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当代大教育动力观 1
第一节 功能与动力界说 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动力观 10
第三节 当代大教育动力观及其相关的基本问题 17
第二章 教育动力系统结构 20
第一节 教育动力整体系统结构 20
一、教育动力的合力系统及其子系统 20
二、教育动力系统的特点 24
第二节 教育动力环境系统结构 27
一、教育动力的经济环境 28
二、教育动力的政治环境 30
三、教育动力的文化环境 31
四、教育动力的地理环境 33
五、教育动力的人口环境 34
第三节 学校系统结构的子系统 36
一、教学动力子系统 37
二、科研动力子系统 38
三、管理动力子系统 40
四、教师动力子系统 43
第四节 人才素质的系统结构 44
一、人才的品德素质结构 45
二、人才的文化知识素质结构 46
三、人才的智能素质结构 48
四、人才的身体素质结构 51
第三章 教育动力的原理 53
第一节 教育原动力原理 53
一、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时也创造了教育 54
二、教育在物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 55
三、教育在精神生产中的作用 58
四、教育在人类自身生产中的作用 61
第二节 教育动力的创造原理 66
一、教育动力的传递作用 66
二、教育动力的传递作用 68
三、教育动力的创造作用 74
第三节 教育动力的“引力-- 加速” 原理 78
一、教育动力--对社会起牵动引导作用的力 79
二、教育牵动引导现代社会加速发展 85
第四节 教育动力的惯性原理 91
一、教育动力的“惯性”特征界说 91
二、教育动力“惯性”特征的具体表现 92
第四章 教育--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97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97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特点 97
二、人类社会的两种生产 98
三、教育动力对两种生产的作用 101
第二节 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 104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04
二、人的能力的最大提高与发挥 108
三、人生价值的升值与实现 109
第三节 教育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动力 112
一、文化发展的动力 112
二、社会观念、组织方式发展的动力 115
三、思想道德品质发展的动力 118
第五章 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121
第一节 生产力理论的发展 121
一、生产力理论概述 121
二、生产力发展简史 123
三、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125
四、生产力要素的发展 127
五、科学知识的决定作用 130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31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131
二、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功能,重在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 135
第三节 教育造就人才 138
一、教育--生产力要素的扩大与发展 138
二、科学技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141
三、人才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143
第六章 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146
第一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相关发展的历史考察 146
一、古代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相关发展 146
二、近代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相关发展 149
三、现代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相关发展 153
第二节 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157
一、科学技术在生产方式变革中的作用 157
二、教育推动科学技术的变革与发展 159
三、教育动力实现的主要途径--人才培养 162
第三节 教育动力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具体形式 165
一、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教育传授和继承知识 165
二、科技新成果产生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 168
三、科技人才培养的基地--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 171
第一节 教育动力双向性的意义 173
一、教育动力双向性的界说 173
第七章 教育动力的双向性 173
二、教育动力双向性的历史性 174
三、研究教育动力双向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76
第二节 教育动力双向性的确立 177
一、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中的新观点 178
二、教育动力理论的新探索 179
三、教育动力理论发展的社会基础 180
一、转变教育观念,落实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战略地位 182
第三节 强化教育动力的正向作用 182
二、加大教育投入,大量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83
三、发挥教育对人才流动的促进作用,推动社会劳动向高质高效方向发展 185
四、科技成果的转让与运用 187
第四节 教育动力负向作用的防止与消除 189
一、教育动力的负方向 189
二、教育动力负向作用的表现及特点 190
三、教育动力负向作用产生的原因及减少其影响应采取的积极措施 192
一、教育动力需求机制--教育动力的源泉 197
第八章 教育动力系统机制 197
第一节 教育动力的需求机制 197
二、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需求 200
三、国家、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求 202
四、企业、事业单位业务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 203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 204
六、综合需求构成教育动力的需求机制 205
第二节 教育动力的条件机制 207
一、国家政治稳定 207
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208
三、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209
四、综合条件构成教育动力的条件机制 209
第三节 教育动力的运行机制 210
一、国家的宏观管理和战略规划指导 210
二、社会的育人要求 212
三、学校自主办学 214
一、发挥国家、团体、个人办学的积极性 215
四、学校内部的“按劳分配”原则 215
第四节 教育动力的实现机制 216
二、采取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 218
三、拓宽筹资渠道,增加教育资金投入 219
四、倡导尊师重教的风尚 220
第九章 教育动力的未来发展 223
第一节 未来社会发展 223
一、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和特征 223
二、未来社会的新人才观 228
三、未来社会需求人才的分类 232
第二节 教育动力作用的发挥 233
第三节 教育动力研究的发展 237
一、教育动力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237
二、教育动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38
三、教育动力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丰富 239
总后记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