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预防医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登高,石元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1212819
  • 页数:80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军队环境卫生学 1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 1

第一节 概念 1

一、环境与环境污染 1

二、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及种类 2

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转归 2

四、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 3

第二节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3

一、环境污染引起急性中毒和死亡 3

二、环境污染引起慢性危害 4

三、环境污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 4

四、环境污染的远期危害 5

一、汞 7

第三节 重要环境污染物 7

二、镉 9

三、砷及其化合物 10

四、铅 12

第二章 空气卫生学 15

一、大气层结构 15

二、大气的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15

三、大气污染 24

四、室内空气污染与评价 28

第三章 给水卫生 31

第一节 水与健康 31

一、水的生理和卫生学意义 31

二、水媒传染病 31

三、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32

一、水源的类型及特点 34

第二节 水源 34

二、水源的水质和卫生学要求 35

三、水源选择 36

四、水污染及其检测指标 36

五、水源卫生侦察 37

第三节 生活饮用水 40

一、基本卫生要求 40

二、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40

三、军队战时饮用水卫生标准 42

第四节 水的处理 44

一、沉淀与混凝 44

二、过滤 46

三、消毒 48

一、除铁 52

第五节 特殊水质处理方法 52

二、除氟 53

三、苦咸水、海水淡化 53

第六节 军队给水方式 53

一、分散式给水 53

二、集中式给水 53

三、营区集中式给水卫生管理规范 55

四、野战给水 55

第四章 营区卫生 56

第一节 营区规划卫生 56

一、营区规划的卫生学意义 56

二、营址的选择 56

一、建筑物的朝向 57

第二节 营舍的卫生要求 57

二、营舍通风的作用和方法 58

三、自然采光的卫生要求 59

四、人工照明的卫生要求 60

五、营舍的采暖与降温 61

六、营区绿化 62

第三节 粪污处理 64

一、土壤污染和自净 64

二、土壤污染的危害 68

三、垃圾的处理方法 69

四、粪便无害化处理方法及效果评价 70

五、野营粪污处理卫生要求 74

第四节 污水处理 74

一、生活污水处理 74

二、医院污水处理 77

三、放射性污水处理 82

第五章 阵地卫生 84

第一节 进驻坑道卫生 84

一、坑道环境特点 84

二、坑道内空气污染与卫生防护措施 84

三、坑道潮湿与防潮 89

四、其他 90

第二节 敞开式防御工事卫生 90

一、敞开式防御工事卫生要求 91

二、饮水与饮食卫生 91

三、阵地个人卫生 91

四、尸体除臭 92

二、必需氨基酸 93

一、生理功能 93

第二篇 军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93

第一章 军人营养需要 93

第一节 蛋白质 93

三、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95

四、蛋白质缺乏 97

五、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97

六、膳食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98

第二节 脂类 99

一、分类 99

二、生理功能 99

三、必需要脂肪酸 100

四、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 100

一、分类及生理意义 101

二、膳食纤维 101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 101

五、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101

三、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102

第四节 能量 102

一、能量的单位 102

二、能量的来源和生理卡价 102

三、能量的消耗 103

四、能量的供给量 107

第五节 维生素 107

一、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 108

二、维生素D 110

三、维生素E 111

四、硫胺素 112

五、核黄素 113

六、烟酸 115

七、抗坏血酸 116

第六节 矿物盐与微量元素 117

一、钙 117

二、磷 118

三、铁 118

四、锌 119

五、铜 120

六、碘 120

七、硒 120

八、镁 120

二、我国及我军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 121

第二章 膳食营养素供给量 121

一、营养素需要量与膳食营养供给量 121

三、膳食中营养素质量要求 122

四、我军食物定量标准 123

五、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125

第三章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126

第一节 谷类 126

一、谷粒的结构和营养素分布 126

二、谷类的种类 126

三、加工、烹调和贮存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 127

第二节 豆类和坚果类 127

一、营养价值 127

二、野菜和野果的营养价值 128

一、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价值 128

二、豆制品的营养特点 128

第三节 蔬菜和水果类 128

第四节 畜禽肉及鱼类 129

第五节 蛋类 130

第六节 奶类 130

一、奶类的营养价值 130

二、奶制品的营养价值 131

三、奶的消毒 131

三、紧急备用口粮 132

第八节 食物烹调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132

一、烹调的意义 132

一、单兵携带口粮 132

第七节 战时军用口粮 132

二、集体储备口粮 132

二、食物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情况 133

三、减少烹调过程中营养素损失的措施 134

二、膳食指南 135

三、膳食指南宝塔 135

一、合理膳食 135

第九节 膳食指南 135

第四章 营养调查 137

第一节 膳食调查 137

一、称量法 137

二、查账法 139

三、询问法 140

第二节 营养状况体格检查 140

一、身体测量 140

二、营养缺乏病体格检查 142

第三节 生化检查 144

第四节 营养调查结果及评价 145

附表 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 146

第五章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149

第一节 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149

第二节 有毒动物食物中毒 150

一、河豚鱼中毒 150

二、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151

三、其他有毒动物组织中毒 151

四、鱼胆中毒 152

五、贝类中毒 152

第三节 有毒植物中毒 153

一、毒草中毒 153

二、含氰甙植物中毒 155

二、霉变甘蔗中毒 157

第四节 霉变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157

一、赤霉病麦中毒 157

三、霉变甘薯中毒 158

第五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 158

一、亚硝酸盐中毒 158

二、砷中毒 159

三、其他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160

第六节 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162

一、明确诊断并及时处理病人 162

二、中毒原因调查和中毒食物处理 162

第六章 食品污染 163

第一节 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63

一、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164

第三节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与腐败变质 164

第二节 防止食品污染的一般原则 164

二、食品的腐败变质 166

第四节 农药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168

一、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 169

二、农药对机体的危害 170

三、预防 171

第五节 致癌物的污染 171

一、真菌及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171

二、N-亚硝基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 175

三、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 178

第六节 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 179

一、污染途径 180

二、毒性 180

三、几种金属元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危害 181

四、防止有毒金属危害人体的措施 183

第七章 部队食品卫生管理 186

第一节 食品卫生法制管理 186

第二节 食品卫生标准 186

一、概念 186

二、有害物质容许量的制定 186

第三节 各类食品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标准 187

一、谷类食品的卫生要求 187

二、豆类食品的卫生要求 188

三、蔬菜和水果的卫生要求 188

四、肉类食品的卫生要求 189

五、水产食品的卫生要求 192

六、蛋类食品的卫生要求 193

七、奶类食品的卫生要求 194

八、冷饮食品的卫生要求 195

九、罐头食品的卫生要求 196

第四节 食品卫生质量检验 196

一、感官检验 197

二、理化检验 197

三、微生物学检验 197

四、简易动物实验 197

第五节 食堂卫生 198

一、食堂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及照度 198

二、食堂的设计和卫生设施 198

三、食堂的卫生管理 199

一、体能训练 201

第一节 军事训练的卫生学原则 201

第一章 军事训练与脑力、体力劳动 201

第三篇 军事劳动卫生学 201

二、知能训练 203

第二节 脑力劳动的生理调节与适应 204

一、脑力劳动过程 204

二、脑力劳动代谢的特点 204

三、学习与记忆 205

四、作业环境对脑力劳动效率的影响 206

五、脑力劳动效率的评价指标 207

六、维护脑力活动,防止过劳 208

第三节 训练劳动的生理调节与适应 210

一、训练劳动时能量代谢与氧耗特点 210

二、影响训练和体力劳动的因素 210

四、军事劳动强度分级 211

三、心理素质稳定与作业技巧 211

五、训练和体力劳动效率的评价 212

第四节 训练与体力疲劳的分类及预防 214

一、疲劳的意义 214

二、体力疲劳的分类 214

三、过度疲劳的预防 215

第五节 军事训练伤的分析与监督 215

一、建立训练伤的报告制度 216

二、易致训练伤的科目调查分析 216

三、易致训练伤的时机调查分析 216

四、训练伤多发部位的调查分析 216

五、训练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217

六、训练伤的卫生监督 217

七、训练外伤的救治原则 218

第二章 军事噪声作业与健康 219

第一节 声与噪声 219

一、稳态噪声与脉冲噪声 219

二、噪声的人耳感受和心理影响 219

三、噪声与公害 220

第二节 声的计量与频谱 220

一、声压与声压级 220

二、响度级与等响曲线 221

三、声的频谱 221

第三节 噪声评价指标 224

一、卫生评价声级 224

二、航空噪声级 224

三、统计声级 224

四、等效噪声级--LeqdB(A) 225

六、语言干扰级 226

五、昼夜等效噪声级--LdndB(A) 226

七、本底噪声 227

八、白噪声 227

九、脉冲噪声 227

第四节 噪声对听觉的危害 228

一、听觉适应 228

二、听觉疲劳 228

三、听觉损失 228

四、噪声性耳聋 228

五、爆震性声损伤 229

第五节 噪声标准 229

二、消声 231

第六节 噪声控制原则 231

一、吸声 231

三、隔声 232

四、阻尼与隔振 232

五、听力保护器 232

第三章 军事振动作业与健康 234

第一节 军事振动与等振感觉 234

一、军事作业的振动 234

二、影响振动作用的因素 234

三、等振感觉 236

第二节 全身振动 237

一、全身振动在人体的传播 238

二、全身振动的不良影响 238

三、全身振动的防护原则 240

第三节 局部振动 241

一、局部振动在人体的传播 241

二、振动病 241

三、局部振动致病的危险因素 242

四、局部振动所致振动病的预防 242

第四章 军事激光作业与健康 244

第一节 激光的物理特性与计量 244

一、激光的概念 244

二、激光的特性 244

三、激光计量 245

四、激光在武器系统中的应用 246

第二节 激光的生物效应 246

一、生物效应 247

二、激光生物效应的决定因素 248

第三节 激光的损伤作用 249

一、激光对眼的损害 249

二、激光对皮肤的损害 250

三、激光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251

第四节 激光的安全标准 251

一、激光对眼睛及皮肤损害的阈值 251

二、激光器的危害分极 252

三、激光安全标准 252

第五节 激光的安全防护与管理措施 252

一、激光装置的安全防护 253

二、激光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要求 253

三、激光器的分级管理措施 253

第一节 微波的双重性和特征 255

一、微波的双重性 255

第五章 军事微波作业与健康 255

二、微波的特性 256

三、微波量子能级 257

四、微波作用场与计量 257

五、微波辐射波型 257

第二节 微波的生物学作用 257

一、热效应 258

二、非热效应 258

三、细胸效应 259

第三节 微波生物效应 259

一、影响效应的因素 259

三、微波对动物的生物学效应 262

二、微波对人的生物学效应 262

第四节 微波辐射的卫生标准 263

第五节 微波辐射的防护 264

一、时间防护 264

二、距离防护 264

三、屏蔽防护 265

四、减源防护 266

五、个体防护 266

六、抗微波药物 267

第六章 信息作业与健康 268

第一节 信息作业的发展 268

第二节 信息作业的人-机-环境 268

一、作业环境 269

第三节 信息作业对健康的影响 270

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270

二、与VDT作业者有关的因素 270

二、对眼睛的影响 271

三、对骨骼肌的影响 271

四、对皮肤的影响 272

五、对生殖的影响 272

第四节 信息作业的卫生监督 273

一、控制VDT室环境卫生 273

二、VDT工作台位的工效学 273

三、VDT室工作制度 273

四、卫生监护 274

第七章 特殊地域环境与健康 275

第一节 热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及热病的防治 275

一、我国热区气侯特点 275

二、产热与散热 275

三、高温作业时的生理反应 277

四、热适应与热习服 281

五、中暑及其预防 282

第二节 寒冷对机体的影响及冻伤的预防 287

一、寒冷对机体的影响 287

二、寒冷损伤的预防 292

第三节 高原环境卫生与急性高原反应 296

一、高原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296

二、高原低氧对机体的影响 297

三、急性高原反应及救治原则 299

第八章 特种兵卫生 302

第一节 坦克兵卫生 302

一、噪声来源与防护 302

二、振动来源与防护 303

第二节 炮兵卫生 304

三、灰尘、火药气及废气对坦克内部空气污染的防护 304

一、爆震伤与防护 305

二、腰腿痛与防护 306

三、视力减退与防护 307

第九章 行军卫生 309

第一节 徒步行军卫生 309

一、高技术条件下的单兵要求 309

二、影响徒步行军能力的因素及卫生要求 309

三、部队移动和徒步行军卫生保障通则 311

第二节 不同交通工具运兵卫生 314

一、铁路运兵卫生 314

二、汽车运兵卫生 315

第三节 特殊条件下的徒步行军 316

一、夜行军 316

二、冬季行军 317

三、夏季行军与热带丛林地行军 319

四、高原行军 321

五、沙漠行军 323

第十章 高技术武器伤害及其防护 325

第一节 高技术武器概述 325

一、高技术常规武器 325

二、新概念武器 325

第二节 几种高技术武器的基本理论及伤害作用 326

一、激光武器的伤害作用 326

二、微波武器的伤害作用 327

三、次声武器的伤害作用 329

四、粒子束武器的伤害作用 330

第三节 对高技术武器伤害防护的探讨 330

一、定义 332

第四篇 军队流行病学 332

第一章 绪论 332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334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335

四、流行病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 336

五、流行病学进展 338

第二章 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基本条件及病因推断 340

一、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340

二、疾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342

三、病因研究方法步骤 344

四、病因推断方法 346

第三章 疾病的分布 348

一、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频率指标 348

二、描述疾病分布的方法 351

三、疾病的流行强度 352

四、疾病分布特征 353

第四章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359

第一节 流行环节 359

一、传染源 359

二、传播途径 362

第二节 疫源地与流行过程 369

一、疫源地 369

二、流行过程 370

第三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372

一、自然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372

二、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372

第一节 概述 374

一、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374

第五章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374

二、调查的种类 375

三、调查的方法 375

第二节 个案调查 379

一、个案调查的目的与应用 379

二、调查方法及步骤 381

第三节 暴发(或流行)调查 382

一、调查目的 382

二、调查方法与步骤 382

三、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384

四、暴发调查实例 392

第四节 现况调查 393

三、现况调查的种类 394

一、现况调查的目的 394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394

四、现况调查中常见的偏性及其防止办法 397

五、现况调查的资料分析 397

第五节 疾病的筛检及其评价 397

一、筛检的概念 397

二、正常值和正常范围 399

三、筛检试验的评价 400

四、筛检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404

第六节 病例对照研究 407

一、定义及有关概念 407

三、用途 408

四、病例与对照的配比分类 408

二、特点 408

五、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步骤 409

六、研究对象的选择 409

七、样本含量 410

八、研究因素的选择及调查方法 412

九、资料整理和分析 413

十、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416

十一、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420

十二、实例 420

第七节 队列研究 422

一、定义及有关概念 422

二、设计模式 423

三、特点 423

五、研究的步骤 424

四、用途 424

六、研究对象的选择 425

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均衡性 426

八、样本大小估计 426

九、资料统计分析 427

十、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430

十一、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431

十二、实例 431

第八节 流行病学实验 432

一、概念及特点 432

二、实验内容、步骤和方法 433

第六章 自然疫源性疾病概述 440

一、基本概念 440

二、构成自然疫源地的条件及流行病学特点 442

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调查与预防 445

第一节 疾病监测与疫情预测预报 448

一、疾病监测 448

第七章 疾病的预防与监测 448

二、疫情预测 450

第二节 卫生流行病学侦察 450

一、卫生流行病学侦察的目的和意义 450

二、侦察的种类和内容 451

三、侦察的组织实施 452

四、侦察的要求 453

第三节 疾病自然史与三级预防 453

一、三级预防的内容 453

二、三级预防的组织保证工作 455

一、传染病的防制原则 456

第四节 传染病的防制 456

二、针对流行三环节的措施 457

第八章 医院感染 467

第一节 医院感染发生及流行的基本条件 467

一、病原体 467

二、感染源 468

三、传播途径 468

四、易感病人 470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 470

一、流行强度 470

二、时间分布特征 470

三、医院及各科室的分布特征 470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监测 471

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 471

四、感染部位分布特征 471

二、监测方法 472

第四节 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管理 473

第九章 临床流行病学概论 475

第一节 概述 475

一、设计 475

二、测量 478

三、评价 479

第二节 诊断试验的评价 479

一、基本方法与步骤 480

二、常用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 480

三、常用评价指标的意义 481

四、诊断性试验的评价原则 488

一、设计要点与注意事项 489

第三节 治疗试验的设计与评价 489

二、治疗性研究的评价原则 491

第十章 分子流行病学 492

一、分子流行病学概述 492

二、分子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 493

三、分子流行病学常用研究方法 495

四、分子流行病学展望 501

第十一章 药物流行病学 503

一、药物流行病学将回答的问题 503

二、研究方法 504

三、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实例介绍 506

第十二章 细菌性食物中毒 511

一、概述 511

二、沙门菌食物中毒 514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515

四、肉毒中毒 516

五、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518

六、其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519

第十三章 病毒性肝炎 521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521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527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 536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 538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539

第一节 原子核及原子核的转变 541

二、质量、能量守恒和原子核结合能 541

一、原子核 541

第一章 核物理基础 541

第五篇 防原医学 541

三、原子核的转变 542

第二节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545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545

二、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545

三、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546

四、传能线密度和相对生物效应 546

第三节 辐射量及其单位 547

一、放射性活度 547

二、照射量 548

三、吸收剂量 548

四、当量剂量 548

一、核武器的爆炸原理及基本构造 550

第一节 核武器概述 550

第二章 核武器的杀伤作用及其防护 550

二、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552

三、核武器的爆炸景象 553

第二节 核武器的4种杀伤因素 553

一、光辐射 554

二、冲击波 554

三、早期核辐射 555

四、放射性污染 556

第三节 核武器的杀伤作用 557

一、4种杀伤因素的致伤作用 557

二、核武器损伤的伤类和伤情 559

三、核武器的杀伤范围 559

四、影响核武器杀伤作用的主要因素 560

一、核武器的可防性和难防性 561

第四节 核武器损伤的防护 561

二、对瞬时杀伤因素的防护 562

三、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护 564

第三章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 566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566

一、电离辐射对生物大分子作用的基本原理 566

二、电离辐射对DNA的作用 567

三、电离辐射对蛋白质和酶的作用 568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细胞的作用 568

一、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568

二、细胞周期的变化 569

三、染色体畸变 570

四、细胞死亡 571

五、细胞损伤的修复 572

一、造血器官 573

第三节 组织器官的辐射效应 573

二、胃肠道 574

三、神经内分泌系统 574

四、心血管系统 575

五、免疫系统 575

第四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和影响因素 576

一、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 576

二、影响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因素 577

一、定义 578

二、发生条件 578

三、分型和分度 578

第一节 概述 578

第四章 急性放射病 578

第二节 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579

一、骨髓型放射病 579

二、肠型放射病 583

三、脑型放射病 585

四、中子损伤的特点 585

第三节 诊断 586

一、早期分类 586

二、临床诊断 588

第四节 治疗 591

一、骨髓型放射病的治疗 591

二、肠型放射病的治疗 595

三、脑型放射病的治疗 595

第五节 药物预防 595

二、小剂量一次性照射效应 598

一、小剂量外照射的概念 598

第五章 小剂量外照射的生物效应、慢性放射病与远期效应 598

第一节 小剂量外照射的生物效应 598

三、小剂量慢性照射效应 599

四、微小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和适应性反应 600

五、小剂量外照射的医学处理原则 600

第二节 慢性放射病 601

一、临床表现 601

二、诊断 602

三、预防和治疗 603

第三节 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 604

一、远期躯体效应 604

二、遗传效应 605

一、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与吸收 607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代谢 607

第六章 内照射放射损伤 607

二、分布 608

三、排出 608

第二节 临床特点 609

一、选择性损伤 609

二、潜伏期较长 609

三、病程发展缓慢 609

四、病程分期不明显 609

第三节 诊断 609

一、全面收集病人与放射性物质的接触史 609

二、减少吸收 610

第四节 救治 610

一、消除体表污染 610

四、甲状腺和造血功能检查 610

三、体内污染的监测 610

二、临床症状和详细医学检查 610

三、加速排出 611

四、综合对症治疗 611

第七章 皮肤放射损伤 612

第一节 概述 612

一、定义 612

二、发生条件 612

三、影响皮肤放射损伤的因素 612

第二节 临床表现 613

一、急性皮肤放射损伤 613

二、慢性皮肤放射损伤 614

三、皮肤β射线损伤的特点 615

第三节 诊断 615

一、病史 615

二、症状与体征 615

第四节 治疗 616

一、救治原则 616

二、急性皮肤放射损伤的治疗 616

三、慢性皮肤放射损伤的治疗 617

第八章 复合伤 618

第一节 概述 618

一、定义 618

二、战时和平时复合伤的发生情况 618

三、伤类和伤情 618

四、复合伤的基本特点 619

第二节 临床特点 620

一、放射复合伤 620

二、烧冲复合伤 622

第三节 诊断 624

一、早期分类 624

二、临床诊断 625

第四节 急救和治疗 626

一、急救 626

二、治疗 626

第九章 放射卫生防护基础 628

第一节 概述 628

一、放射防护的任务 628

二、放射防护的目的 628

三、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630

第二节 放射防护标准 631

一、放射防护标准的制定 631

二、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标准 631

第三节 放射卫生防护 632

一、外照射防护 633

二、开放型放射性工作的安全防护 633

三、辐射监测 635

四、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 636

五、放射事故及其处理原则 637

第十章 核辐射事故的医学处理 638

第一节 国内外核辐射事故概况 638

一、国外核辐射事故 638

第二节 核事故的基本特点 639

一、事故发展迅速 639

二、我国核辐射事故 639

二、可有多种照射来源和途径 640

三、可释放出多种放射性核素 640

四、影响范围广、涉及人数多、作用时间长 640

五、可造成较大社会和心理学影响 640

六、需要的救援力量大 640

第三节 核事故时的主要防护措施 641

一、对环境进行辐射监测 641

二、估算人员受照剂量 641

三、确定干预剂量水平、导出干预水平和应急照射水平 641

四、对人员采取防护措施 643

一、一级医疗救治 644

第四节 核辐射事故的分级医疗救治 644

二、二级医疗救治 645

三、三级医疗救治 645

四、二、三级医疗救治应完成的工作 646

第五节 劳动鉴定和长期观察 646

一、辐射伤员的早期劳动力鉴定 646

二、长期医学观察 646

第十一章 防原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647

一、核武器的发展对防原医学提出新的要求 647

二、核辐射损伤规律研究的进展 647

三、急性放射病诊断治疗研究的进展 649

四、抗辐射效应及其并发病的药物研究进展 652

五、放射复合伤的研究进展 654

第一节 化学战、化学战剂、化学武器 656

一、化学战简史 656

第六篇 防化医学 656

第一章 防化医学基础 656

二、化学战剂 657

三、化学武器 659

第二节 化学战剂的毒性、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单位 664

一、毒性概述 664

二、毒剂的剂量效应关系简述 665

三、剂量单位 667

第三节 化学战剂的毒理学基础 669

一、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吸收、分布与排泄) 669

二、毒物动力学简介 672

第四节 半数效量计算 673

一、概率单位图解法 673

二、加权直线回归法 675

一、神经性毒剂的结构和分类 676

第二章 神经性毒剂中毒 676

第一节 神经性毒剂概述 676

二、神经性毒剂的主要理化性质 677

三、神经性毒剂的中毒途径和毒性 677

第二节 胆碱能神经生物学概述 678

一、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 678

二、乙酰胆碱储存库 679

三、乙酰胆碱的释放 680

四、胆碱能受体及其神经生物学特点 680

五、乙酰胆碱的失活 683

第三节 神经性毒剂中毒原理和毒理作用 685

一、有机磷酸酯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686

二、神经性毒剂的毒理作用 688

第四节 神经性毒剂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691

一、神经性毒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691

二、神经性毒剂中毒的诊断 693

第五节 神经性毒剂中毒的预防、急救和治疗 695

一、中毒的药物预防 695

二、现场急救 696

三、抗毒治疗 697

四、综合治疗措施 698

第三章 糜烂性毒剂中毒 700

第一节 芥子气中毒 700

一、芥子气的主要理化性质和毒性 700

二、毒理作用 703

三、芥子气中毒的临床表现 706

四、芥子气中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709

五、芥子气中毒的防治 709

第二节 路易氏剂中毒 711

一、理化特性和毒性 712

二、毒理作用 713

三、临床表现 714

四、诊断和防治 715

第四章 全身中毒性毒剂中毒 717

第一节 概述 717

一、主要理化性质 717

二、中毒途径和毒性 718

三、氢氰酸的代谢 718

第二节 中毒原理和毒理作用 719

一、中毒原理 719

二、毒理作用特点 720

第三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 722

一、临床表现 722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723

一、预防 724

二、抗氰药物的药理 724

第四节 氰化物中毒的防治 724

三、急救和治疗 725

第五章 窒息性毒剂中毒 727

第一节 光气和双光气概述 727

一、主要理化性质 727

二、战斗状态 728

三、中毒途径和毒性 728

第二节 光气和双光气的中毒原理和毒理作用 729

一、中毒原理 729

二、毒理作用 730

第三节 光气和双光气中毒的临床表现 731

一、分度及诊断标准 732

第四节 光气和双光气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732

二、鉴别诊断 733

第五节 光气和双光气中毒的预防和救治 733

一、预防 733

二、急救 734

三、治疗 734

第六节 氯气、氯化苦和全氟异丁烯中毒 735

一、氯气中毒 735

二、氯化苦中毒 736

三、全氟异丁烯中毒 736

第六章 失能性毒剂中毒 738

一、主要理化性质 738

四、临床表现 739

三、毒理作用 739

二、中毒途径和毒性 739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740

六、预防、急救和治疗 740

第七章 军事毒物中毒 742

第一节 刺激剂中毒 742

一、西埃斯(CS)中毒 743

二、西阿尔(CR)中毒 744

三、苯氯乙酮(CN)中毒 744

四、亚当氏剂(DM)中毒 745

第二节 植物杀伤剂中毒 746

一、2,4-二苯氧乙酸(2,4-D)中毒 746

一、理化性质和毒性 747

第三节 化学推进剂中毒 747

二、2,4,5-三氯苯氧乙酸(2,4,5-T)中毒 747

二、体内代谢 749

三、毒理作用 749

四、临床表现 750

五、诊断和防治 750

第八章 毒物的侦检、消除和防护 752

第一节 侦毒方法 752

一、初步判断 752

二、毒剂的侦检 753

三、侦检器材 754

四、毒剂样品的采集和毒剂的分离、提取 756

第二节 毒剂的消除 757

一、化学消毒 757

三、消毒方法 759

二、物理洗消 759

第九章 化学武器损伤的防护 761

一、个人防护器材 762

二、集体防护装备 766

第七篇 防生物战医学 768

第一章 生物武器概述 768

第一节 生物战争的定义及简史 768

一、生物战争的定义 768

二、生物战争简史 768

第二节 生物武器概述 769

一、生物武器的定义 769

二、生物战剂的种类 769

三、外军研究生物武器的动向 770

四、生物战剂施放方法 771

五、生物武器的战斗性能 772

六、生物武器攻击目标和使用时机 773

第三节 生物战剂的卫生侦察与检测鉴定及诊断 774

一、侦察、调查与判断 774

二、采样与检验 775

第四节 生物战剂的预防 776

一、防护原则 776

二、个人防护 777

第五节 生物战剂所致疾病的防治 779

一、污染区的划定和处理 779

二、疫区处理 780

第二章 消毒、杀虫、灭鼠 782

一、消毒 782

二、杀虫 794

三、灭鼠 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