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
第一节 地位 1
第二节 作用 3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 14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4
第二节 气候资源 23
第三节 水资源 28
第四节 生物资源 39
第三章 农业环境与自然灾害 49
第一节 农业环境保护 49
第二节 农业自然灾害 51
第四章 农业社会经济条件 62
第一节 农业人口与劳动力 62
第二节 农业资金投入 63
第三节 生产、生活资料 65
第四节 农业机械 67
第五节 农田水利 70
第六节 农村电气化 78
第七节 农村能源 82
第八节 农用工业 84
第九节 农产品加工工业 86
第十节 农业保险 90
第十一节 小城镇建设 92
第十二节 团场交通与运输 94
第五章 农业区划及利用 95
第一节 农业后备资源及其评价 95
第二节 农业发展方向 100
第三节 农业发展目标 101
第四节 商品基地建设项目规划 102
第五节 农业生产区域布局 113
第六节 农业区划成果利用 119
第六章 农业综合开发 121
第一节 兵团“两期”农业综合开发 121
第二节 三大流域开发 124
第三节 贫困团场的农业综合开发 135
第四节 庭院经济的开发 135
第七章 农业生产水平 139
第一节 农业结构与布局 139
第二节 种植业 144
第三节 畜牧业 149
第四节 林业 150
第五节 水产业 155
第六节 乡镇企业 157
第八章 农业科学技术 161
第一节 农业科学研究 161
第二节 良种繁育体系 169
第三节 科技兴农的几项重大举措 172
第四节 重大科技成果 176
第五节 兵团科学技术的辐射作用 179
第九章 农产品流通 182
第一节 管理体制沿革 182
第二节 购销概况 184
第三节 流通设施 196
第四节 农产品价格与市场 200
第十章 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211
第一节 对外贸易 212
第二节 引进外资 221
第三节 经济技术合作 227
第四节 农业外事活动 234
第十一章 团场收益分配 239
第一节 团场经济效益分析 239
第二节 农业职工收支 247
第三节 职工消费水平 251
第四节 职工收入、消费水平提高的原因 254
第十二章 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艺术事业 258
第一节 教育事业 258
第二节 医疗卫生事业 263
第三节 文化艺术事业 268
第四节 新闻出版 272
第五节 广播电视 275
第一节 改革团场经济体制 278
第十三章 农垦经济体制改革 278
第二节 调整团场所有制结构 281
第三节 兴办农工商联合企业 285
第四节 改革经营管理体制 287
第十四章 师、局农业概况 300
第一节 农一师农业概况 300
第二节 农二师农业概况 302
第三节 农三师农业概况 304
第四节 农四师农业概况 305
第五节 农五师农业概况 306
第六节 农六师农业概况 308
第七节 农七师农业概况 310
第八节 农八师农业概况 312
第九节 农九师农业概况 313
第十节 农十师农业概况 316
第十一节 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农业概况 317
第十二节 哈密农场管理局农业概况 318
第十三节 和田农场管理局农业概况 320
第十四节 工一师农业概况 321
第十五章 典型团场简介 323
第一节 一团农业简介 323
第二节 十二团农业简介 324
第三节 二十一团农业简介 325
第四节 二十九团农业简介 327
第五节 四十五团农业简介 328
第六节 七十一团农业简介 329
第七节 七十五团农业简介 330
第八节 一○三团农业简介 333
第九节 芳草湖农场农业简介 333
第十节 一二五团农业简介 335
第十一节 一二八团农业简介 336
第十二节 一三四团农业简介 337
第十三节 一四八团农业简介 338
第十四节 三坪农场农业简介 339
第十五节 红星一场农业简介 340
第十六章 农业机构 342
第一节 兵团、师(局)两级农业管理机构沿革 342
第二节 农牧团场管理机构 343
第三节 高、中等农业学校 352
第四节 农业科研机构 354
第五节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356
第六节 直属企事业单位 357
第七节 与农业有关的其它机构 360
附录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