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危险中的祖国 1
一、侵略者的铁蹄 1
二、维新派的鲜血 15
三、义和团的奋起 28
四、革命先行者的斗争 42
第二章 新思想的萌动 58
一、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58
二、进步思潮的递嬗 67
三、新思想的宣传鼓动 78
四、早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88
第三章 革命派的集结 109
一、留日学生的革命倾向 109
二、国内革命思潮的高涨 120
三、革命团体的相继组建 133
四、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51
第四章 前仆后继的斗争 162
一、“民族、民权、民生”的旗帜 162
二、救国道路的论争 170
三、屡仆屡起的奋战 180
四、革命阵营内部的分歧 192
第五章 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 205
一、“新政”的推行 205
二、“预备立宪” 219
三、立宪运动 230
四、立宪派的愤懑 243
第六章 民众的抗争 265
一、抵制美货运动 265
二、收回利权运动 277
三、各地的“民变” 295
一、广州新军起义和“三·二九”之役 310
第七章 雷霆震神州 310
二、保路运动 324
三、武昌城头的枪声 354
四、南北各省的响应 369
五、南京临时政府的筹组 395
第八章 共和制度的诞生 416
一、初创共和制度 416
二、政治团体的勃兴 439
三、新的社会气象 462
第九章 革命政权的挫折 492
一、困顿中的临时政府 492
二、孙中山的“让位” 516
三、定都之争 528
一、三种政治力量 550
第十章 新的斗争格局 550
二、会党活动的变易 573
三、首届国会选举 587
第十一章 旧势力的反扑 607
一、宋教仁被刺 607
二、革命者的对策 616
三、二次革命的失败 629
第十二章 逆境中的奋斗 647
一、中华革命党的组建 647
二、痛击帝制复辟逆流 659
三、民主与独裁的斗争 676
四、历史的选择 688
主要参考论著索引 698
后记 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