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赵匡胤登基 1
为君之难 7
自有史官书之 8
杯酒释兵权 9
范质不殖资产 12
俭约 14
宰相须用读书人 15
义伦清节 17
微行 18
为百姓守财 20
赵普四奏 21
雨中宴乐 23
窦偁疾人之先意希旨 24
宋太宗恶弭德超朋党 25
选才 28
“方外之说亦有可观” 30
赏罚谈 31
太平御览书名由来 32
不私国法 33
诏戒元僖 35
处决陈利用 36
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 37
论罚如式 38
以慈俭为宝 39
清苦厉节 40
宋太宗连三诏褒奖王济 41
温仲舒反覆无常 42
手不释卷 43
宋太宗孜孜为治 44
治国之道在修内政 46
吕蒙正能任人 47
但见血山 48
“史臣之职,固在善恶必书” 50
“帝王举动,贵在自然” 52
宋太宗选储优柔寡断 53
“真宰相也” 55
宋太宗自知不如唐太宗 56
巧断争财 57
“节用爱人,民俗自化” 58
广开言路 59
宋真宗亟惩侈糜之风 60
吕端大事不糊涂 61
丁谓恩信结蛮酋 63
曹玮论战 65
吕蒙正有器量 67
王钦若险诈小事可知 69
范仲淹苦读 70
寇准识王旦 71
飞蝗过京 73
王旦荐才 75
“生民膏血,安用许 76
多!” 76
为官长拂须 77
群臣为宋仁宗上尊号 78
为国事不掺杂个人感情 79
宜稍留意挺特知义慷慨之士 80
宋庠为吕夷简所卖 82
痴子不知为人所使 83
筋力既衰,合杜门自守 85
“理天下者,唯守宰最要耳” 87
欧阳修请落郑戬虚名 89
朋而为善,于国何害 91
李昭亮整军尚严 93
奔竞风长责在权要 95
“毋轻置诏狱” 98
范仲淹不治第 100
狄青赏官之议 102
宋仁宗诫举荐缪滥 108
是贵异物还是贵百姓 110
治乱要在辅臣 111
用人不疑 113
吴育侍读禁中 115
张昇弹劾无所避 116
杜衍临终语不及私 117
恐“斜封墨敕”之再现 119
包拯峭直 121
积弊甚众须以渐厘改 122
天下未尝乏人 124
纲纪赏罚未厌四方之望者有五 125
巧浮铁牛 127
“纵横之术,无益于治” 128
“天下敝事至多,不可不革“ 129
王安石越次入对 130
能辨“四凶”而为尧舜 136
流俗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 139
“中书有生老病死苦” 141
王安石三不足 142
欧阳修的为人为政为文 144
唐坰泄私忿遭贬官 146
苏轼讽诗获罪 150
败事犹胜祸基 153
不可无故摧折 154
司马光不修怨 155
程颐引经,愿为后世之鉴 157
不拘资格选人才 159
苏轼撰策题遭谗言 160
王岩叟论取士 163
人才须识拔 164
范纯仁得之忠恕二字 165
舳舻相衔运花石 167
一语成风,终不可禁 169
大官不言小官言 172
蔡京父子相倾轧 176
梁师成沽名钓誉 177
膝不可屈 179
大事起于细微 180
宋君臣迷信六甲法 181
靖康之耻 184
忠耿宗泽 188
死当率鬼灭尔曹 192
徐徽言骂敌 193
李邈从容就义 195
“陛下恭俭如此,天下幸甚” 196
秦桧二罪 197
吴玠不为威仪 198
用人要慎重 199
赵涣之获降级处分 200
忧勤逸乐,治乱之分 201
张浚论知人 203
“兵无不可用在主将得人” 205
贞观政要,大可规法 206
岳飞大破拐子马 208
岳飞班师 209
金主祭孔庙知志学 211
太平之世,当尚文物 212
万俟?承秦旨谄害岳飞 213
韩世忠为朝廷所抑 216
捏造罪名穷治岳飞大狱 217
“莫须有” 219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220
助纣为虐反受其害 223
秦桧荐官,必选无名易制者 224
家给人足,税敛易办 225
晏敦复力抵屈己之非 226
张浚为国不忍不言 227
完颜亮篡位 229
秦桧专国,贤士远之 235
秦桧之罪罄竹难书 236
“何为不孝” 241
饮酒乃行韬晦之计 242
人才以气节为主 243
人才须纯朴厚重 244
用人宜录长弃短 245
南宋禁效异方之习 246
用人要辨邪正 247
治国十要道 248
汪应辰多言遭人侧目 249
岂可不察其政 251
退赃降官 252
天下唯有道理最大 253
不可以言取人 254
献谀降官 255
“士夫者,风俗之表” 256
用人当不以荐者定去留 258
书绅为戒 259
大乃有容 263
汤邦彦为大言遭流放 265
不以细故轻坏人才 266
以儆效尤 268
不徇私情 269
遴选官员 270
叔世之君,使人汗下 271
孝宗削词 272
言词之失,贤者不免 275
为政在人 276
诏令禁奢 277
务简省,慎委任 279
金主思得贤才 280
刘光祖论世风 281
节制费用 286
史浩不以私害公 287
朱熹何罪? 288
惨遭学禁,朱熹冷落 294
带汁诸葛亮 297
宁弃官,不作记 297
宁死不屈 298
用人取其所长 300
“非知之艰,行之为艰” 301
民兵有功 304
求士于三代下,恐其不好名 304
“用人之道无逾于此 306
其弊原不过一私字 310
吴昌裔疏言朝廷失政 312
随才器使 313
系释岂能轻易反覆 314
孔道行,何故乃有贪赃儒 316
朝廷宪章不可紊乱 317
耶律楚材家无余资 318
蛮烟瘴雨不在岭外而在朝廷 319
忽必烈问治 321
人臣无私交 326
不敢以官爵报私恩 327
贾似道荒淫蛮横 328
赵良弼不辱君命 330
文天祥深恨无兵勤王 331
丹心照汗青 333
文天祥辨忠 334
许衡善教 339
文天祥就义 340
谢枋得全节 341
彻尔辨奸不畏圣怒 344
无益于民,何足为瑞 346
米粟是宝 347
相见无愧色是吾志 348
谈“瑞” 349
用人勿限资格 350
知止不辱 351
民心为本 352
王结所言为相之道 353
张灯虽细事,有累日月之明 354
身先士卒 355
征钞枉法 356
“此正更新百度之时也” 357
各不为礼 358
勇劾中丞 359
羊害人乎? 360
李好文决狱 361
用人以心术为本 362
元顺帝不修本朝史录 363
当国者恶切直 365
芝麻李起义 366
郭子兴释疑衅 368
张祯所谓十祸 369
朱升献策 370
陈祖仁请罢修上都 371
朱元璋明纪纲 373
朱元璋命毁镂金床 375
吴王御西楼 376
“非吾所望于风宪矣” 377
人之才能,各有长短 378
号令严肃 379
虑乎败可无败,慎乎成可有成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