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2
绪论 欧阳修的两个形象 2
第一节 问题:面向社会与面向内心的欧阳修 2
第二节 目的:欧阳修的重新解读 6
第三节 视角:欧阳修文学世界中的生命情感 7
第四节 方法:文本的细读与体察 11
第一章 交游体验 16
第一节 座师前辈:于公有不能忘 20
第二节 门生后学:我老将休,付子斯文 30
第三节 至交同僚:斯道寂寞 47
第四节 结语 87
第二章 洛阳记忆 90
第一节 记忆的场景 90
第二节 不返之盛年 95
第三节 离世之故人 100
第四节 失落之理想 104
第五节 结语 110
第三章 贬地重构 113
第一节 夷陵和滁州的空间重构 113
第二节 江山兴未阑 115
第三节 太守之乐其乐 123
第四节 却忆滁州睡 133
第四章 颍州情结 142
第一节 颍州情结的误区 142
第二节 思颍:不知所归 145
第三节 思隐:居士不可见也 151
第四节 闲居:似闲不闲,似居不定 162
第五节 归田:哀其不逮 170
下编 184
第五章 生命底色 184
第一节 病衰 185
第二节 死哀 194
第三节 孤独 208
第四节 人生结语 214
第六章 六一风度 217
第一节 从逸到达:戏玩情境下的文化风度 217
第二节 玩物:与五为六 228
第三节 戏游:群芳过后西湖好 239
第七章 何以不朽 254
第一节 焦虑:人生百年间 254
第二节 集古:一时之盛集 259
第三节 立言:以文字传远 264
第四节 传世:各有幸不幸 271
第五节 六一风度:不朽之可能 280
结论 欧阳修的文学与情感世界 285
第一节 生命情境:美学的典范 286
第二节 文化性格:文学史意义 289
第三节 六一风度:士大夫精神面貌 298
第四节 结语 304
附录 历史的私撰与闲笔 307
第一节 呜呼哀哉:《新五代史》的私撰 308
第二节 戏笑不急:《归田录》的闲笔 317
第三节 写在历史与历史的缝隙 329
参考文献 330
后记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