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交通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立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114004680
  • 页数:514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1

(先秦~公元589年) 1

第一节镇江交通溯源 1

一、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1

二、吴文化反映的早期交通 3

第二节人工河道的凿治 5

一、丹徒水道的改造工程 5

二、破岗渎上容渎的开凿和埭的创建 8

第三节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及京口港的形成 12

一、丹徒江(京口江)上的渡运活动 12

二、京口长江渡口地位的确立 13

三、京口港的形成 15

第四节水上运输的发展 17

一、南北向穿越长江的水运 17

二、东西向运河和长江上的水运 18

三、水运工具的进步 20

第五节陆路交通的开拓 21

一、汉以前的道路概貌 21

二、汉、六朝时畅达的陆路交通 23

三、先秦至六朝出现的主要陆运工具 23

第六节水陆交通对京口成为商业都会的影响 24

一、对城市形成、格局和规模的影响 26

二、对镇江地区经济开发和城市地位的影响 26

三、对官商合流、豪强货殖商业经济的影响 27

四、对京口城市其他方面的影响 28

第二章隋唐宋时期 32

(公元589~1279年) 32

第一节南北大运河镇江段的浚治 32

一、隋炀帝浚拓江南运河 33

二、长江镇扬河段最早的引航道——伊娄渠 34

三、唐宋对大运河镇江段的整治 37

一、唐和北宋以漕运为主的官运 44

第二节江河交汇的咽喉 44

二、唐和北宋其他水运的发展 48

三、南宋北陲的重要港口 50

第三节陆路交通网的初步形成 55

一、隋唐时镇江的陆路交通 55

二、宋代镇江陆路交通的发展 57

三、形式多样的唐宋桥梁 62

第四节交通运输对镇江社会经济的影响 64

一、城市地位的提高 64

二、交通线上市、镇的兴起 65

三、镇江官私商业的发展 66

四、造船、冶炼、丝纺等手工业的发展 67

第三章元代至鸦片战争以前 74

(公元1279~1840年) 74

第一节港口河道的变迁和治理 75

一、长江主泓道的摆动和江中沙洲的演化 75

二、镇江航道的治理 77

三、四通八达的镇江水运网 83

第二节繁忙的江河航运 87

一、漕运的兴衰 87

二、繁忙的商运和其他水运 93

三、形式多样的水运工具 98

四、航运管理和长江救生会 103

第三节元明清时期的陆路交通 106

一、驿站和铺递系统的逐步完善 107

二、道路与桥梁的建设和更新 114

三、元明清镇江地区的陆运工具 119

第四节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镇江城市的繁荣 123

一、手工业的发展 123

二、商业的发展 125

三、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 127

四、各族文化的融合 128

一、镇江沦为半殖民地的开始 132

第一节开埠前后的镇江港 132

(公元1840~1911年) 132

第四章晚清时期 132

二、太平天国管辖下的镇江交通 134

三、镇江关的设立 136

四、外国航业进入镇江港 140

第二节镇江近代民族航运业的兴起 144

一、招商局镇江分局的经营 144

二、民族小轮业的兴起 146

三、以内河航运为主的木帆船运输 150

四、中国近代第一个航业组织——江苏省 152

商船公会在镇江成立 152

五、义渡局的开办和救生会的发展 154

第三节镇江近代陆路交通的出现 156

一、市内马路的始筑 156

二、镇江铁路运输的诞生 159

三、驿站铺递的裁撤 162

一、镇江近代交通布局的形成 164

第四节 近代交通的出现对镇江社会经济的影响 164

二、镇江成为重要的商品转输口岸 166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67

四、半殖民地化的商贸城市 168

第五章 民国创立至抗战前夕 174

(公元1912~1937年) 174

第一节铁路运输的初步发展 175

一、铁路设施的扩建 175

二、以镇江为中心的江苏铁路建设规划 176

三、镇江铁路管理总段的设立 177

四、铁路运输与镇江交通运输格局的进一步变化 178

第二节长江下游重要的中转港口 181

一、港口集散方式及业务的变化 181

二、“改良镇江港埠的运动” 186

第三节民族航运业的发展 191

一、镇江轮船航运业的成长 191

二、同行业的激烈竞争 197

三、航政管理和航业组织 200

第四节公路运输的兴起 202

一、公路建设的初创与管理 203

二、公路运输的肇始 209

第五节交通格局的变化对镇江城市经济的影响 214

一、新的运输方式与联运的诞生 214

二、交通发展促使城市格局变化 215

三、镇江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 216

第六章抗日战争时期 220

(公元1937~1945年) 220

第一节 日伪控制下的水陆交通 220

一、交通运输的破坏与恢复 221

二、垄断经营的航运业 224

三、通阻无常的陆路运输 230

四、日伪控制交通运输进行侵略和掠夺 233

第二节抗日军民的对日交通战 236

一、破坏日伪控制的铁路运输 237

二、群众性破坏公路运输的斗争 239

三、交通战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241

第三节新四军经过镇江地区的军事运输 244

一、主要交通据点和通道 245

二、部队和物资运输 248

第七章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 254

(公元1945~1949年) 254

第一节国民政府接收日伪在镇交通机构 254

一、对镇江日伪港口航业资产的接收 254

二、对公路、铁路运输业的接收 255

第二节短暂复苏的航运业 259

一、镇江航政机构的恢复 259

二、招商局镇江分局的复业 261

三、中华旅运社镇江分公司的兴衰 268

四、民营轮业的复业和经营 269

五、民间木帆船运输 272

第三节陆路交通的恢复和经营 277

一、公路的局部修复 278

二、公路运输的恢复与经营 284

三、铁路运输的恢复 287

第四节解放前夕的镇江交通 290

一、陆路运输的混乱状况 290

二、交通工人的生活及其斗争 291

三、国民党军队封江断航 292

四、镇江交通职工迎接人民解放军渡江 293

第八章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297

(公元1949~1957年) 297

第一节交通运输的恢复与统一管理 297

一、军事管制下的交通运输 297

二、交通行政机构的建立和变化 300

三、统一运价,稳定运输市场 303

第二节港口的新生 305

一、废除封建把持制度,建立搬运公司 305

二、港口吞吐量迅速提高 313

三、清理航道与着手整治镇江港 318

第三节航运业的恢复和私营航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0

一、国营航运企业的建立及其领导地位的确立 321

二、私营轮船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

三、个体木帆船的合作化 325

第四节铁路运输的全面恢复 328

一、抢修铁路和支前运输 328

二、采取防范措施维护铁路畅通 329

三、提高货物装载率 331

四、客货运输业务的发展 331

第五节公路运输的恢复和私营汽车业的社会主义 334

改造 334

一、桥梁维修和路面养护 335

二、县乡公路建设的起步 337

三、国营汽车运输企业的建立和巩固 339

四、私营汽车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42

五、人畜力车运输业的集体化 345

一、对转运行的管理 347

第六节高度集中统一的联运 347

二、华东联运镇江分公司的经营 349

第九章 “大跃进”和经济调整时期 355

(公元1958~1966年) 355

第一节镇江港的整治和改造 356

一、江苏省镇江港整治委员会的建立 356

二、鲢鱼套引河工程的试办与焦南航道的开辟 359

三、港日条件的改善和集散能力的提高 364

第二节客货并重的航运 369

一、繁忙的木帆船运输 369

二、轮船客运“一条龙”服务 374

三、客货运量结构的变化 376

四、船舶保修能力的提高 378

第三节公路建设的初步发展 380

一、群众性的公路建设 380

二、公路桥梁的改造 383

三、公路养护的改进 386

一、国营企业运输能力的提高 389

第四节公路运输的初步发展 389

二、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兴起 393

三、短途货运中的板车运输 394

四、公路运输在交通结构中比重的增长 398

第五节铁路运输的发展 401

一、沪宁复线镇江段的施工 401

二、铁路镇江段区的技术改造和运输组织 404

转变 406

第六节交通运输促进镇江市由消费型向生产型 406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410

(公元1966~1976年) 410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对交通企业的影响 410

一、“文革”初期的镇江交通 411

二、1967至1969年镇江交通企业生产的下降 412

三、1970至1976年交通企业生产逐步恢复并有所 413

发展 413

一、港口集散矛盾的暴露 414

第二节港口建设的艰难发展 414

二、镇江港基础设施的初步改善 416

三、规划建设大港深水港区 419

四、港池航道疏浚和整港模型试验 421

五、县属港口的发展 423

第三节航运经营和管理的变化 425

一、货运的持续发展 425

二、零担货班和定线疏港船队的出现 428

三、水泥驳船的广泛使用 430

四、部分内河航道遭到破坏 432

第四节公路运输的发展 433

一、“文革”期间镇江公路运输的基本状况 433

二、公路条件的逐步改善 436

三、双曲拱桥的应用和波形拱桥的首创 438

四、扬中汽渡的改善 441

五、农村公共汽车的兴起 441

——机动板车 442

六、从板车运输向汽车运输发展中的过渡性工具 442

第五节缓解趋于饱和的铁路运输 444

一、铁路运输的饱和 444

二、“镇南~六摆渡双绕线路”的单线工程 445

三、技术革新与先进工具工艺的应用 446

四、建设一等铁路站——镇江新站 447

第十一章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449

(公元1977~1986年) 449

第一节贯彻改革方针 449

一、管理体制改革 450

二、企业整顿和内部改革 452

三、放宽搞活交通运输 453

四、成立镇江市交通运输协会 455

第二节 多功能港口群体的形成 456

一、镇江老港区加快改造和配套 457

二、镇江港(老港区)整治方案的实施 458

三、大港深水港区建成投产 460

四、县港加快改造和企业自备码头的发展 462

第三节航运业的新发展 469

一、航道养护管理的加强和水平的提高 469

二、谏壁船闸的建设和投产 473

三、水运工具的发展 474

四、水运企业经营能力的增强及存在的问题 475

五、亟待开发的水运资源 477

第四节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 479

一、城市进出口道路的改造和新建 479

二、柏油路的普及和水泥混凝土道路的兴筑 481

三、县乡公路的迅速发展 483

四、长江汽车渡口的建设 486

五、多层次公路网络的形成 488

第五节蓬勃发展的公路运输 489

一、长途客运的持续发展 489

二、县乡公路运输网的发展 490

三、市县运输公司的发展 493

四、公共交通的发展和旅游运输的兴起 494

五、镇江公路运输的新特点 495

第六节铁路运输条件的改善和运输经营的发展 496

一、南门货运站扩建使用 497

二、县、镇铁路站点运输的发展 498

三、铁路专用线的兴建 498

四、铁路镇江站的经营 499

第七节具有特色的联合运输 501

一、以港口、铁路为依托的区域性联运 501

作用 502

二、江苏省镇江港站运输指挥部的成立及其 502

三、以乡镇为起点、县镇为中心的县乡联运服务 503

网络 503

第八节镇江交通运输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505

一、综合运输的新格局 505

二、交通运输促进了镇江经济的发展 507

三、镇江交通在长江流域和江苏经济建设中的 509

作用 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