系 326
43.关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几个问题 王兆新 328
希特勒干涉的作用问题 328
希特勒“停进令”下达之原因 329
希特勒是否“故意放英军逃走”以便 330
德英媾和 330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评价 332
44.关于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 程兴爱 334
苏联对战争的准备是否充足 334
苏军失利的主要原因 335
苏联对法西斯危险性的认识是否充足 335
苏军失利的军事原因 337
苏军失利的其它原因 338
45.关于太平洋战争的几个问题 王东波 341
太平洋战争前美日谈判的性质 341
太平洋战争的性质 342
太平洋战争的起因 343
太平洋战争的起点 344
太平洋战争的战略阶段划分 345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346
46.关于第二战场的开辟问题 牟善峰 348
第二战场的概念 348
英国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348
美国放弃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349
罗斯福为什么承诺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 351
1942年英美是否具备开辟第二战场的能力 352
美国反对英国巴尔干方案的原因 353
美国是否有意拖延1943年开辟第二战场 353
美国1944年开辟第二战场的目的 354
47.关于雅尔塔会议的几个问题 孔凡松 356
雅尔塔会议的作用 356
雅尔塔秘密协定的评价 357
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上的政策 359
48.有关日本投降的几个问题 刘全升 363
是有条件投降还是无条件投降 363
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364
广岛原子弹轰炸的历史作用 366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问题 367
49.关于波兰现代史的几个问题 袁达夫 370
波兰独立和波苏战争 370
1939年9月波兰败亡的原因 371
卡廷案件中是否有波军元帅被害 372
对1944年华沙起义的评价 373
50.关于雅尔塔协定和雅尔塔体制 阎凤兰 376
雅尔塔协定的评论 376
雅尔塔体制的几个问题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