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丛书 民俗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麦喜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24039977
  • 页数:694 页
图书介绍:

序一 季羡林 1

序二 钟敬文 1

序三 柴泽民 1

绪论 1

第一章 黄河原始民俗 4

第一节 原始信仰与图腾崇拜 4

第二节 农耕习俗与狩猎禁忌 9

第三节 神话传说与陶器艺术 14

第二章 黄河传统民俗 19

第一节 虚妄到实用的鬼魂迷信 19

第二节 日趋繁荣的都市民俗 22

第三节 相互融会的多民族风俗 26

第三章 黄河近代民俗 31

第一节 西风东渐与剪辫子、放天足 31

第二节 移风易俗的艰巨性和历史必然性 33

第一篇 人生仪礼 39

第一章 童礼 39

第一节 汉族童礼 39

一、得喜 39

二、添喜 41

三、坐月子 42

四、报喜 43

五、洗三 45

六、满月 46

七、百日 47

八、周岁 48

第二节 少数民族童礼 49

第二章 婚礼 55

第一节 汉族婚礼 55

一、议婚 55

二、定婚 57

三、请期 60

四、催妆 62

五、铺房与哭嫁 66

六、迎亲 69

七、拜堂、入洞房 75

八、回门 83

第二节 少数民族婚礼 86

一、择偶定情 86

二、新婚之礼 87

三、情趣婚俗 92

第三章 寿礼 96

第一节 祝寿 96

第二节 “借寿”与“冥寿” 99

第三节 做寿衣、寿材 100

第四章 丧礼 102

第一节 丧俗 102

一、汉族丧俗 102

二、少数民族丧俗 106

第二节 葬制 109

第二篇 岁时节令 117

第一章 春天里的习俗 117

第一节 汉族 118

一、春节 118

二、破五 124

三、元宵节 126

四、寒食节与清明节 130

五、二月二 135

第二节 少数民族 139

一、藏历新年 139

二、白节 142

三、酥油灯花会 145

四、圣纪节 148

第二章 夏天里的习俗 149

第一节 汉族 150

一、浴佛节 150

二、端午节 153

三、六月六节 158

第二节 少数民族 161

一、端午猎日 161

二、花儿会 162

三、香浪节 165

第三章 秋天里的习俗 166

一、乞巧节 167

第一节 汉族 167

二、中元节 171

三、中秋节 174

四、重阳节 176

第二节 少数民族 179

一、雪顿节 179

二、望果节 180

三、纳顿 182

第四章 冬天里的习俗 184

第一节 汉族 185

一、送寒衣节 185

二、冬至节 187

三、腊八节 191

四、祭灶节 195

五、除夕 199

第二节 少数民族 203

一、开斋节 203

二、古尔邦节 204

三、拜火节 205

第三篇 衣食住行 209

第一章 衣着 209

第一节 自然朴实的日常衣着 210

第二节 兼融信仰的节日衣着 215

第三节 井然有序的礼仪衣着 216

第四节 适于职业的特殊衣着 219

第五节 色彩斑斓的民族衣着 222

第六节 因地制宜的用料制作 226

第七节 方法多样的洗涤保存 229

第二章 饮食 232

第一节 五谷为主的农区饮食 232

第二节 肉食为本的牧区饮食 239

第三节 亦荤亦素的半农半牧区饮食 246

第四节 区域口味与偏爱食品 250

第五节 十里有别的饮食习惯 255

第三章 居住 260

第一节 各具特色的居住特征 261

第二节 美观合理的住宅布局 267

第三节 等级分明的房屋分置 270

第四节 古风犹存的屋内陈设 272

第五节 土法土样的居住照明 276

第六节 功能多样的防护设施 278

第七节 世代传承的建筑惯制 281

第八节 习俗各异的住室移徙 285

第四章 行旅 288

第一节 层次分明的旅舍特征 288

第二节 行旅工具的区域分类 291

第三节 目的不同的行旅交往 296

第四节 栉风沐雨的职业运输 298

第一章 家庭 305

第四篇 宗族村落 305

第一节 婚制 306

一、婚姻的条件 306

二、婚姻的形态 310

第二节 家庭形式与功能 314

第三节 离婚与丧偶 321

一、离婚 321

二、丧偶 324

第四节 家庭的继嗣 327

第二章 家庭 332

一、家庭的历史演变 333

第一节 家庭的结构与功能 333

二、家族的结构 334

三、家族的功能 337

第二节 称谓 344

一、称谓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344

二、称谓实例剖析 347

第三节 家谱与继嗣 354

一、家谱概述 354

二、家族的继嗣 356

第四节 家族关系的变异 357

第三章 村落 359

第一节 村落的演变 360

一、村落的类型 365

第二节 村落的形态 365

二、大槐树下的后裔 367

三、村落的构造 369

四、村落的功能 369

五、村民的交往 370

第三节 村规乡约 372

第五篇 崇拜信仰 379

第一章 神灵崇拜 379

第一节 自然崇拜 379

一、天体日月星辰崇拜 379

二、地宗山石水火崇拜 382

三、自然精灵崇拜 385

第二节 人神崇拜 387

第三节 家神崇拜 389

第二章 龙神崇拜 393

第一节 龙信仰 393

第二节 龙文化 397

第三章 祖先崇拜 399

第一节 始祖祭祀 399

第二节 先祖家亲祭祀 401

第三节 鬼魂信仰 404

一、鬼象 405

二、鬼附体 405

五、阴宅风水 406

四、叫魂 406

三、鬼地方 406

第四节 官鬼祭祀 407

第四章 巫术信仰 410

第一节 巫行种种 411

一、咒语和符录 411

二、降神作法 412

三、行为巫术 413

四、厌胜巫术 414

第二节 占卜 414

一、占人 414

二、占岁 416

三、占兆 416

第三节 禁忌 418

第六篇 乡社生产 425

第一章 农业 425

第一节 四季有别的农事活动 426

一、春季 426

二、夏季 430

三、秋季 436

四、冬季 439

第二节 历史悠久的水利开发 440

第三节 流传千古的农书谚语 443

第二章 牧畜业 445

三、青藏高原草原区 446

二、西北荒漠区 446

一、内蒙古草原区 446

第一节 区域不同的放牧对象 446

四、黄河中下游草山草坡区 447

第二节 方法独特的放牧方式 447

第三节 别致灵巧的放牧用具 452

第三章 渔业 455

第一节 美殖 456

一、利用自然资源养殖 457

二、池塘养殖 457

三、水库养殖 457

四、水井养殖 457

一、大网 458

第二节 渔具与捕捞 458

二、拖网 459

三、围网 459

四、流网 459

第三节 水产品加工 461

第四章 狩猎 464

第一节 猎物与猎场 465

第二节 猎物工具与狩猪方法 466

一、用火药枪狩猎 466

二、集体围猎 467

三、利用陷阱狩猎 468

五、下地炮 469

四、利用鹰、狗、豹、狮等狩猎 469

六、烟熏 470

七、诱获 470

第三节 狩猎心意 470

第七篇 市井商贸 475

第一章 历史上的黄河商人 475

第一节 远古的黄河商人 475

一、物物交换的出现 476

二、黄河商人的形成 477

三、市井商贸的兴起 479

一、山陕商人的崛起 480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山陕商人 480

二、山陕商人的经营形态 481

三、山陕商人的商业观 482

第二章 黄河商人的生意门路 485

第一节 坐商 485

一、当铺 486

二、钱庄 487

三、票号 489

四、商号 490

第二节 行商 491

一、贩运习俗 492

二、活动范围 493

三、经营形态 494

四、四大商帮 496

第三节 客商 497

第四节 摊贩 499

一、摆小地摊 499

二、走街串巷 500

三、市商种类选介 501

第三章 黄河商人的经营特征 504

第一节 经商之道 504

第二节 经营手段 506

一、囤积居奇 506

三、驴打滚 507

二、卖树梢 507

四、连根拔 508

五、明暗价格 508

六、让利销售 508

七、亏本销售 509

八、甩卖 509

第三节 售卖习俗 509

一、站柜台 510

二、跑外街 510

三、鬣高 511

四、待客 511

五、接主顾 512

一、字号 513

第四节 商行标志 513

二、牌匾 516

三、幌子 517

四、其他标志 518

第五节 号章号规 519

一、委托经营 520

二、身股 521

三、学徒、伙友、掌柜 522

四、分红 523

第四章 黄河流域的民间贸易 524

第一节 牙行 524

一、牙行 525

二、经纪人 527

第二节 贸易方法 529

一、捏码子 529

二、暗语论价 530

三、“拉黑牛” 530

四、物物交换 531

五、上门交易 531

六、赊销赊购 532

七、代购代销 532

八、发售礼券 532

九、契约成交 533

十、讨价还价 533

十一、搭腔成交 533

一、论堆 534

第三节 计量方法 534

二、以容器计量 535

三、凭个 535

四、估算 535

五、毛重 535

第四节 叫卖 536

一、代声 536

二、吆喝 537

三、叫卖歌 539

第一章 舞台表演 543

第一节 舞台表演的区域种类与分布 543

第八篇 游艺竞技 543

第二节 舞台表演惯制 547

一、草台班底,地摊演出 547

二、舞台遍布,演出盛行 548

三、祀神娱神,配合农事 548

四、自编自演,自发交流 549

第三节 舞台表演的传承方式 550

第四节 舞台表演的区域风格 552

第五节 舞台表演的班社规矩 555

一、崇拜和敬畏行业神 555

二、班社内部有严明的规矩 557

三、社会交际中有一套保护措施 558

一、锣鼓类 559

第二章 广场表演 559

第一节 广场表演的种类 559

二、秧歌类 562

三、车船轿类 565

四、阁跷类 567

五、灯火类 569

六、模拟禽兽类 571

七、模拟鬼神类 573

八、武技类 574

第二节 广场表演惯制 575

一、祀神娱神,充满神秘色彩 575

二、表演自由,演出空间大 577

三、自发组织,分工明确精细 578

第三节 广场表演的传承方式 579

第三章 工艺美术 581

第一节 工艺种类 582

一、漆工艺 582

二、雕刻工艺 583

三、雕版彩印工艺 585

四、织绣工艺 587

五、编织工艺 589

六、陶器工艺 590

七、錾刻工艺 591

八、其他工艺 592

第二节 工艺品的区域特色 594

一、传承氛围 596

第三节 工艺品制作的传承方式 596

二、传承来源 597

三、传承特点 599

第四章 游戏 600

第一节 游戏种类 601

一、智能游戏 601

二、行为游戏 603

第二节 游戏惯制 607

一、因地而宜,形式灵活 608

二、随季而兴,内容丰富 610

一、传承活动的社会性 612

第三节 游戏传承 612

二、传承载体的动作性 613

三、传承对象的层次性 613

第五章 竞技 615

第一节 力量型竞技 616

第二节 技巧型竞技 619

第三节 技能型竞技 624

第四节 技艺型竞技 626

第九篇 民间文学 633

第一章 传说故事 633

第一节 人物传说故事 634

第二节 名山胜水传说故事 639

一、名山传说故事 640

二、胜水传说故事 645

第三节 古都名刹传说故事 648

一、古都传说故事 648

二、名刹传说故事 651

第四节 长城传说故事 653

第五节 传说故事的流变与传承方式 657

一、辐射传承 657

二、线性传承 658

三、风物传承 658

四、信仰传承 658

第二章 歌谣 660

第一节 劳动歌 661

第二节 仪式歌 663

第三节 婚礼歌 665

第四节 时政歌 667

第五节 情歌 668

第六节 儿歌 669

第七节 歌谣创作 670

第八节 歌谣传承 672

一、自然传承 672

二、风俗传承 673

三、歌手传承 673

《民俗卷》田野采集资料 674

后记 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