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概论 1
引言 1
§1 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1
1.1 最有活力的生产力 2
1.2 农业兴起和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变革 2
1.3 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3
§2 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构成 4
2.1 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之一 4
2.2 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 4
2.3 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 6
2.4 重要而广泛的应用 8
§3 电磁辐射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媒介 10
3.1 电磁辐射的产生 10
3.2 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 11
3.3 电磁辐射的波段划分 12
3.4 黑体辐射与灰体辐射 14
3.5 偏振或极化 16
§4 电磁辐射在自然环境中的传输 17
4.1 反射、吸收、透射 18
4.2 大气的透射窗口 18
4.3 太阳辐射与地面反射 19
4.4 大气中的吸收和散射 20
§5 辐射传感技术 21
5.1 光电探测 22
5.2 扫描成像和凝视成像 24
5.3 分光探测技术 27
5.4 微波辐射计 28
5.5 雷达 29
5.6 真实孔径和合成孔径 31
5.7 光雷达 33
§6 图像处理与信息处理 34
6.1 校正 35
6.2 变换 36
6.3 分类 38
6.4 多传感器数据的融合技术 39
6.5 配分传感器系统与传感器的配置 43
§7 对地观测和空间监视应用系统 44
7.1 对地观测系统 44
7.2 空间监视系统 47
第二章 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 49
§1 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概述 49
§2 红外探测器与红外探测器材料 51
2.1 红外探测器 51
2.2 红外探测器材料 63
§3 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 67
3.1 电荷耦合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7
3.2 MOSFET开关器件 74
3.3 戽链器件 75
3.4 电荷注入器件(CID) 76
3.5 电荷成像矩阵(CIM)器件 78
3.6 输入电路 79
§4 红外焦平面致冷技术 80
4.1 利用物质的相变致冷 80
4.2 利用焦耳-汤姆逊效应致冷 81
4.3 循环致冷器 82
4.4 辐射致冷器 82
4.5 半导体致冷器 83
§5 红外焦平面的特性参数及其测试评价 84
5.1 光电响应特性 84
5.2 噪声与极限特性 87
5.4 其他 88
5.3 成像质量特性 88
5.5 特性参数的测试 89
§6 红外焦平面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 90
6.1 热成像技术的应用 90
6.2 发展和前景 92
第三章 遥感中的高光谱分辨力成像技术 96
§1 遥感概述 96
1.1 回顾历史谈遥感 96
1.2 结合实际谈原理 97
§2 地物光谱辐射特征与地物识别原理 99
2.1 地物光谱 99
2.2 地物光谱辐射特征 101
2.3 地物识别原理 102
3.1 光谱成像的工作原理 106
§3 光谱成像原理、技术和应用 106
3.2 光谱成像技术 108
3.3 多光谱扫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11
§4 高光谱分辨力成像技术系统 113
4.1 高分辨力光谱成像技术系统 114
4.2 高分辨力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方向 118
4.3 系统研制技术的发展 120
§5 成像光谱信息处理和分析 123
5.1 成像光谱数据的预处理 123
5.2 成像光谱数据的归一化及图像立方体的生成 124
5.3 成像光谱图像的光谱信息提取与地物光谱重建 124
§6 成像光谱技术在对地观测中的应用 126
5.4 成像光谱数据的光谱三维显示及平面投影 126
6.1 成像光谱的地质应用分析 127
6.2 成像光谱技术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 130
6.3 成像光谱技术在大气研究中的应用 130
§7 成像光谱技术前景与展望 131
第四章 自适应光学望远镜技术 132
§1 动态扰动对光学成像的影响 132
§2 自适应光学 135
2.1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135
2.2 自适应光学与能动光学 136
2.3 自适应光学的特点和难点 137
2.4 自适应光学的发展简史 138
§3 波前传感技术 139
3.1 剪切干涉波前传感器技术 140
3.2 动态哈特曼-夏克波前传感器技术 141
3.3 曲率传感器技术 142
3.4 像清晰化波前传感技术 143
3.5 波前复原算法 143
3.6 光电探测器及探测噪声 145
§4 波前校正器 145
4.1 变形反射镜 146
4.2 高速倾斜反射镜 151
4.3 我国的研究成果 152
§5 波前控制技术 153
5.1 高速波前处理计算机 154
5.2 控制器及控制算法 155
§6 自适应光学望远镜 158
6.1 自适应光学望远镜的参数 158
6.2 部分校正 159
6.3 红外自适应光学 159
6.4 激光导引星 160
6.5 21单元自适应光学星体成像补偿系统 161
6.6 61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 163
§7 自适应光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64
7.1 激光传输 164
7.2 精密跟踪 165
7.3 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165
7.6 医学 166
7.5 激光技术及激光加工 166
7.4 激光通信 166
7.7 微型自适应光学 167
7.8 单元技术应用 167
第五章 合成孔径雷达 169
引言 169
§1 合成孔径雷达原理 172
1.1 合成孔径概念 172
1.2 合成孔径雷达基本原理 176
§2 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 180
2.1 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 180
2.2 多视处理 182
2.3 距离徒动校正 183
§3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运动补偿 184
3.1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误差分析 185
3.2 合成孔径雷达的运动补偿方法 186
§4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189
4.1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189
4.2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190
4.3 合成孔径雷达的主要性能指标 190
§5 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与展望 196
5.1 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 196
5.2 合成孔径雷达展望 197
第六章 高速信号处理技术 201
引言 201
§1 信号处理的超高速计算 201
2.1 并行处理机的结构 203
§2 阵列处理技术 203
2.2 脉动阵和波前阵 204
2.3 阵列信号处理机的设计方法 205
2.4 DSP-1阵列信号处理机 206
§3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集成 206
§4 数字信号处理专用芯片 209
§5 系统级集成电路进展 212
§6 高速信息处理技术展望 214
第七章 遥感对地观测集成技术系统 215
§1 概述 215
§2 遥感对地观测的目标特征分析 219
2.1 遥感对地观测的目标特征分析 220
2.2 遥感信息形成时的特征 223
2.3 小结 226
§3 遥感对地观测集成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227
3.1 定性为主的集成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228
3.2 定位为主的集成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228
3.3 同时实现“定性”、“定位”问题的集成技术 232
3.4 “定位”、“定性”、“定量”同时解决为目的的集成技术 233
§4 集成技术系统及其应用 233
4.1 中、低空实时(准实时)型集成技术系统 234
4.2 高空大型机载遥感集成技术平台 238
4.3 服务于政府宏观决策的遥感对地观测集成信息系统工程 241
4.4 集成技术系统的应用 243
§5 集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245
1.1 美国对地观测计划与发展 247
§1 国际信息获取技术蓬勃发展 247
引言 247
第八章 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247
1.2 加拿大雷达卫星 252
1.3 俄罗斯对地观测计划新进展 252
1.4 欧空局航天计划 253
1.5 法国地球观测卫星及其发展前景 255
1.6 意大利SkyMed/Cosmo小卫星 256
1.7 德国Smart SAR 256
1.8 日本对地观测技术 257
1.9 印度卫星技术 258
§2 我国信息获取技术取得长足的进展 258
2.1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258
2.4 先进机载对地观测系统 259
2.3 “实践五号”小卫星使小卫星登上大舞台 259
2.2 “资源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259
2.5 我国台湾与菲律宾将联手经营多媒体卫星 263
2.6 中国人遨游太空为时不远 263
§3 光学及微波信息处理技术 264
3.1 光学对地观测信息处理技术 265
3.2 微波对地观测信息处理技术 267
§4 “数字地球”——虚拟环境和数字化应用的无限延伸 267
4.1 数码与原子构成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268
4.2 “数字地球”发展战略 268
4.3 数据挖掘和数据库知识发现是“数字地球”的终端环节 270
§5 信息获取及处理技术的应用 271
结语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