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宁夏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跨世纪的中国人口》(宁夏卷)编委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371672X
  • 页数:38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人口发展的回顾 1

一、1990年人口现状与特征 4

(一)人口现状 4

(二)人口特征 5

二、人口总量的变化 16

(一)建国后人口总量的变化及其特点 16

(二)人口自然增长和迁移增长的变化 23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状况及其特点 27

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27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主要原因 30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第二章 人口年龄、性别构成 32

一、人口年龄构成 32

(一)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 32

(二)人口年龄构成的地区差异 38

(三)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及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 43

(四)影响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因素 47

(一)人口性别构成的变化及特点 49

二、人口性别构成 49

(二)分年龄组的人口性别比 52

(三)人口性别比的地区差异 53

第三章 婚姻与家庭 56

一、人口婚姻状况及其特点 56

(一)人口婚姻的基本状况 56

(二)人口婚姻的变化状况 67

二、家庭规模与家庭类型 71

(一)家庭规模 71

(二)家庭类型 74

三、婚姻、家庭与生育 78

(一)婚姻与生育 78

(二)家庭与生育 81

四、婚姻、家庭与社会经济 84

(一)婚姻与社会经济 84

(二)家庭与社会经济 87

一、人口文化构成状况 92

(一)人口文化程度构成与特征 92

第四章 人口文化素质 92

(二)民族人口文化程度构成 94

(三)人口文化程度的地区分布 96

(四)产业人口文化程度的构成与特点 99

(五)人口文化程度的性别、年龄构成 101

(六)文盲、半文盲人口 104

二、文化素质与教育 106

(一)教师队伍发展状大,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106

(二)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 107

(三)各地区人口受教育状况 110

(四)教育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12

三、文化素质与人口控制 113

(一)提高人口文化素质有利于人口控制 113

(二)控制人口增长能有效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18

四、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 118

第五章 生育水平与人口控制 124

一、生育水平现状及变化趋势 124

(一)人口出生率 124

(二)一般生育率 130

(三)年龄别生育率 132

(四)分孩次生育率 133

(五)总和生育率 141

(六)人口再生产率 143

(七)生育模式 145

二、影响妇女生育水平的因素 152

(一)观念因素 152

(三)婚姻因素 153

(二)育龄妇女因素 153

(四)文化素质因素 155

(五)社会经济因素 156

(六)职业因素 157

(七)计划生育政策因素 158

(八)宗教信仰因素 158

三、人口控制效果与难点 159

(一)人口控制效果 159

(二)人口控制难点 161

(三)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163

一、死亡率变化 168

第六章 死亡水平与预期寿命 168

(一)80年代死亡率变化状况 169

(二)死亡率变化的特点 174

二、死亡率地区差异 176

(一)地区差异 176

(二)市县差异 177

(三)城乡差异 179

三、影响死亡率的因素 181

(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地区差异 184

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184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 184

(三)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途径 189

第七章 人口分布与城镇化 192

一、人口分布状况 192

(一)人口分布的变化特点 192

(二)人口分布的民族差异 203

(三)影响人口分布变化的原因 207

(一)人口城镇化的进程 215

二、人口城镇化 215

(二)城镇人口的地区分布 219

(三)城镇人口的特点 224

(四)城市人口的变化及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230

(五)镇人口的变化及与乡镇经济的关系 240

第八章 人口迁移和流动 247

一、人口迁移状况 247

(一)人口迁移的现状与特征 247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迁移的变化状况 264

二、流动人口状况 266

三、人口迁移、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 268

(一)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发展 268

(二)人口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 272

第九章 劳动力资源构成与配置 274

一、劳动力资源构成 274

(一)劳动力的数量 274

(二)劳动力的地区分布 275

(三)劳动力构成 277

(一)在业人口的行业状况 280

二、在业人口状况 280

(二)在业人口的职业状况 292

三、不在业人口状况 297

(一)不在业人口的数量 298

(二)不在业人口的地区分布 298

(三)不在业人口的构成 300

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03

(一)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难点 303

(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途径 305

第十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 309

一、人口与资源 309

二、人口与粮食 318

三、人口与能源 322

四、人口与环境 326

第十一章 人口与消费 338

一、人口与消费 338

(一)人口消费水平的变化 338

(二)人口消费水平变化的特点 345

(一)人口增长与积累基金水平变化 350

二、人口与积累 350

(二)人口增长与非生产性积累及积累构成的影响 354

三、总人口的分母效应-人均水平 355

(一)人口增长对人均经济总量的影响 355

(二)人口增长对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占有量的影响 357

(三)人口增长对人均资源拥有量的影响 358

第十二章 人口前景展望 360

一、未来总人口发展预测 360

(一)预测方法 360

(二)出生人口预测 363

(三)死亡人口预测 366

(四)自然增长人口预测 368

(五)迁移人口预测 370

(六)人口总量预测 370

(七)未来人口发展对资源的影响 373

(八)三种预测方案的选择 374

二、未来人口的主要构成 375

(一)性别、年龄构成变化 375

(二)劳动力资源构成 381

(三)育龄妇女构成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