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第一章 概论 1
中医妇科学概念 1
中医妇科发展各时期主要著作及 3
其学术贡献简表 3
第二章 妇女的生理特点 5
胞宫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5
肾肝脾在月经产生和调节中的作用 9
天癸与月经的关系 12
第三章 病因与病机 15
情志内伤与妇科发病的关系 15
妇科常见发病原因 18
妇人生理情况下的气血特点 23
肾肝脾三脏在妇科发病中的意义 26
冲任督带为病在妇科的临床意义 31
第四章 诊治概要 36
问月经、带下与婚产史的临床意义 36
妇科切诊的临床意义 40
妇科望诊的临床意义 45
补益气血在妇科的临床意义 51
健脾和胃在妇科的临床意义 53
滋养肝肾在妇科的临床意义 55
理气行滞在妇科的临床意义 56
温经散寒在妇科的临床意义 58
薰洗法在妇科的临床意义 59
热熨法在妇科的临床意义 61
第五章 妇科病预防及妇女保健 64
产褥期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 64
更年期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 68
各论 70
第一章 月经病 70
月经病概念 70
月经先期和月经量多的病因病机 72
月经后期的治则 74
月经过多慎用温燥走而不守之品 76
经期延长的治疗原则 78
痛经为何以青年妇女较多见 80
经间期出血的治疗原则 82
闭经的辨证治疗 83
崩漏证辨证要点 88
崩漏证治疗中塞流、澄源、复旧的指导意义 91
经行乳胀与不孕之关系 95
经行头痛的辨证要点 97
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的病机 98
经行口糜、经行发热与经行风疹块三者的共同点 100
经断前后诸证的病机 101
经断前后诸证的辨证治疗 103
第二章 带下病 108
带下病与肝、脾、肾、任带的关系 108
带下病的辨证施治 112
带下病治疗中的祛湿与固涩 117
第三章 妊娠病 123
妊娠期卫生与调护要点 123
妊娠病的治疗特点 125
妊娠恶阻的辨证施治 128
妊娠腹痛的诊断和治疗 132
胎漏的辨证治疗 135
胎萎不长的临床治疗 140
异位妊娠的诊断与治疗 143
子肿的辨证施治 149
妊娠小便不通的临床治疗 152
难产的临床处理 154
子淋的辨证施治 159
子烦、子满、子悬、子嗽的治疗 161
第四章 产后病 167
产后病概念 167
产后血晕的辨证处理 168
对“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理解 171
产后大便难和汗证的病机 174
产后排尿异常的辨证 176
产后发热的辨证治疗 178
产后身痛的治疗要点 186
缺乳的辨证治疗 188
〔附〕回乳 192
妇科肿瘤的辨证 194
第五章 妇科杂病 194
妇科肿瘤的临床治疗 198
不孕症的病因病机 203
不孕症的辨证施治 206
阴痒的临床治疗 215
阴疮的临床治疗 221
阴挺的临床治疗 226
脏躁的病机 229
妇科血证的临床辨证 232
妇科痛证的临床辨证 239
第六章 妇科方药 245
妊娠禁忌药物的应用 245
牛膝在治疗经行吐衄中的意义 249
妇科止血药的应用 251
临床治疗滑胎的常用方药 255
生化汤在治疗产后病中的应用 260
毓麟珠在治疗不孕症中的应用 263
附一:妇科试题 266
名词解释 266
选择题 271
思考题 307
中医妇科学试卷(3套) 308
附二:论文选编 321
循时用药治经病 321
用“四步法”治疗血瘀崩漏证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