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二章 芗剧与歌仔戏的艺术之源——漳州文化 8
第一节 蛇图腾文化 9
第二节 南太武文化 15
第三节 仙字潭石刻文化 24
第四节 贝丘文化 31
第五节 闽越傩巫文化及五斗米道 37
第六节 华夏礼乐及佛道儒文化 41
第七节 民间信仰及演戏活动 46
第三章 芗剧与歌仔戏的戏剧之源——漳州戏剧文化 55
第一节 竹马戏 55
第二节 傀儡戏 66
第三节 布袋木偶戏 71
第四节 铁枝偶人戏 74
第五节 皮影戏 76
第六节 漳州四平戏 78
第七节 漳州潮剧 80
第八节 漳州京剧 83
第九节 漳州猴戏 88
第十节 漳州话剧及其他 89
第四章 芗剧与歌仔戏的声腔之本——锦歌 96
第一节 包罗万象的曲目 98
第二节 俚俗古朴的辞章 99
第三节 乡土风情的音韵 101
第四节 各取所需的功用 104
第五节 五花八门的流派 105
第六节 题材丰富的唱本 110
第五章 芗剧与歌仔戏的表演之根——车鼓 113
第一节 车鼓的特点 113
第四节 车鼓的缘起 115
第四节 车鼓的种类 118
第六章 台湾歌仔戏 122
第一节 宜兰歌仔漳州调 123
第二节 漳州歌仔传台湾 124
第三节 从漳州褒歌到宜兰落地扫歌仔阵 128
第四节 “落地扫”上台“半暝反” 130
第五节 从宜兰野台到台北戏院 131
第六节 歌仔戏发展经验与借鉴 136
第七节 歌仔戏在台湾的反响 144
第七章 台湾歌仔戏回归故里 147
第一节 “三乐轩”谒祖白礁宫 150
第二节 落叶归根芗江岸 153
第三节 闽南社会对歌仔戏的非议 155
第四节 漳州首禁歌仔戏 157
第八章 漳州改良戏 161
第一节 禁戏催生改良戏 161
第二节 改良戏的改良 168
第三节 改良戏的改良成果 172
第九章 台湾光复后歌仔戏的繁荣 174
第一节 漳州都马改良戏剧团在台湾的影响 175
第二节 歌仔戏强人陈澄三 178
第三节 转型前兆的胡撇仔戏 180
第十章 台湾歌仔戏的转型 182
第一节 广播歌仔戏 184
第二节 电影歌仔戏 185
第三节 电视歌仔戏 186
第四节 歌仔戏的转型和现状 190
第十一章 漳州芗剧的推陈出新 194
第一节 崭露头角 195
第二节 弃旧迎新 197
第三节 人才培养 199
第四节 剧目成就 201
第五节 音乐唱腔 220
第六节 群星谱 227
第十二章 芗剧与歌仔戏对流及海外文化交流 239
第一节 “突破”海峡的阻隔 239
第二节 漳台实现双向交流与合作 243
结束语 247
附录一 戏班剧团 250
附录二 艺人传略 257
附录三 挽诗颂词 267
附录四 曲谱 276
参考文献 287
后记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