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时期金昌农村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1
一、金昌农村社会基本阶级内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2
(一)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金昌农民和土地的结合方式发生着新的变化 2
(二)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金昌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7
(三)随着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使金昌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 9
二、金昌农村各阶层经济地位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12
(一)收入差距明显拉大 12
(二)贫富悬殊开始出现 14
(三)剥削现象已经出现 15
三、金昌农村社会阶层变化的新特点 17
(一)过渡性 17
(二)两重性 18
(三)不稳定性 20
四、对金昌农村社会阶层变化的反思 21
(一)对金昌农民各阶层政治态度和心理倾向的分析 21
(二)对金昌农民内部分化中出现的几个敏感问题的认识和反思 23
第二章 现阶段金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趋势 28
一、农村经济产业化建设概述 28
(一)基本内涵 28
(二)主要内容 29
(三)前景展望和意义 31
二、金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及有利条件 33
(一)发展现状 34
(二)有利条件 37
三、金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原则及措施 39
(一)基本思路 39
(二)基本原则 41
(三)主要措施 43
第三章 金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利用 46
一、金昌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概况 46
(一)农村劳动力的总体数量 46
(二)农村劳动力的总体质量 47
(三)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现状 48
二、金昌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总体状况及特点分析 49
(一)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现状及发展预测 49
(二)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基本特点 50
三、“就地消化为主,有效组织外流”是金昌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原则 53
(一)促进农业向深度开发,通过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吸附农村剩余劳动力 53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通过农村工业化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54
(三)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使城镇化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55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于农业的产前、产后服务体系,有效地转移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57
(五)有效地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流 58
四、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根本途径 59
(一)大力发展农村普通教育,提高劳动力的文化素质 59
(二)狠抓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 60
第四章 金昌农村科技开发及发展趋势 62
一、金昌农村科技体系基本形成 62
(三)科技示范体系 63
(二)科技队伍形成 63
(一)科技管理体系 63
(四)科技服务体系 64
(五)科技培训体系 64
(六)科技承包体系 65
二、农业新技术在金昌的推广运用 65
(一)大田增产技术的推广 66
(二)中低产田的改造 67
(三)新品种的推广 68
(四)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 68
三、金昌农村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 69
(一)农民应用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69
(六)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开发应用 69
(五)先进农机具的使用 69
(二)科技投入低,不适应农村科技的发展 70
(三)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功能不强 71
四、金昌农村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 73
(一)前景及紧迫性 73
(二)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 74
(三)目标、任务及重点 74
五、金昌农村科技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76
(一)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77
(二)增加科技投入 77
(四)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78
(三)引进推广新技术,抓好乡镇企业技术改造 78
(五)改善农村科技人员待遇,稳定农村科技队伍 79
(六)坚持科技承包,提高推广项目的质量 79
第五章 新时期金昌农村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 80
一、金昌农村教育的基本状况 81
(一)各级各类教育 81
(二)师资队伍建设 83
(三)学校建设 84
二、金昌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84
三、发展思路 92
(一)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 92
(二)更新观念,端正办学思想,真正把农村教育转移到为农村经济服务的轨道上来 93
(三)从农村实际出发,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94
(四)调整教育结构,提高办学效益 95
(五)加强“三教统筹”,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服务功能 97
(六)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99
第六章 金昌农村文化现状及发展思路 101
一、金昌农村文化现状 102
(一)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102
(二)农村文化设施参差不齐 105
二、金昌农村文化的一般特点 107
(一)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较好 108
(二)相对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滞后 108
(三)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农民观念落后 108
(二)倡导和组织农民学科学、学文化是搞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109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农村文化工作的关键 109
(四)文化建设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109
三、加快发展和繁荣金昌文化事业的思路 109
(三)办好农村文化站 112
(四)切实搞好文化下乡活动 113
(五)“以文补文”、“多业助文”是发展农村文化的必由之路 115
第七章 金昌农村消费结构调查研究 117
一、金昌农村消费情况的调查 117
(一)样本和基本数据 117
(二)对调查材料的说明 118
二、对金昌农村消费结构的剖析 119
(一)生产资料消费 119
(二)生活资料消费 123
(三)文化消费 125
三、金昌农村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 126
(一)生产资料消费的发展趋势 126
(二)生活资料消费的发展趋势 128
(三)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 130
第八章 现阶段金昌农村共同富裕问题研究 133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 133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133
(二)共同富裕是一个分阶段实施的过程 134
(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 135
二、现阶段金昌农村共同富裕问题透析 135
(一)现阶段金昌农村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135
(二)存在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138
三、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39
(一)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40
(二)先富和后富之间的关系 142
(三)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关系 144
第九章 金昌农村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147
一、金昌农村婚姻现状及问题 147
(一)现阶段金昌农村婚姻状况 147
(二)现阶段金昌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 151
(三)现阶段金昌农村离婚现象透析 153
二、金昌农村家庭类型、功能及其特点 155
(一)金昌农村家庭类型及变化 155
(二)金昌农村家庭功能及演变 159
(三)金昌农村家庭关系的特点 162
三、对现阶段金昌农村婚姻家庭问题的再思考 165
(一)巩固家庭有赖于婚姻质量的提高 165
(二)强化家庭功能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68
第十章 金昌农村人口问题研究 172
一、金昌农村人口的基本状况 172
(一)人口数量 172
(二)人口密度 173
(三)人口构成 173
二、金昌农村人口问题及其表现与原由 174
(一)人口增长速度快 174
(二)农业人口相对过剩 176
(三)农业内部职业结构不合理,不能为剩余劳动力提供理想的就业途径 178
(四)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较差,劳动力质量较低 180
(五)计划生育工作的辅助配套措施滞后 181
(六)农民负担重,生活水准低,生活保障系数小 182
三、解决金昌农村人口问题的若干对策 183
(一)严格控制人口 183
(二)提高适度人口数 187
(三)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质量 190
第十一章 金昌农村社会风俗研究 192
一、缓慢演进的婚姻、生育、赡养习俗 193
(一)婚姻习俗的演变趋向 193
(二)人口生产风俗习惯 199
(三)尽赡养义务的习俗 200
二、新旧交替的丧葬祭奠风俗 201
三、情趣各异的年节习俗 202
(一)欢乐喜庆,作阶段性休整后喜迎未来 202
(二)祭奠神灵祖先,寄托哀思,祈求保佑 203
(三)把握时令节气,以便适时耕作 204
(四)拜神集会融为一体,提供相互交换劳动产品、各自获得生产生活的必需用品的机会 204
(五)借机改善一下生活,寄托生活的情趣,交流感情 205
四、地方特色浓郁的饮食习俗与追逐新潮的服饰趋势 205
五、认识和启迪 208
(一)农村社会风俗的形成和演变,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 208
(四)地域条件和民族融合对民风习俗有着重要的影响 209
(二)儒教思想、封建礼教在旧的民族风情的形成中有着强大的渗透作用 209
(三)宗教迷信观念仍十分浓厚 209
第十二章 金昌农村的基层政权建设 211
一、现阶段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 211
(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体 212
(二)村民委员会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13
(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搞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保证 215
二、金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本情况 216
(一)村民委员会建设得到普遍重视 216
(二)乡镇政府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217
(三)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218
(四)基层干部培训工作有所突破 220
(五)村级干部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 221
三、目前金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一)乡镇人大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221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工作难度较大 222
(三)在某些乡镇,政府权威严重失落 223
四、促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几点思考 224
(一)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离不开集体经济的支撑 224
(二)农村基层政权只有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才会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 225
(三)必须正确处理乡镇党政工作中的几个关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政权的工作职能 226
(四)开展公平竞争,着力构建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体系 227
后记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