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前言 我的理论反思 1
第一编 当代形态的宏观设定 3
一 当代形态的美学构架论 3
1 历史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3
2 新形态的初步描述 8
3 方法的变革与相互关系 14
二 当代形态的文艺学纵横论 20
1 新形态的理解起点 20
2 文艺学的曲折道路 23
3 西方现代文艺理论的勃兴 37
4 哲学研究的推进与文艺学改革 47
5 意识形态理论的新界说 51
6 文艺具有非意识形态因素的新论据 59
7 文艺理论变革的突破口与生长点 68
三 文艺学研究的方法论 76
1 多样化是一种必然 77
2 新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方法之关系 81
3 新方法论的不足与未来走向 87
四 文艺主旨论 93
1 面对竞争的局面 93
第二编 当代形态的微观展现 93
2 艺术家素质是问题的中心 96
3 文艺的人道精神 101
五 艺术生产论 105
1 艺术生产的特征 105
2 “艺术生产”的本来涵义 110
3 关于两种生产“致”说 115
六 艺术心理论 121
1 思维的一般与特殊 121
2 艺术思维的规定 125
3 文艺创作心理规律 129
七 艺术直觉论 140
1 历史描述与术语界定 140
2 直觉主义者的解释 146
3 直觉与意象:两种传统 150
4 艺术直觉的历史形成 157
5 艺术直觉的反叛与调整 161
八 文艺社会论 165
1 与庸俗社会学的区别 165
2 创作主体的能动性 171
3 创作自由与艺术规律 175
4 文学与性爱 180
1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 187
九 文学情感论 187
2 接受:无限的审美潜能 191
3 文学欣赏是主动的创造 195
十 文学文本论 203
1 文学的特质美 203
2 文学的形式美 209
3 文学的时空美 218
4 文学的音乐美 226
5 文学的技巧美 235
十一 文艺学思想体系论 243
第三编 当代形态的理论依据 243
1 值得引起注意的偏向 245
2 达到科学形态的标志 248
3 不要再造“莫里逊氏丸” 254
4 探索新的研究角度 260
5 选择正确的逻辑起点 263
十二 文学研究方法论 270
1 使文学研究成为科学 270
2 绝对要求:历史主义原则 274
3 不要遗忘黑格尔:辩证的方法 277
4 批评:“美学和历史的观点” 281
1 艺术的辩证法 286
十三 艺术辩证法与艺术世界观论 286
2 艺术的反映论 295
3 文艺运动经验的新总结 299
十四 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论 307
1 对文学本质的研究 309
2 结构主义诸理论 315
3 文学走向“科学化” 320
十五 精神分析文艺观论 324
1 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框架 324
2 文艺现象的精神分析学阐释 327
3 对精神分析文艺观的评价 330
4 从无意识到泛性论的再认识 336
十六 语言与符号学美学论 346
1 文艺符号学理论的演进 347
2 文艺符号学的基本特征 353
3 符号学的罗兰·巴特阶段 360
4 弱点与局限 366
十七 文学信息传递接受特征论 369
1 文学信息传递模式系统 369
2 文学符号信息意义的特殊性 375
3 在两条路上发展 382
中外文人名对照表 384
后记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