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导 言 1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一、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 1
二、选择和每个经济社会的中心问题 2
三、资源配置机制 3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构成 7
一、西方经济学的由来 7
二、西方经济学的构成 10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2
一、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 13
二、均衡分析 14
四、经济模型 15
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5
第一篇微观经济学 17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7
第一节需求和供给 17
一、需求 17
二、供给 21
第二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均衡价格 25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25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27
三、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30
第三节弹性理论 32
一、需求弹性 32
二、供给弹性 39
第四节蛛网理论 41
一、欲望与效用 44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 44
第三章效用理论 44
二、基数效用 45
三、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45
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6
五、消费者剩余 47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49
一、序数效用 49
二、无差异曲线 49
三、消费可能线 52
第三节 消费者均衡 54
一、用基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 55
二、用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 56
三、两种消费者均衡分析的比较 57
一、收入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58
第四节收入与价格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58
二、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60
第四章生产理论 65
第一节短期生产函数 65
一、短期、长期及相关概念 65
二、生产函数 66
三、生产的三个阶段 66
四、等产量曲线 70
第二节长期生产函数 72
一、何谓函数的齐次性 72
二、规模收益及其影响因素 72
三、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 74
第三节生产函数与企业行为 78
一、投入价格和等成本线 79
二、给定成本之下的最大产出 80
三、企业扩展轨迹 82
第四节供给函数 84
第五章成本理论 87
第一节成本的概念和种类 87
一、成本概念 87
二、成本的分类 88
第二节短期成本理论分析 90
一、关于短期与长期划分的角度 90
二、短期成本的分类及其表示方式 91
三、短期各类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92
第三节长期成本理论分析 101
一、长期成本的分类及其表示方式 101
二、长期总成本分析 102
三、长期平均成本分析 103
四、长期边际成本分析 108
第六章市场理论 112
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 112
一、完全竞争的概念和特征 112
二、完全竞争企业的经济决策 114
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 130
一、完全垄断的特征及形成 130
二、完全垄断企业的经营决策 132
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 141
一、垄断竞争的概念和特征 142
二、垄断竞争企业的价格竞争 143
三、垄断竞争企业的非价格竞争 147
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 149
一、寡头垄断的概念和特征 149
二、弯折需求曲线与价格刚性模式 150
三、卫星式双头对称垄断:古诺模式 153
第七章分配理论 160
第一节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一般原则 160
一、生产要素及其价格 160
二、引致需求 161
三、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一般原则 161
第二节 单个厂商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63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163
二、边际收益产品与生产要素需求曲线 163
三、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与生产要素供给曲线 166
四、单个厂商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66
定 168
一、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168
第三节 单个厂商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的决 168
二、产品市场垄断即卖方垄断 169
三、要素市场的垄断即买方垄断 171
四、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 173
第四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74
一、劳动市场的均衡和工资的决定 175
二、土地市场的均衡和地租的决定 177
三、资本市场的均衡和利息的决定 178
四、利润 180
五、洛伦斯曲线 181
第八章一般均衡理论 183
第一节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183
一、局部均衡 183
二、一般均衡 184
一、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内容 185
第二节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185
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数学模型 186
第三节埃奇渥斯盒式图 189
一、消费领域的均衡与契约曲线 189
二、生产领域的均衡与效率曲线 193
三、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197
第四节 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202
一、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 202
二、一般均衡理论的应用——投入产出模型 204
第九章福利经济学 206
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的标准 206
一、价值理论和福利的含义 206
二、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 208
二、交换的最优条件 211
一、最优状态条件的含义 211
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211
三、生产的最优条件 214
四、生产的最优条件与交换的最优条件的有机结合 216
第三节社会福利函数 218
一、对补偿原则论的批判 218
二、社会福利函数的含义和表达形式 219
三、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 220
第二篇宏观经济学 223
第十章国民收入理论 223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计算 223
一、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五个总量指标的含义 223
二、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224
三、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原则和方法 225
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226
第二节消费、储蓄与投资 227
一、消费与消费函数 227
二、储蓄与储蓄函数 231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234
四、投资与投资函数 236
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决定 237
一、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238
二、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242
三、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244
第四节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 245
一、乘数理论 245
二、加速原理 251
一、货币的需求 256
第一节利息率的决定 256
第十一章货币市场的均衡 256
二、货币的供给 262
三、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利率的决定 263
第二节IS曲线与LM曲线 265
一、IS曲线 265
二、LM曲线 266
第三节 IS—LM分析 271
一、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271
二、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点的移动 272
第四节 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275
一、图表法 275
二、IS—LM模型表示法 276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种类 277
一、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关于“通货膨胀”的含义 277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理论 277
二、通货膨胀的种类 278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影响 287
一、通货膨胀与国民收入循环 287
二、通货膨胀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288
三、通货膨胀的危害 289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290
第四节 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 294
一、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294
二、指数化办法 299
三、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300
第一节 宏观财政政策 301
一、宏观财政政策的分类 301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301
二、宏观财政政策的工具 303
三、宏观财政政策的效应与局限 305
第二节 宏观货币政策 306
一、西方的中央银行体系 306
二、宏观货币政策的种类 307
三、宏观货币政策的措施 307
四、简单货币规则 310
五、如何看待宏观货币政策 310
第三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运用 311
一、两种经济政策的特点 311
二、两种政策效用的ISLM分析 311
三、混合政策的必要性与组合应用措施 314
第四节 收入政策 315
一、收入政策的含义 315
四、对两种政策混合运用的认识 315
二、收入政策的措施及实施阻力 316
三、如何看待收入政策 317
四、中国运用收入政策的实例 317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 319
第一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 319
第二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322
第三节 增长率的分解 324
一、经济增长的基本类型 324
二、西方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 326
三、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329
第一节 货币主义 333
一、什么是货币主义 333
第十五章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333
第三篇 主要流派简介 333
二、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 335
三、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337
四、对货币主义的评价 339
第二节 供给学派 340
一、恢复“萨伊定律”强调“供给第一” 340
二、用降低税率的办法刺激生产 341
三、放松政府的干预,加强市场调节的作用 343
四、降低政府支出增长速度、争取预算平衡 344
五、实施限制性货币政策,主张恢复金本位制 344
六、对供给学派的评价 345
第三节 理性预期学派 346
一、理性预期学派的假定前提和理论假说 346
二、符合理性预期的条件 347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 348
四、对理性预期学派的评价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