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引言 1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7
第一节 一个“不履斜径”的孩子 7
尉迟是个好地方——祖父的思想影响着他——穷困,遭人冷眼——爱上了上党戏——他的“初级语言学校”——“江神童思想”——初上讲台第二节 “桑·潘札”和他的“王先生” 25
新的偶像:“王先生”——学生腔碰了壁——入党——驱姚运动的领袖——作了“王先生”的“桑·潘扎”第三节 惊涛骇浪中的“扁舟一叶” 35
被捕——另一根思想支柱被打掉——《悔》及其它第二章 萍草生涯 45
第一节 重上讲台 45
一张照片——《打卦歌》:创作的真正开始——在洞庵教书——“我是一只游魂”:长诗《歌生》——北洸八个月第二节 流浪,流浪 63
第一节 奔向太行山 80
一段极不寻常的经历——立意搞大众化是在一九三四年——《盘龙峪》第一章——当电影演员——《打倒汉奸》——最后半年到哪里去了?第三章 “夺取封建文化阵地” 80
重新入党——巾帼英雄韩玉娘——《邺宫图》第二节 在华北新华日报社 89
当了报纸编辑——《中国人》:一座百花园——章回小说《再生录》——小说《变了》和鼓词《开河渠》——通俗化研究会第三节 《万象楼》 105
黎城县离卦道暴乱——五百入座谈会——《万象楼》第四章 巨星升起在太行山上 115
第一节 《小二黑结婚》 115
岳冬至案件——《小二黑结婚》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写出了新的人物——旧人物来到了新世界——三仙姑:我们是否认识了她?——彭总题辞第二节 一生创作的高峰——《李有才板话》 129
《板话》的题材和主题——从生活中的李有才到小说中的李有才——《板话》中的其他人物——“板话”这种形式第三节 《李家庄的变迁》及其它 143
《变迁》之前的几篇作品——史诗一样的《变迁》——小说的纪实特色——跟《小二黑》与《板话》的比较第四节 “赵树理方向” 155
第一节 从福贵到李成娘 177
解放区的土地“能长艺术”——土壤和阳光——“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语言艺术——边区文艺座谈会和陈荒煤的总结第五章 深入的探索 177
曾想“统治”边区的文风——阳城之行——《福贵》——《催粮差》——贝尔登来访——新的“小”字辈——田寡妇和李成娘——这一时期创作的特点第二节 《邪不压正》 194
赵庄土改——《新大众报》的“专栏作家”——一部有特色的小说——聚财:一个比较成功的中农典型——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两个特点——热烈的争论第六章 “打入天桥去” 214
第一节 大众文艺进城 214
编辑进城礼物——向世界人民呼吁——进城——发现了新凤霞——成立大众文艺创研会——主编《说说唱唱》——《石不烂赶车》——把曲艺送到大学课堂——戏剧改革的热心人——做不完的检讨第二节 《登记》 231
一篇“赶任务”之作——《登记》中的两对青年——小飞蛾心灵上的创伤——《登记》的艺术——《王家坡》第七章 热情歌颂农业合作化 241
第一节 重回晋东南 241
深入工厂一个月——一场新的变革在农村兴起——在郝白土村第二节 《三里湾》 249
一本“表明态度”的书——《三里湾》的人物系列——从郭玉恩到王金生——艺术上的成就和不足第三节 其它作品 269
《求雨》是一篇好小说——泽州秧歌剧本《开渠》第八章 对“普及”的呼唤 274
“再三重复”的“旧话”——“听得懂,感兴趣”——《灵泉洞》上部第九章 困惑的摸索——后期八篇 287
第一节 心灵的曲线——从《“锻炼锻炼”》到《老定额》 288
《续李有才板话》没有写成——《“锻炼锻炼”》:一颗苦果——赴朝访问——《老定额》:洋溢着热情第二节 “顶风文学”——当代文苑的奇葩 301
尉迟蹲点——在“反右倾”中——两个实干家——回到了过去?第三节 大连会议以后 309
参加大连会议——《互作鉴定》——《卖烟叶》:“投机与灭机”第四节 这一时期创作的特点 319
思想家的特色——风格上的变化——艺术性不高的原因在哪里?——作家笔下的支部书记形象第一○章 回到戏剧 331
决心写英雄人物——《十里店》的风波——成功与失败——“还要写戏剧”——创作《焦裕禄》第一一章 逆境里 347
暴风之前——“赵记茶馆”刮塌了——一瓶竹叶青酒——“拼刺刀”——《咏梅》第一二章 “社会自有公论”——结束语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