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1
二、土地资源学在土地科学和地理学的地位 8
三、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0
四、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任务和方法 14
五、土地资源和人类 16
六、土地资源学的发展简史 19
第二章 土地评价的概念和分类 32
一、土地评价的概念 32
二、土地潜力与土地适宜性的概念 33
三、土地特征、土地质量及诊断指标的概念 36
四、土地评价的类型 38
第三章 土地质量评价 42
一、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 42
二、土地质量评价的目的、原理和原则 43
三、土地质量评价的程序 49
四、土地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50
第四章 一般目的的土地质量评价 82
一、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分级 82
二、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应用美国潜力分类时的修正 90
三、英国的土地评价系统 97
四、澳大利亚用限制性因素进行的土地评价 102
五、日本土地分类大纲 112
六、前苏联国家地籍簿中的土地资源分类 123
七、德国的土地评价 125
八、保加利亚的土地评价方法 140
九、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质量评价 153
十、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地生产力分级 165
十一、江苏南部地区的土地质量评价 166
十二、江苏省宜兴市川埠乡农作物土地质量评价 171
第五章 土地质量的单宜性评价 182
一、林业用地的质量评价 182
二、草场资源的质量评价 191
三、茶园用地的质量评价 196
四、柑桔用地的质量评价 199
五、城市用地的质量评价 204
六、旅游用地的质量评价 207
第六章 土地经济评价 223
一、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223
二、土地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 229
三、土地经济评价分级原理 236
四、土地经济评价的原则 239
五、土地经济评价的程序 242
六、土地经济评价的方法 244
七、土地经济评价的实例 247
八、城市土地经济评价 256
第七章 土地定等估价 263
一、土地定等估价的意义 263
二、土地定等估价的理论依据 264
三、土地定等定级的程序和方法 268
四、土地作价的方法 272
五、土地定级定价实例 278
六、城市用地级差及级差地价的简易推算:系数法 280
第八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283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283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286
三、考察的深度等级及方法 287
四、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性分类 289
五、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 292
六、结合土地诊断和设计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 305
七、中国土地资源适宜性分类 308
八、旱作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 312
第九章 土地资源生产能力的预测方法 343
一、土地生产能力的概念 344
二、土地生产能力预测方法的理论基础 344
三、土地生产能力的预测方法 344
第十章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 388
一、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 389
二、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意义 390
三、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内容 391
四、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方法 394
五、F、A、O对发展中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401
六、影响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因素 407
七、中国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412
八、江苏省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422
九、淮阴市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425
第十一章 地球陆地上的土地资源 431
一、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431
二、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437
三、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440
四、中国的耕地资源 444
五、中国的林地资源 446
六、中国的草地资源 451
七、中国的后备耕地资源 455
八、中国的水域资源 457
九、江苏省的土地资源 462
第十二章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整治 469
一、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469
二、中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治 475
三、中国宜农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 479
四、对几种退化土地资源的整治 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