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台湾与大陆的地缘关系 1
“台湾”名称的使用和确定 4
台湾一些地名的含义 7
台胞的“母语”河洛话 11
台湾省的大姓及其人口 14
十个大姓的历史渊源 17
台湾史上的“三教九流” 23
闽南建筑风格对台影响 25
龙山钟声十里闻 28
九月节的来源 31
台湾的寺庙和神像 34
闲谈台湾的武庙 37
台湾朱子祠和包公庙 39
从昌黎祠说起 41
谈西瓜蘸盐吃 44
死人脸上为何盖白布 47
古代旅行家笔下的台湾 49
瀑布和温泉 52
风城和雨港 55
台湾三大树 58
龙门谷山林观光区 60
台湾北部的三个角 63
珊瑚潭和竹筏 65
台湾垦丁公园 68
鹿园、梅园和金针园 71
鹿港及其名胜古迹 73
“红毛城”的前前后后 75
台南赤嵌楼 77
台南延平郡王祠 80
益源大厝和积善楼 83
从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谈起 85
屏山和半屏山的传说 89
鸢山传说和鸢山铜钟 91
“矮人祭”及其传说 93
妈祖神和马祖婆 96
台湾土著民族的文面和文身 99
不可思议的拔牙习俗 102
“遗勇成林” 104
澎湖妇女的蒙面巾 106
浊水溪,养女泪 108
历史上一次赛富斗奢举动 111
台湾喜庆时的宴席 113
讨债、逃债和逃债戏 115
历史上的典妻陋习和典当业 117
绿帽的避讳 120
小便与唱歌 122
“无天街”和“贼仔市” 124
死猫死狗不掩埋 127
台湾曾是鹿的故乡 129
兰花和蝴蝶 132
台湾的喜鹊 136
番鸭和火鸡 138
海水鱼和淡水虾 141
台湾的茶叶 143
菠萝和菠萝蜜 147
甘蔗和香蕉 150
台湾的荔枝 154
台湾的竹子 157
台湾的铁树 160
澎湖的牛粪和番薯 162
关于台湾的牛 165
台湾的“潮州米” 168
新港饴和北港麻油 170
开发石油的故事 172
煤的开采和产量 175
最早的铁路 179
台湾的横贯公路 182
台湾早期灯塔的建造 185
台湾第一桥 188
高雄港的今昔 190
台湾的厝和寮 195
“海盗”林凤、林道乾 197
经营台湾的先行者郑芝龙 200
林圯在台湾 202
从“参军庄”谈起 205
有功于祖国统一的施琅 208
首任台湾知府蒋毓英 213
台湾史上的廉洁总兵 216
甘国宝在台湾 219
曹士桂,台胞难忘的人 222
吴沙及其垦殖事业 224
王世杰和他的伙伴们 228
曹谨和曹公圳 230
施厝圳和林公庙 233
阿里山忠王祠 235
台籍好官陈震曜 239
沈葆桢、丁日昌在台湾 242
刘铭传对台湾改革的设想 247
梁成楠,台湾客家籍同胞的骄傲 251
关于台北林本源家 255
施乾和台北“爱爱寮” 262
林森与台湾林志图 265
台湾藤牌军参加抗俄战斗 267
林爽文、庄大田起义 270
从禁养鸭说开去 273
蔡牵的海上活动 276
土地公港智歼英国侵略军 279
太平天国运动对台的影响 281
台湾的樟脑战争 285
《台战实纪》及其他 289
父子卖台和父子保台 292
在辛亥革命影响下的台湾 295
雾社和雾社武装起义 301
抗日的中国“罗宾汉” 304
蔡智堪与“田中奏折” 307
台胞在大陆参加抗日斗争 311
在抗日战争中的台湾 316
在台日军投降的时刻 321
关于《台湾府志》 324
连横和他的《台湾通史》 327
朱仕玠和他的《小琉球漫志》 330
杨浚与《淡水厅志》 332
周于仁及其《澎湖志略》 335
吴鸿业和他的《百蝶图》 338
清代台湾的书院 340
清代台湾的翰林 342
吴子光和他的《一肚皮集》 344
陈维英和太古巢 347
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351
四库全书在台湾 354
台湾早期的邮政和邮票 357
台湾的风筝 361
武术在台湾 364
七子班和老人戏 367
台湾的主要戏剧及其他 371
锦歌歌仔互传深情 375
大木偶戏在台湾 378
一些丧葬的念祖仪式 382
寻“根”和遥祭活动 385
早期的寻“根”者黄清渊 390
“冬至夜最长,夜长最思亲” 392
春节春联话台根 395
关于高山族同胞的根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