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B-ISDN的基本概念 1
1.1 ISDN的基本概念 2
1.2 B-ISDN和ATM的产生 6
1.3 ITU-T关于B-ISDN/ATM的标准 10
1.4 ATM概念 13
第二章 B-ISDN参考模型 43
2.1 B-ISDN参考配置 43
2.2 B-ISDN分层模型 45
2.3 物理层 51
2.4 异步传递方式层(AMT层) 59
2.5 ATM适配层 63
2.6 维护功能 75
第三章 ATM交换技术 81
3.1 ATM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 81
3.2 ATM交换机的基本组成 88
3.3 ATM交换结构 89
4.1 网络的物理层 99
第四章 ATM路由技术 99
4.2 等级网络 100
4.3 上层对等组的表示 104
4.4 完善PNNI路由层次 112
4.5 地址总结和可达性 116
4.6 单节点视图 122
4.7 路径选择 124
4.8 通用连接承认控制 126
5.1 ATM网络连接的基本原理 128
第五章 B-ISDN网络信令 128
5.2 B-ISDN用户网络接口信令UNI 129
5.3 B-ISDN网络网络接口信令NNI 143
5.4 UNI和NNI的互操作过程 147
第六章 ATM网络信令 149
6.1 ATM信令简介 149
6.2 PNNI的特点和相关信令 149
6.3 几个相关概念 150
6.4 如何利用返回过程建立连接 151
6.5 对有范围限制的任意播放(anycast)的支持 157
7.1 ATM交换 159
第七章 ATM交换操作 159
7.2 空间和时间交换 161
7.3 数字交叉连接 162
7.4 交换结构 164
7.5 多路技术和标志映射 165
7.6 交换技术 167
7.7 ATM交换实例 174
8.2 使用Q.2931支持协议功能(隧道) 177
8.1 作为其他网络主干的ATM 177
第八章 ATM网络互连 177
8.3 宽带低层信元 180
8.4 网络间接口 182
8.5 ATM B-ISDN互载体接口 183
8.6 特殊网络互连服务 186
8.7 LAN的ATM主干网 194
8.8 RFC1483和RFC1577 197
9.1 引言 205
9.2 基本的ATM流量控制功能 205
第九章 ATM网络的流量控制 205
9.3 流量参数规范 207
9.4 流量协议规范 210
9.5 流量协议参数的粒度 214
9.6 信元时延变化与突发容限的界限 214
9.7 UPC/NPC性能度量法 220
9.8 附加的控制功能 222
第十章 ATM主干系统容量的有效带宽分析 225
10.1 ATM连接的业务流整形 225
10.2 系统模型 226
10.3 ATM连接的无丢失有效带宽 228
10.4 ATM连接统计复用的Large-Deviation分析 230
10.5 多类业务复用统计分析 232
10.6 接纳边界分析 232
10.7 仿真 235
第十一章 宽带业务的应用与ATM网络的发展策略 239
11.1 宽带业务的应用 240
11.2 ATM网络与其他网络的互通(Interworking) 244
11.3 ATM的发展策略 246
参考文献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