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奉新南乡一孤儿 1
二 豪门书童 6
三 随军转战南北 13
四 改投北洋 17
五 奉命护驾 留守京师 23
六 统兵奉天 26
七 拥立隆裕有“功”得任长江提督 29
八 负隅石头城 33
九 留辫子 行跪拜 心系前朝 37
十 预谋败露 未敢轻动 42
十一 孔教会“名誉”会长 46
十二 抢攻南京 50
十三 割据徐州 为害一方 57
十四 与冯国璋联手抵制洪宪 64
十五 搅散南京会议 另开徐州会议 68
十六 图谋乘乱起事未逞 73
十七 庇护洪宪帝制案犯 78
十八 发动电报战 吓退二总长 81
十九 组织督军团 违宪干政 85
二十 国会弹劾 舆论谴责 89
二十一 与徐世昌争风生忌 93
二十二 乞助于日本浪人 98
二十三 谋求日本军方的支持 105
二十四 府院双方 争相延揽 109
二十五 盟誓复辟 签名为信 114
二十六 故作姿态 引黎入彀 121
二十七 反对另立名目 以免节外生枝 126
二十八 辫兵入京 总统后悔 132
二十九 限令国会解散 136
三十 各方劝阻 更形踌躇 143
三十一 偕李入京 虚张声势 148
三十二 觐见“天”颜 跪请“圣”安 152
三十三 扶不起的李内阁 156
三十四 不耐鼓噪 自入圈套 161
三十五 二“圣”合流 168
三十六 孤注一掷 173
三十七 复辟丑剧 正式上演 178
三十八 逼黎元洪自请让位不遂 183
三十九 大肆封官授爵 各省呼应寥寥 188
四十 内争纷起 193
四十一 全国舆论 一致反对 196
四十二 孙中山“迎黎”不成 南下护法 200
四十三 段祺瑞兴师问罪 204
四十四 众离亲叛 盟约瓦解 210
四十五 求告我效 退守孤城 217
四十七 谋臣四散 226
四十八 拒绝交出军队 230
四十九 天坛辫军缴械 235
五十 被“劫”荷兰使馆 239
五十一 身遭通缉 有恃无恐 243
五十二 赦免前后有风波 249
五十三 迁居津门 253
五十四 官卑不就 257
五十五 自叙经历多隐讳 260
五十六 千万富翁 264
五十七 妻妾成群 子女众多 270
五十八 追逐声色 寓乐于赌 275
五十九 拖辫入棺 遗老沮丧 280
六十 归葬陶仙岭 284
附录一 张勋生平大事年表 289
附录二 传主家族及现实情况 302
附录三 《松寿老人自叙》 307
后记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