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上编:总论 1
第一章中草药不良反应的概念与分类 1
第一节中药“毒”与不良反应 1
一、中药“毒”的概念 1
二、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3
三、药毒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5
第二节中草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7
1.副作用 7
2.毒性反应 7
3.过敏反应 8
4.特异质反应 15
5.致畸作用 15
6.致癌作用 16
7.成瘾性 18
第二章中草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机理 20
第一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20
一、用药方面的因素 20
二、药物方面的因素 22
三、机体方面的因素 23
第二节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理 24
一、含毒中药的毒理分析 24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病机理 27
(一)A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病机理 27
(二)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病机理 29
第三章中草药配伍变化与不良反应 31
第一节中草药配伍原则 31
第二节中草药的配伍变化 33
一、药理性配伍变化 33
二、物理性配伍变化 34
三、化学性配伍变化 36
第三节配伍用药与不良反应 37
第四章中西药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 40
第一节中西药合并应用的临床意义 40
一、中西药并用的方式 40
二、中西药并用的临床意义 41
第二节中西药相互作用的机理 42
一、体外的物理或化学的相互作用 42
二、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43
三、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46
第三节中西药合理并用的指导原则 47
一、引入中药的配伍“七情” 48
二、以中西医双重理论为指导 48
三、取中西药各自特性之长 49
四、注意中西药配伍禁忌 50
第五章中草药不良反应的防治原则 54
第一节不良反应的一般预防措施 54
一、加强职工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54
二、掌握用药指针,避免滥用药物 56
三、选用合理炮制方法,清除药物毒性 58
四、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做到增效减毒 62
五、药量应随证变,建立监测系统 62
第二节中草药不良反应的一般处理原则 66
一、诊断、急救、护理并重 66
二、排除毒物 67
三、加快已被吸收毒物的排泄 69
四、特效药物 70
五、对症治疗 73
第一章解表药 79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79
下篇:各论 79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93
第三节解表中成药 100
第二章清热药 105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105
第二节清热凉血药 105
第三节清热燥湿药 120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 128
第五节清热中成药 148
第三章祛风湿药 161
第四章温里药 189
第五章止咳化痰药 210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 210
第二节清热化痰药 223
第三节止咳平喘药 234
第四节咳喘中成药 253
第六章泻下药 260
第一节攻下药 260
第二节润下药 266
第三节竣下逐水药 273
第七章利水渗湿药 287
第一节利水退肿药 287
第二节利水通淋药 292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300
第八章平肝药 305
第一节平肝熄风药 305
第二节平肝潜阳药 312
第三节平肝中成药 317
第十章行气药 333
第十一章芳香化湿药 345
第一节活血祛瘀药 351
第十二章理血药 351
第二节止血药 370
第三节理血中成药 378
第十三章补益药 387
第一节补气药 387
第二节助阳药 399
第三节补阴药 405
第四节补血药 409
第五节补益中成药 412
第十四章芳香开窍药 418
第十五章止痛、麻醉药 430
第十六章收涩药 454
第十七章驱虫药 462
第十八章抗疟药 471
第十九章消食药 480
第二十章强心药 486
第二十一章抗肿瘤药 497
第二十二章蛇伤药 526
第二十三章外用药 533
第二十四章其它 571
第二十五章中草药的配伍禁忌 586
第一节中草药配伍禁忌内容的由来及沿革 586
第二节历代医家对十八反、十九畏的认识 593
第四节十八反、十九畏的现代药理研究 601
第三节十八反、十九畏的临床运用 608
附录 619
附Ⅰ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组方应用表 619
附Ⅱ中西药配伍禁忌表 628
附录Ⅲ中文药名索引 646
附录Ⅳ西文药名索引 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