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8
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9
(一)元素组成 9
(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10
1.氨基酸命名 11
2.氨基酸的分类 11
3.氨基酸的主要理化性质 16
1.肽链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 20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0
二、蛋白质的结构 20
2.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排列顺序 23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24
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24
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29
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29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 29
三、蛋白质的性质 33
(一)高分子性质 33
(二)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34
(三)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35
(四)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37
(五)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37
复习题 39
第二章 核酸化学 40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 40
二、核酸的化学结构 46
(一)核酸分子中单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47
(二)核酸的一级结构 47
1.DNA的二级结构 49
(三)核酸的二级结构(空间结构) 49
2.RNA的二级结构 51
三、核酸在遗传和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53
(一)DNA的复制 56
(二)核酸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56
1.DNA的模板作用 56
2.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三种RNA的作用 57
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简单过程 59
复习题 61
(一)酶的蛋白质特性 62
一、酶催化反应的特点 62
第三章 酶 62
(二)催化效率高 63
(三)高度专一性(特异性) 63
1.绝对专一性 63
2.相对专一性 63
3.立体异构专一性 64
二、酶的化学本质和结构 65
(一)单纯酶和结合酶 65
1.单纯酶 65
2.结合酶 65
2.辅酶Ⅰ(NAD*)和辅酶Ⅱ(NADP+) 66
(二)辅酶(或辅基)的结构与功能 66
1.焦磷酸硫胺素(TPP) 66
3.辅酶A(CoA或CoASH) 69
4.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69
三、酶的分类及命名 71
(一)酶的分类 71
1.氧化还原酶类 71
2.转移酶类 71
3.水解酶类 71
1.习惯命名法 72
(二)酶的命名和系统编号 72
4.裂合酶类 72
6.合成酶类 72
5.异构酶类 72
2.系统命名法 73
3.系统编号 74
(三)同功酶 74
四、酶的作用机制 75
(一)酶的催化作用与分子活化能 75
(三)诱导契合学说 77
(二)中间产物学说 77
(四)活性中心 79
(五)酶原和酶原的激活 79
五、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80
(一)底物浓度的影响 80
(二)酶浓度的影响 81
(三)pH的影响 82
(四)温度的影响 83
(五)抑制剂的影响 84
1.可逆抑制 84
六、酶活力的测定 85
2.不可逆抑制 85
(一)初速度 86
(二)酶单位 87
(三)比活力 87
七、运动和训练对酶的影响 87
复习题 89
第四章 糖化学及糖代谢 90
一、糖的化学 90
(一)单糖 91
1.化学结构 91
2.单糖的性质 95
(二)寡糖 97
1.麦芽糖 97
2.乳糖 97
3.蔗糖 97
(三)多糖 98
1.淀粉 98
2.糖原 99
二、糖的代谢 100
(一)糖的消化吸收 101
1.糖的无氧代谢(酵解作用) 102
(二)糖的分解代谢 102
2.糖的有氧代谢 111
(三)糖原合成与糖的异生 119
1.糖原合成的基本过程 120
2.糖异生的基本过程 123
3.糖原合成与分解代谢的调节 124
(四)运动训练对糖代谢的影响 126
1.运动训练对无氧阈值的影响 126
2.运动训练对糖分解代谢能力的影响 128
复习题 129
3.运动训练对糖原合成的影响 129
第五章 生物氧化 130
一、二氧化碳的生成方式 131
(一)氧化脱羧 131
(二)单纯脱羧(直接脱羧) 131
二、水的生成方式 132
(一)呼吸链的组成 132
1.脱氢酶类 132
2.辅酶O 133
3.细胞色素类 135
1.NADH氧化呼吸链 136
(二)呼吸链中传递体的排列顺序 136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137
三、ATP的生成 138
(一)底物水平磷酸化 139
(二)氧化磷酸化 140
四、运动时ATP再合成 143
(一)ATP再合成的途径 143
1.ATP-CP系统(磷酸原系统) 143
2.糖酵解供能系统(乳酸能系统) 144
3.有氧能系统 145
(二)运动训练对ATP再合成能力的影响 147
复习题 149
第六章 脂类的化学和脂代谢 150
一、脂类化学简述 150
(一)三酰甘油和脂肪酸的化学结构 150
(二)类脂的化学结构 152
1.磷脂 152
2.胆固醇 153
二、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运输 155
(一)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155
2.脂蛋白--脂类在血浆中的运输形式 157
1.血脂 157
(二)脂类的运输和脂蛋白 157
三、三酰甘油的中间代谢 159
(一)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60
1.三酰甘油的水解 160
2.甘油的分解代谢 160
3.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161
4.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164
(二)脂肪的合成代谢 167
1.磷酸甘油的来源 167
3.三酰甘油的生成 169
2.脂肪酸的合成 169
四、运动训练对脂代谢的影响 170
(一)训练提高运动中脂肪供能的能力 170
(二)训练导致血脂降低 171
(三)训练导致血脂组成的改变 172
(四)运动使体脂减少 173
复习题 174
第七章 蛋白质代谢 175
一、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175
(一)在胃中的消化 175
(三)氨基酸的吸收 176
(二)在肠道中的消化 176
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177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78
1.氧化脱氨基作用 179
2.转氨基作用 180
3.联合脱氨基作用 183
(二)氨基酸脱羧基作用 186
(三)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 188
1.氨的去路 188
2.α-酮酸的去路 192
三、运动与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 193
四、蛋白质与糖、脂类代谢的关系 196
(一)蛋白质代谢与糖代谢的关系 196
(二)脂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196
(三)糖代谢与脂代谢的关系 197
复习题 198
第八章 骨骼肌纤维的生化 198
(二)能量物质 201
(三)非蛋白氮 201
(一)水 201
一、肌纤维的化学组成 201
(四)无机离子及非含氮物质 202
(五)蛋白质 202
1.肌原纤维中的蛋白质 202
2.肌浆中的蛋白质 202
二、肌纤维收缩的分子装置 202
(一)肌球蛋白 203
(二)肌动蛋白 206
(三)调节蛋白类 208
三、肌肉收缩与松驰的分子机制 210
(一)肌肉收缩的启动 211
(二)肌肉的松驰 213
(三)肌肉收缩的能源 214
四、肌纤维类型及其生化特征 216
(一)不同类型肌纤维的生化特征 217
(二)运动训练对两类肌纤维百分组成的影响 220
五、运动训练对肌纤维代谢的影响 221
复习题 224
第九章 运动中血、尿、汗化学成分的变化与意义 225
(二)运动中人体血液化学成分的变化 226
1.血红蛋白 226
(一)静息时人体血液的化学成分 226
一、运动时血液化学成分的变化 226
2.血乳酸 228
3.血浆蛋白 233
4.血液非蛋白氮 235
5.血脂 236
6.血糖 238
二、运动时尿液化学成分的变化 241
1.运动性蛋白尿 242
(二)运动时尿液成分的改变 242
(一)静息时尿的化学成分 242
2.尿肌酐 246
3.尿乳酸 246
4.尿胆素原 247
三、运动时汗液化学成分的变化 248
(一)静息时汗液的化学成分 248
(二)运动和训练对泌汗量和汗液成分的影响 249
(三)运动中失水、失盐和补液的问题 251
复习题 253
一、运动性疲劳的生化分析 254
(一)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中产生疲劳的生化分析 254
第十章 运动性疲劳的生物化学 254
(二)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中产生疲劳的生化分析 257
1.肌糖原的耗竭 257
2.脑中γ-氨基丁酸增加 258
3.低血糖 258
4.体液减少和无机盐(钾盐、钠盐)的丢失 258
二、运动性疲劳的推迟 259
(一)合理训练 259
(二)增加肌糖原含量 259
(三)赛前补糖 259
(六)补充天冬氨酸 260
(四)补充维生素C 260
(五)补充维生系E 260
(七)补充碱性盐 261
三、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262
(一)肌肉和血液中乳酸的消除 262
(二)能源物质的恢复过程 263
1.能源物质的超量恢复 263
2.肌肉中磷酸原的恢复 265
3.肌糖原的恢复 267
复习题 270
(一)血红蛋白 271
第十一章 儿童和少年的生化特点 271
一、某些生物化学指标的特点 271
(二)血糖 273
(三)免疫球蛋白 273
(四)血清磷酸酶活性 274
(五)血脂 275
(六)肌酐 275
二、儿童和少年蛋白质代谢的特点 276
(一)氮平衡 276
3.氮的负平衡 277
(二)蛋白质需要量 277
2.氮的正平衡 277
1.氮的总平衡 277
三、儿童、少年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能力的特点 279
(一)儿童和少年的无氧代谢能力 280
1.磷酸肌酸(CP)是肌细胞中的一种高能磷化物 280
实验一 常用仪器的使用 280
2.糖的无氧酵解能力 283
(二)儿童和少年的有氧代谢能力 283
(三)儿童和少年无氧阈值的特点 284
复习题 286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287
实验须知 287
一、常用仪器的使用 289
(一)天平的使用方法 289
(二)72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96
(三)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 304
(四)玻璃器皿的洗涤 306
(五)实验内容 307
二、标本的取样和处理 307
(一)尿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307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无蛋白滤液制备 308
三、实验室安全措施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309
实验二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312
实验三 血液非蛋白氮测定 316
实验四 酶的专一性以及pH、温度和抑制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319
实验五 糖原的提取和鉴定 326
实验六 血糖的测定 330
实验七 血乳酸含量测定 333
实验八 乳酸脱氮酶活力测定 336
实验九 尿肌酐测定 340
实验十 血尿素氮测定 342
实验十一 血尿酸测定 345
实验十二 尿中尿蛋白和尿胆原的测定 348
实验十三 全血血红蛋白测定 352
附录一 355
一、酒精稀释法 355
二、原子量表 356
三、缓冲液配制法 358
(一)醋酸-氢氧化钠缓冲液的配制 358
(二)磷酸盐缓冲液 358
(三)甘氨酸缓冲液 359
(四)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 361
(五)硼酸-氢氧化钠缓冲液 361
(六)硼砂-盐酸缓冲液 362
(七)硼砂-硼酸缓冲液 363
(八)巴比妥钠-盐酸缓冲液 363
(九)磷酸二氢钾-硼砂缓冲液 363
(十)醋酸盐缓冲液 363
(十一)琥珀酸-硼砂缓冲液 365
(十二)枸椽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 366
(十三)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液 366
四、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367
五、试剂规格及其适用范围 369
附录二 370
一、血液化学检验正常值 370
(一)全血 370
(二)血浆 370
(三)血清 371
二、尿液化验正常值 374
附录三 376
一、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376
二、每日膳食中氨基酸需要量的估计值 378
三、每日膳食中微量元素的供给量 379
四、运动员在不同情况下的蛋白质需要量 380
五、运动员在训练课内的热能消耗量 381
六、各项运动的热能消耗率 382
七、常用食物成分表 384
附录四 408
一、常用生化名词缩写 408
二、运动生化专业词汇表 416
三、希腊字母表 443
主要参考书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