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呼吸道管理学 麻醉与危重症治疗关键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3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富善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10485245
  • 页数:15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明了呼吸道管理的系统理论与技术,反映了该领域国内外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新进展。全书280万字,配有1524幅插图。

第一篇 基础理论与基本检查 3

第一章 呼吸道管理的解剖学基础 3

第一节 鼻 3

一、外鼻 3

二、鼻腔 4

三、鼻部解剖与呼吸道管理的关系 10

第二节 口腔 11

一、口腔的结构 11

二、口腔解剖与呼吸道管理的关系 12

一、咽的分部 13

第三节 咽 13

二、咽壁的结构 14

三、咽的筋膜间隙 14

四、咽的淋巴、血管和神经 15

五、咽部解剖和呼吸道管理的关系 16

第四节 喉 17

一、与喉密切相关的骨 17

二、喉的软骨 17

三、喉的韧带 19

四、喉的弹性膜和真假声带 19

五、喉腔 19

六、喉的肌肉 20

七、喉的神经支配 22

九、小儿喉部的解剖学特点 23

八、喉的血液供应 23

十、喉的解剖与呼吸道管理的关系 24

第五节 气管和支气管 28

一、气管 28

二、支气管 30

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3

第二章 呼吸道管理的物理学基础 35

第一节 气体定律 35

一、理想气体 35

四、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 36

二、非理想气体 36

三、气体的扩散 36

五、压强、流速和阻力 37

六、密度 37

七、柏努利效应 37

八、Laplace定律 38

九、经气管喷射通气的原理 39

第二节 气流的特性 40

一、层流 40

二、湍流 41

四、临界流量 42

三、临界速度 42

五、流体通过环形结构时的流速 43

六、压强差 44

七、气流阻力 44

第三节 呼吸功 46

第四节 肺的生物力学 48

一、呼吸力学方程 48

二、呼吸力学方程的高级公式 50

第五节 在中等高原的麻醉实施 50

四、挥发性麻醉药和蒸发器 51

六、流量计的校准 51

五、流量计 51

二、氧分析仪 51

三、CO2分析仪和吸入麻醉药分析仪 51

一、气体分压的改变 51

七、麻醉意义 52

第六节 机体产生和利用气体速率的估计 53

一、CO2产生速率的估计 53

二、氧耗率的估计 53

三、对VCO2和VO2的解释 54

第一节 呼吸道的呼吸功能 55

一、鼻的呼吸功能 55

第三章 呼吸道管理的生理学基础 55

二、咽的呼吸功能 57

三、喉的呼吸功能 57

四、气管、支气管的呼吸功能 58

第二节 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58

一、鼻黏膜纤毛系统的作用 58

二、鼻腔呼吸区黏膜的分泌和免疫功能 59

三、气管、支气管上皮的防御功能 60

四、呼吸道上皮的屏障功能 62

五、终末呼吸单位的防御机制 62

二、鼻气道的阻力 63

第三节 呼吸道阻力 63

一、基本概念 63

三、气管、支气管的气流阻力 64

第四节 呼吸道功能的神经调节 70

一、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调节作用 70

二、胆碱能神经调节 70

三、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调节 72

第五节 与呼吸道管理有关的神经反射 73

一、来自鼻、咽、喉和气管的反射 73

二、肺内感受器和反射 75

一、基本概念 77

第一节 气道高反应性 77

第四章 呼吸道管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77

二、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 78

三、影响气道反应性的因素 82

第二节 呼吸困难 83

一、中枢性呼吸困难 83

二、阻塞性呼吸困难 85

三、血源性呼吸困难 85

四、心源性呼吸困难 85

二、痰液的来源和廓清 86

一、痰液的组成 86

第三节 痰液的形成和清除 86

五、官能性呼吸困难 86

三、痰液清除障碍及其不良影响 87

四、促进痰液排除的措施 87

第四节 影响呼吸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因素 88

一、呼吸道黏膜的纤毛细胞 88

二、呼吸道上皮黏液的功能 89

三、影响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因素 89

四、麻醉和呼吸道管理对呼吸道黏液纤毛功能的影响 90

第五节 麻醉对上呼吸道开放功能的影响 91

一、上呼吸道开放的生理学 91

二、麻醉和镇静对上呼吸道开放的影响 92

三、肌肉松弛药对上呼吸道开放的影响 93

四、表面麻醉对上呼吸道开放的影响 94

五、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上呼吸道开放的影响 95

第六节 上气道阻塞的病理生理学 95

一、概述 95

二、可变型胸外阻塞 96

三、可变型胸内阻塞 96

四、固定型上气道受阻 97

五、运动对上气道阻塞患者的作用 97

第七节 与呼吸道管理有关的特殊动作 97

一、屏气 97

五、呃逆 98

七、呕吐 98

二、喘气 98

四、呵欠 98

三、叹息 98

八、打鼾 100

第五章 呼吸道管理的药理学基础 101

第一节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101

一、药理学作用 101

二、常用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103

三、应用β2受体激动剂的注意事项 106

一、作用机制和特点 107

第二节 抗胆碱药 107

二、常用的药物 108

第三节 茶碱类药物 110

一、药理作用 110

二、药代动力学 111

三、常用的茶碱类药物 111

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12

五、茶碱类药物的配伍及其临床意义 112

第四节 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的药物 114

一、糖皮质激素 114

二、炎症细胞膜稳定剂 118

第五节 镇咳药物和呼吸道黏液促动药物 120

一、镇咳药物 120

二、黏液促动剂 123

第六章 呼吸道功能的检查 126

第一节 肺容量测定 126

一、潮气量 126

二、补吸气量与深吸气量 128

三、补呼气量 128

四、肺活量 128

五、功能残气量 129

七、肺总量 132

六、余气量 132

第二节 肺通气量测定 133

一、分钟通气量 133

二、无效腔 133

三、每分肺泡通气量 136

四、最大随意通气量 136

五、用力呼气量 137

六、用力呼气流速 138

第三节 通气功能的检查 139

一、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139

二、等流量容积 141

三、闭合容积 142

四、肺顺应性 143

五、气道阻力的测定 145

第四节 气道反应性测定 146

一、剂量--反应曲线 146

二、常用的激发剂 147

三、激发剂的吸入方法 148

四、气道反应性的测定方法 148

五、气道反应性测定时的质量控制 150

第五节 麻醉和呼吸道功能检查 150

一、通气功能的判断 150

二、在手术前肺功能评价中的作用 152

三、麻醉中患者肺功能的改变 153

四、手术和肺功能 154

五、手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157

第七章 困难气道病因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 161

第一节 常用的呼吸道影像检查技术 161

一、普通X线检查 161

二、体层摄影 166

三、支气管造影检查 167

四、CT 169

五、MRI检查 172

第二节 呼吸道及其毗邻组织的正常X线表现 174

一、鼻腔 174

二、咽部 174

三、喉 176

四、颈椎和寰枕关节 178

五、下颌骨和颞颌关节 182

六、胸部的主要结构 185

第三节 吸呼道及其毗邻组织的正常CT表现 191

一、鼻腔 191

二、咽部 192

三、喉 194

四、颈深筋膜和间隙 196

五、纵隔 199

六、气管 201

七、支气管 202

第四节 呼吸道及其主要毗邻结构病变的影像学检查 202

一、鼻道 202

二、鼻咽气道 206

三、口腔 209

四、喉部 212

五、气管 217

六、纵隔肿瘤 223

七、呼吸道异物 232

八、颈椎疾病 234

九、颞颌关节强直 240

十、创伤性颅面骨折 241

第二篇 常用器械和操作技术 249

第八章 气管导管 249

第一节 概述 249

一、气道阻力和呼吸功 249

二、无效腔 250

三、制造材料 250

一、气管导管的设计和要求 251

第二节 气管导管的设计和结构特征 251

二、气管导管的编号和长度 252

三、气管导管的标记 252

四、气管导管的套囊系统 254

五、气管导管接头 255

第三节 特殊用途的气管导管 257

一、Cole气管导管 257

二、Ring-Adair Elwyn预塑形气管导管 258

三、带螺旋支架的气管导管 259

五、Carden喉镜检查专用气管导管 261

四、Carden支气管镜检专用气管导管 261

六、Injectoflex气管导管 262

七、喉--气管显微手术专用气管导管 262

八、喉切开专用气管导管 262

九、Endotrol气管导管 263

十、带采样管的气管导管 263

十一、激光呼吸道手术专用气管导管 264

第四节 气管导管的选择和准备 270

一、气管导管的选择 270

二、气管导管应用前的检查 272

三、气管导管的准备 273

一、喉镜的基本结构 274

第一节 概述 274

第九章 喉镜 274

二、常用的喉镜片 277

第二节 适用于高位喉头的改良型喉镜片 279

一、Gassels喉镜片 279

二、Siker喉镜片 280

三、Huffman喉镜片 280

四、Grant喉镜片 281

五、Belscope喉镜 282

第三节 适用于张口受限的改良型喉镜片 283

一、Soper喉镜片 283

四、Bowen-Jackson喉镜片 284

二、Parrott喉镜片 284

三、Gould喉镜片 284

五、Gabuya-Orkin喉镜片 285

六、Bizzarri-Giuffrida喉镜片 286

七、Onkst喉镜片 286

八、Orr喉镜片 287

九、Phillips喉镜片 288

十、Schapira喉镜片 288

十一、改良视觉的Macintosh喉镜片 288

十二、Callender-Thomas喉镜片 288

十三、压力敏感型喉镜片 290

十五、双角度喉镜片 291

十四、Kawahara光导纤维喉镜 291

十六、杠杆型喉镜 292

第四节 适用于口内间隙缩小的改良型喉镜片 293

一、Snow喉镜片 293

二、McWhinnie喉镜片 293

三、左面喉镜片 294

四、Bainton喉镜片 294

第五节 适用于颈椎固定和不稳定的改良型喉镜片 295

一、Bullard喉镜 295

二、WuScope系统 299

四、光导纤维可塑芯硬喉镜 301

三、Upsher光导纤维喉镜 301

第五节 适用于胸前区增大的改良型喉镜片 303

一、Polio喉镜片 303

二、Kessel喉镜片 303

三、Jellico-Harris适配器 304

四、Paril--Stehling镜柄 304

五、Yentis喉镜适配器 304

六、Dhara-Cheong适配器 305

第七节 其他改良型喉镜片 305

一、小儿喉镜片 305

二、带有吸引功能的喉镜片 308

三、Hollinger改良型前联合喉镜 309

结语 310

第十章 常用的通气系统 311

第一节 通气系统的性能标准和分类 311

一、通气系统的性能标准 311

二、通气系统的分类 311

第二节 Mapleson(麦氏)通气系统 313

一、麦氏A通气系统 313

二、麦氏B通气系统 315

三、麦氏C通气系统 316

四、麦氏D通气系统 316

五、麦氏E通气系统(T形管通气系统) 320

六、麦氏F通气系统 321

第三节 改良型麦氏通气系统 322

一、A/D兼空通气系统 322

二、Johanne burg A/D通气系统转换阀 323

三、Humphrey设计的ADE兼容通气系统 323

四、多环路通气系统 325

五、单管同轴A/D兼容通气系统 326

六、Mera F通气系统 326

七、麦氏通气系统的优缺点 327

第四节 CO2吸收式通气系统 328

二、主要部件的位置及功能分析 329

一、基本要求 329

三、呼吸监测装置的位置 332

四、PEEP阀的位置与功能分析 334

五、循环吸收式通气系统的阻力、呼吸功和无效腔 334

六、循环吸收式通气系统的加热和湿化 334

七、吸入浓度和输出浓度的关系 335

八、循环吸收式通气系统的优缺点 336

第十一章 人工复苏囊的结构及其使用技术 337

第一节 基本结构 337

一、自膨性呼吸囊 337

二、无重复呼吸活瓣 338

三、自膨性呼吸囊的再充气活瓣 341

四、压力限制装置 342

五、供氧装置 342

六、其他附属装置 344

第二节 工作原理和功能分析 345

一、工作原理 345

二、功能分析 346

三、理想人工复苏囊的标准 347

第三节 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348

一、应用前的检查 348

二、应用方法 350

三、有害作用 352

四、优缺点 353

第十二章 勇气道及其使用技术 354

第一节 口咽通气道 354

一、口咽通气道的结构 354

二、口咽通气道的类型 355

三、口咽通气道的作用 361

四、口咽通气道的使用技术 362

五、使用口咽通气道的注意事项 365

第二节 鼻咽通气道 366

一、鼻咽通气道的结构 366

六、适应证和禁忌证 366

二、特殊的鼻咽通气道 367

三、鼻咽通气道的位置和作用 369

四、鼻咽通气道的使用方法 370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372

六、临床应用鼻咽通气道的注意事项 372

第三节 应用勇气道的并发症 373

一、呼吸道梗阻 373

二、创伤性并发症 373

三、溃疡和坏死 374

四、其他并发症 374

一、面罩的结构 375

第十三章 面罩及其通气技术 375

第一节 面罩的结构和类型 375

二、常用的面罩 376

第二节 面罩的使用方法 378

一、正确使用面罩的重要性 378

二、准备工作 379

三、握持面罩的方法 379

四、放置面罩的方法 379

五、达满意面罩密闭的方法 382

六、面罩密闭困难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383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386

第三节 面罩通气技术 386

二、面罩通气有效性的判断 387

三、面罩通气不良的原因和处理 387

四、面罩通气的注意事项 392

第四节 面罩通气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393

一、局部麻醉镇静病人 393

二、气管插管病人过渡期的呼吸道管理 394

三、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394

第五节 面罩通气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特殊问题 397

一、小儿上呼吸道开放的原理和调节 397

三、小儿面罩通气的操作要点 398

二、面罩通气中上呼吸道梗阻的原因 398

四、 生存位 的应用 399

第六节 面罩通气的并发症 400

一、皮炎和致敏 400

二、神经损伤 400

三、眼部损伤 400

四、操作者疲劳 400

五、其他 401

一、喉镜操作 401

一、器械和物品的准备 402

第一节 气管插管前的准备工作 402

第十四章 经口和经鼻明视气管插管技术 402

二、操作区的准备 406

三、口腔和咽部吸引 406

四、清醒气管插管病人的特殊准备 407

五、静脉麻醉诱导(快速)气管插管病人的特殊准备 408

六、预氧的准备 408

七、病人体位的准备 408

第二节 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技术 410

二、气管插管操作 416

三、气管导管固定前的操作 417

四、气管导管的固定 419

五、其他 421

第三节 经鼻明视气管插管技术 422

一、气管插管操作前的特殊准备 422

二、气管导管在鼻腔的推进过程 424

三、喉镜操作 425

四、气管插管操作 425

五、鼻气管导管的固定 429

第四节 拔除气管导管的常规技术 430

一、拔除气管导管的标准 430

二、拔管前的准备工作 430

五、拔管后的处理 431

四、拔管操作 431

三、拔管时机的掌握 431

第十五章 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 433

第一节 概述 433

一、FOB的结构 433

二、FOB的主要性能指标 434

三、临床麻醉中常用的FOB 435

第二节 FOB气管插管技术 437

一、适应证 437

二、FOB的准备 437

三、病人的准备 437

五、FOB常规气管插管操作 440

四、FOB操作中的监测 440

六、应用FOB气管插管失败的原因和处理 445

第三节 改良的FOB气管插管技术 446

一、改良的内窥镜面罩技术 446

二、用鼻咽通气道协助FOB进行气管插管操作 447

三、FOB与其他气管插管方法联用 447

第四节 FOB在小儿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449

一、应用指征 450

二、常用的FOB类型 450

三、麻醉处理 450

四、FOB气管插管操作技术 451

第五节 与FOB操作相关的特殊问题 455

一、FOB气管插管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455

二、并发症 455

第十六章 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技术 458

第一节 基本问题 458

一、原理--颈部软组织的透光特性 458

二、影响组织透光性的因素 458

三、常用的光索装置 459

四、如何学习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技术 459

第二节 Flexium型和Tubestat型光索的操作技术 459

二、光索和气管导管的准备 460

一、麻醉处理 460

三、气管插管操作 462

四、光索与直接喉镜联用 463

五、并发症 463

六、设计缺陷 464

第三节 Trachlight型光索及其操作技术 465

一、结构组成 465

二、气管插管操作方法 467

三、Trachlight型光索的临床应用 471

四、Trachlight型光索的局限性 471

五、评价 472

第十七章 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 473

第一节 基本问题 473

一、适应证 473

二、气管插管前的准备工作 474

三、入路的选择 474

四、穿刺针和导丝的选择 474

第二节 经典的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 474

一、经环甲膜插入硬膜外导管 474

二、沿硬膜外导管推送气管导管 476

第三节 改良的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 478

一、导丝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 478

三、气管导管位置的确定 478

二、FOB和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联用 481

三、逆行导丝牵拉气管插管技术 484

四、逆行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技术 488

五、用逆行引导技术辅助直接喉镜 489

第四节 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的其他问题 489

一、在小儿的应用 489

二、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491

三、评价 492

二、鼻腔的准备 493

一、鼻气管导管的准备 493

第一节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技术 493

第十八章 特殊盲探气管插管技术 493

三、鼻气管导管通过鼻腔的方法 494

四、鼻气管导管通过鼻腔和鼻咽部受阻及其解决方法 494

五、鼻气管导管在声门附近受阻及处理措施 496

六、改善听呼吸气流声的措施 498

七、经鼻气管插管的禁忌证 498

第二节 Augustine气管插管引导装置 498

一、结构 498

二、操作方法 499

三、临床经验 500

一、基本结构 501

第三节 弹性橡胶引导芯或引导管 501

二、适应证 503

三、合适型号装置的选择和准备 503

四、操作方法 503

五、临床应用 506

第四节 插管芯盲探引导气管插管技术 507

一、概述 507

二、操作方法 509

第五节 手指触摸盲探气管插管技术 511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511

二、准备工作 512

三、操作技术 513

四、注意事项 515

五、评价 516

第十九章 双肺隔离技术 517

第一节 基本问题 517

一、双肺隔离的适应证 517

二、常用肺隔离方法的适应证 518

第二节 DLBT及其应用技术 519

一、DLBT的结构特征 519

二、DLBT位置的安全范围 521

三、各种特殊的DLBT 521

四、DLBT的选择 526

五、准备工作 527

六、插入DLBT的操作方法 528

七、DLBT位置的检查 529

八、DLBT套囊密封压的定量测定 535

九、应用DLBT的相对禁忌证 536

第三节 应用支气管阻塞器进行肺隔离 536

一、Univent支气管阻塞器导管 536

二、Nazari导管 542

三、独立支气管阻塞器 544

一、普通气管导管 550

第四节 应用单腔气管导管进行双肺隔离 550

二、特殊的单腔支气管导管 552

三、婴儿和小儿盲探支气管内插管法 553

第五节 双肺隔离的临床应用 556

一、开胸手术中单肺通气 557

二、在ICU进行分隔肺通气处理 559

三、支气管肺灌洗术 559

第六节 肺隔离技术的并发症 563

一、DLBT 563

二、支气管阻塞器 565

三、用单腔气管导管进行支气管内插管 565

一、硬质支气管镜的结构及附属装置 566

第一节 基本问题 566

第二十章 硬质支气管镜及其应用技术 566

二、常用的硬质支气管镜 568

三、硬质支气管镜的选择 571

四、临床应用硬质支气管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71

第二节 硬质支气管镜检查的操作技术 572

一、准备工作 572

二、麻醉方法 572

三、病人的体位 572

四、硬质支气管镜检查的操作方法 573

一、清除呼吸道异物 577

五、并发症 577

第三节 硬质支气管镜在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 577

二、协助进行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 580

三、建立紧急气道 582

四、治疗大咯血 582

第二十一章 喉罩通气道 584

第一节 LMA的基本问题 584

一、LMA的结构 584

二、LMA的型号及选择 584

三、改良型LMA 584

四、LMA的解剖位置 586

第二节 LMA的使用方法 587

一、准备工作 587

二、麻醉诱导 587

三、LMA的插入操作方法 588

四、LMA插入困难的常见原因 593

五、环状软骨压迫与LMA的使用 595

六、LMA位置的评估 596

七、LMA位置不当及处理 597

八、LMA的维持 600

一、常规气道 601

第三节 LMA的临床应用 601

九、LMA的拔除 601

二、LMA用于气管插管 602

三、在清醒或镇静病人引导气管插管 607

四、LMA在处理困难气道病人中的作用 608

五、LMA在呼吸道异常病人的特殊用途 611

六、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 612

第四节 应用LMA的并发症 612

一、误吸和反流 612

二、呼吸道梗阻 612

四、LMA意外性脱出 613

五、通气罩周围漏气 613

三、呼吸道损伤和咽喉疼痛 613

六、胃胀气 614

第五节 应用LMA的其他问题 614

一、LMA的优缺点 614

二、LMA应用的禁忌证 615

第二十二章 食管阻塞式通气管、咽-气管通气道、喉口封闭气道和喉导管 616

第一节 食管阻塞式通气管 616

一、EOA的结构和通气原理 616

二、EOA的操作方法 617

四、EOA的并发症 619

三、EOA的优缺点 619

第二节 咽-气管通气道 620

一、结构 620

二、使用方法 620

三、评价和应用注意事项 621

第三节 喉口封闭气道 622

一、概述 622

二、GASA的基本结构 622

三、插入GASA的辅助装置 623

四、插入GASA的操作方法 623

五、与应用GASA有关的问题 623

一、喉导管的结构 625

第四节 喉导管 625

二、通气原理 626

三、使用方法 626

四、主要优点 626

第二十三章 联合导气管 629

第一节 基本问题 629

一、联合导气管的结构 629

二、ETC的通气原理 630

三、ETC的适应证 630

第二节 ETC的临床应用 631

一、ETC的插入操作方法 631

二、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632

三、将ETC更换成气管导管 633

四、ETC的临床应用研究 636

五、ETC与其他紧急气道装置的比较 637

六、ETC的优缺点 637

第二十四章 经气管喷射通气技术 639

第一节 TTJV的适应证 639

一、紧急情况 639

二、择期情况 639

第二节 TTJV的操作方法 640

一、环甲膜穿刺 640

三、常用的TTJV系统及其连接 643

二、尽可能维持自然呼吸道的通畅性 643

第三节 与TTJV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 650

一、TTJV的机制和有效性 650

二、TTJV系统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651

三、TTJV的并发症 651

第二十五章 经皮扩张环甲膜切开和气管切开技术 653

第一节 经皮扩张环甲膜切开术 653

一、基本问题 653

二、环甲膜的解剖和定位 654

三、环甲膜切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654

四、经皮扩张环甲膜切开术 655

五、环甲膜切开术的并发症 664

六、临床应用 665

第二节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666

一、概述 666

二、操作技术 666

三、注意事项和应用评价 669

第二十六章 手术气道技术 670

第一节 气管切开术 670

一、基本问题 670

二、手术前准备 672

三、常用气管切开术的操作要点 676

五、手术后处理 681

四、手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 681

第二节 环甲膜切开术 687

一、适应证 687

二、环甲膜切开术的操作要点 688

第三节 手术气道在小儿应用的特殊问题 691

一、解剖学特点 691

二、手术指征 691

三、小儿常用气管套管的特征 691

四、小儿手术气道的操作要点 694

五、手术后护理要点 695

六、并发症 697

七、评价 699

第二十七章 呼吸道局部麻醉技术 700

第一节 常用局部麻醉药的药理学 700

一、对局部麻醉药的要求 700

二、常用局部麻醉药的特点 700

三、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剂型 701

四、局部麻醉药的全身吸收和毒性作用 702

第二节 常用的呼吸道局部麻醉方法 703

一、直接喷雾法 703

二、雾化吸入法 706

六、漱口和含服表面麻醉法 707

五、神经阻滞法 707

三、Labat注射器 707

四、经气管麻醉法 707

七、填充表面麻醉法 708

八、其他方法 708

第三节 呼吸道局部麻醉的操作技术 709

一、鼻腔和鼻咽部神经阻滞 709

二、咽部神经阻滞 711

三、喉部神经阻滞 713

四、气管和声带的局部麻醉 716

五、呼吸道局部麻醉实施中的特殊问题 719

第一节 困难气道的定义和分级 723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 723

第三篇 特殊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技术 723

第二十八章 困难气道的定义、原因和处理原则 723

二、困难气道的程度 724

三、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 725

第二节 困难气道和困难气管插管的原因 725

一、困难气道的原因 725

二、喉镜显露困难的原因 734

第三节 困难气道的预测 735

一、预测困难气道的原理 735

三、预测困难气道的常用方法 736

二、预测困难气道的原则 736

四、困难气道预测的注意事项 745

第四节 困难气道的处理原则 746

一、手术前已预知的困难气道病人 747

二、未能预知的困难气道 752

三、困难气道病人的通气管理 753

四、面罩不能通气且气管插管失败病人的处理 755

五、气管内插管的确认 755

六、困难气管插管病人的拔管 756

一、局部麻醉在困难气道病人的应用 758

第五节 与困难气道处理有关的其他问题 758

二、肌肉松弛药的选择 759

三、最佳直接喉镜和面罩操作标准 759

四、环状软骨压迫时的注意事项 762

五、喉外部压迫操作的改良方法 763

六、其他 763

第二十九章 小儿困难气道的处理 764

第一节 基本问题 764

一、小儿呼吸道的解剖学特点 764

二、小儿呼吸道的生理学特点 764

三、小儿困难气道的原因和分类 765

一、小儿困难气道的评估 766

第二节 小儿困难气道的处理原则 766

二、小儿呼吸道管理所需的设备 767

三、小儿困难气道的处理原则 772

四、气管插管技术 774

五、小儿气管插管深度的确定 778

六、手术气道技术 779

七、紧急肺通气技术 780

第三节 常见小儿困难气道的处理 780

一、头部畸形 780

二、面部畸形 784

三、口腔和舌异常 788

四、鼻、腭部和咽部畸形 790

五、喉部异常 798

六、气管-支气管树异常 807

七、食管闭锁和食管-气管瘘 814

八、颈部和脊柱疾病 815

第三十章 产科麻醉中的困难气道处理 822

第一节 基本问题 822

一、困难气道的发生率 822

二、困难气道的原因 822

三、有发生胃酸误吸综合征的危险 823

一、困难气管插管的手术前预测 824

第二节 产科病人的气管插管处理 824

二、预防产妇误吸的措施 825

三、气管插管的处理 826

第三节 产科病人气管插管失败的处理方案 828

一、原则 828

二、择期剖宫产病人气管插管失败的处理 828

三、急诊剖宫产病人气管插管失败的处理 830

四、胎儿窘迫所致的急诊剖宫产 831

五、产妇出血所致的急诊剖宫产 832

六、急诊阴道分娩中的呼吸道管理 832

八、LMA在产科气管插管失败中的作用 833

七、恶性肥胖产妇的呼吸道管理 833

九、联合导气管在产科气管插管失败处理中的作用 834

第三十一章 常见头、颈部手术病人的呼吸道管理 835

第一节 头颈部肿瘤手术 835

一、手术前的呼吸道评估 835

二、呼吸道的维持 838

三、手术中的呼吸道管理 840

四、气管导管的拔除 841

第二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841

一、疾病概述 842

二、手术前病情评估 846

三、手术前准备 847

四、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要点 848

第三节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 849

一、麻醉和呼吸道管理困难的原因 849

二、手术时机的选择 850

三、麻醉和呼吸道管理要点 850

第四节 面颈部烧伤瘢痕畸形整复手术 854

一、面颈部烧伤瘢痕畸形的特点 854

二、呼吸道管理困难的原因 855

三、麻醉和呼吸道管理要点 859

二、颅面外科手术 864

第五节 其他特殊的头颈部手术 864

一、食管手术 864

第三十二章 严重呼吸道创伤病人的呼吸道管理 867

第一节 呼吸道创伤的基本问题 867

一、概述 867

二、呼吸道创伤的解剖学基础 867

三、发生率、罹患率和病死率 868

四、呼吸道管理的原则 868

第二节 呼吸道相关性结构的损伤 869

一、颌面部损伤 869

二、钝性呼吸道创伤 873

三、穿通性颈部损伤 875

四、烧伤和吸入性损伤 876

五、颈椎损伤 878

第三节 影响创伤病人呼吸道管理的因素 883

一、误吸 883

二、颅内和眼内损伤 885

三、胸部创伤 885

第四节 创伤病人的呼吸道评估 888

一、原则 888

二、呼吸道管理紧急程度的评估 888

三、相关问题的评估 889

四、呼吸道损伤的特殊评估 890

五、鼻出血的评估 891

第五节 创伤病人呼吸道管理的原则 892

一、呼吸道的维持 892

二、特殊呼吸道损伤的处理 892

三、鼻出血的处理 895

四、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901

五、气管插管失败的处理 902

结语 902

一、概述 903

二、病因学 903

第三十三章 常见呼吸道急症病人的呼吸道管理 903

第一节 急性喉阻塞 903

三、临床表现 904

四、喉阻塞病人呼吸困难的分度 905

五、治疗 906

第二节 心脏骤停 908

一、基本问题 908

二、心肺复苏的原则 909

三、基础生命支持中的呼吸道管理 910

四、进一步生命支持中的呼吸道管理 915

一、病因 918

第三节 新生儿窒息 918

二、临床表现和评估 919

三、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要点 920

四、新生儿复苏中的呼吸道管理措施 922

第四节 呼吸道异物 925

一、病因学 925

二、病理学 925

三、临床表现 926

四、呼吸道管理要点 928

第五节 急性呼吸道吸入性损伤 932

一、病理学特点和临床病程 932

二、呼吸道管理要点 933

第一节 基本问题 935

一、激光辐射的原理和特性 935

第三十四章 呼吸道激光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 935

二、激光器的组成 936

三、激光传导装置 937

四、激光治疗呼吸道病变的原理 938

五、治疗呼吸道病变的激光装置 938

六、激光治疗呼吸道病变的适应证 940

二、手术前用药 942

四、气管导管的防护处理 942

三、麻醉诱导 942

一、手术前评估 942

第二节 呼吸道激光手术的麻醉处理 942

五、气管、支气管树激光手术的麻醉处理 948

六、激光喉部手术时的间歇无通气技术 952

七、吹入麻醉法 953

八、氟烷、安氟烷和异氟烷的可燃性 954

第三节 文丘里喷射肺通气 955

第四节 呼吸道激光手术中的特殊问题 958

一、呼吸道着火的处理 958

二、激光对手术室的危害及其防护 959

三、手术中注意事项 960

一、麻醉药物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961

第三十五章 气道高反应性病人的麻醉处理 961

第一节 麻醉中影响气道反应性的因素 961

二、麻醉辅助药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964

三、呼吸气体 966

第二节 气道高反应性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967

一、手术前评估 967

二、手术前准备 967

三、麻醉方法的选择 969

四、麻醉处理 969

五、手术中支气管痉挛的诊断和处理 970

六、手术后处理 974

第三十六章 气管、支气管肿瘤手术病人的麻醉和呼吸道管理 975

第一节 疾病概述 975

一、病理学 975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976

三、手术治疗 977

第二节 麻醉处理 979

一、手术前病情估计 979

二、手术前准备 980

三、麻醉处理要点 981

四、手术中常用的通气技术 981

一、颈部气管手术 984

第三节 常见气管、支气管肿瘤切除术的呼吸道管理要点 984

二、胸部气管手术 986

三、支气管手术的麻醉 988

四、隆突重建手术 990

五、围手术期呼吸道阻塞的紧急处理 991

第三十七章 呼吸道内窥镜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 993

第一节 基本问题 993

一、呼吸道内窥镜手术麻醉的特点 993

二、麻醉的基本要求 993

三、理想呼吸道内窥镜手术麻醉方法的条件 993

一、手术前呼吸道评估的重要性 995

第二节 手术前呼吸道评估 995

二、手术前呼吸道评估的内容 996

三、手术前呼吸道评估的方法 996

第三节 病人的手术前准备 997

一、并发疾病的治疗 997

二、监测设备的准备 997

三、手术前用药 997

四、其他 998

第四节 呼吸道内窥镜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 998

一、喉和气管的局部麻醉 998

二、非气管插管性全身麻醉-自主呼吸 999

三、全身麻醉-使用直径细小的气管导管 1001

四、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联用喷射通气技术 1002

五、全身麻醉-联合使用各种通气方法 1003

六、肌肉松弛药在呼吸道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1004

第五节 特殊呼吸道内窥镜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 1004

一、小儿病人 1004

二、呼吸道异物病人 1006

第六节 不同类型呼吸道内窥镜手术的特殊麻醉问题 1007

一、基本问题 1007

二、特殊麻醉问题 1008

三、并发症 1010

结语 1010

第二节 呼吸功能衰竭病人气管插管的指征 1015

一、客观定量标准 1015

第四篇 气管插管相关特殊问题 1015

第一节 气管插管的目的 1015

第三十八章 气管插管指征的确定 1015

二、主观定性标准 1017

三、其他标准 1017

四、客观和主观标准的结合应用 1017

第三节 全身麻醉病人气管插管的指征 1018

一、控制呼吸道为主要需求的指征 1018

二、控制呼吸道为继发性需求的指征 1018

一、表现形式和可能机制 1020

第一节 对心血管功能的不良影响及其预防 1020

第三十九章 气管插管的不良生理学影响及其预防 1020

二、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不良影响 1021

三、对血压增高患者的不良影响 1021

四、对脑血管和神经疾病患者的不良影响 1022

五、肌肉松弛药和正压通气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1022

六、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措施 1023

第二节 对呼吸功能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治 1031

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1031

二、对呼吸道反射的不良影响及防治 1035

三、气管插管对呼吸道阻力的影响 1037

四、对呼吸功能的其他影响 1039

第三节 对ICP的不良影响及其预防 1041

一、ICP的变化 1041

二、ICP升高的原因及其预防 1042

第四节 对眼内压的不良影响及其预防 1043

一、喉镜和气管插管操作 1043

二、琥珀胆碱 1043

三、血流动力学变化 1046

四、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1046

五、眼部疾病患者麻醉处理的要点 1046

二、确认气管导管被误插入食管在严重麻醉事故中的重要性 1047

一、与气管导管被误插入食管有关的临床问题 1047

第一节 概述 1047

第四十章 正确气管内插管的确认 1047

三、确认气管内插管理想试验的条件 1049

四、确认正确气管内插管的方法和分类 1049

第二节 确认气管内插管的常用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1050

一、直视气管导管位于声带之间 1050

二、经口触摸气管导管的位置 1052

三、观察和触诊胸部运动 1053

四、呼吸音听诊 1053

六、上腹部听诊和腹部膨隆的观察 1054

七、联用上腹部和双侧腋部听诊 1054

五、支气管内插管 1054

八、贮气囊的顺应性和再膨起性 1055

九、贮气囊随自主呼吸的运动 1055

十、套囊操作和颈部触诊 1055

十一、按压胸骨时有呼出气流声 1056

十二、气管导管上水蒸气的凝结 1057

十三、电子金属探测器 1058

十四、图像听诊器 1059

十五、鼻胃管和胃吸引法 1059

十六、Eschmann引导器 1059

十七、光导纤维支气管镜 1060

十九、脉搏氧饱和度仪和发绀的观察 1061

十八、经气管透光试验 1061

二十、呼出气中CO2的测定 1063

二十一、食管探测装置/自膨性球囊 1067

二十二、胸部X线检查 1073

第四十一章 气管导管套囊的结构和临床应用 1074

第一节 套囊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074

一、套囊 1075

二、充气装置 1078

三、限制套囊内压的装置 1078

四、套囊的功能 1080

五、套囊设计的推荐 1080

一、测量套囊对气管壁压力的方法 1081

第二节 有关气管导管套囊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1081

二、气管导管对喉内的压力 1083

三、套囊和气管直径与气管壁压力的比值 1083

四、套囊内压和气管血流 1084

五、气管的病理学改变与套囊内压的关系 1085

六、套囊内压的动态变化 1086

七、N2O向套囊内的弥散 1088

八、套囊内压随使用时间延长而降低 1089

九、有关应用套囊中误吸的研究 1090

一、套囊位置与气管导管前端的关系 1092

第四节 套囊的临床应用和管理 1092

二、套囊的充气操作 1093

三、减少套囊对气管损伤的措施 1093

四、长期气管插管中套囊内压的控制和监测 1094

五、套囊管理的标准方案 1098

第四十二章 气管导管的更换技术 1099

第一节 适应证 1099

一、紧急或绝对适应证 1099

二、非紧急或相对适应证 1099

一、直接喉镜技术 1100

第二节 更换气管导管的操作技术 1100

二、气管导管交换器技术 1101

三、FOB技术 1108

第三节 临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1111

一、一般问题 1111

二、选择气管导管更换技术的原则 1113

三、常用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注意事项 1114

第四十三章 气管导管拔除困难及其处理技术 1119

第一节 概述 1119

第二节 气管导管不能拔除的原因及其处理 1119

一、套囊放气失败 1119

二、气管导管过粗和套囊过大 1120

三、气管导管被固定在周围组织结构上 1121

第三节 高危性拔管 1121

一、高危性拔管的分类 1121

二、常见的高危性拔管及其特征 1123

第四节 拔管方案 1126

一、常规拔管 1126

二、潜在性拔管困难或再次气管插管困难的处理 1127

第四十四章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1132

第一节 概述 1132

一、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分类 1132

二、影响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因素 1134

第二节 气管插管操作时的并发症 1135

一、直接损伤 1135

二、颈椎骨折和(或)不全脱位 1139

三、眼睛损伤 1139

四、纵隔气肿和气胸 1139

五、误吸胃内容物和其他异物 1139

六、意外性食管内插管 1140

七、气管导管位置不当 1140

八、喉镜出现故障 1140

九、生理反射性不良影响 1140

一、呼吸道梗阻 1141

第三节 气管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 1141

二、气管导管意外性脱出 1146

三、呛咳 1146

四、气压伤 1146

五、气管导管着火 1147

六、鼻气管导管留置中的特殊感染并发症 1148

第四节 气管导管拔除后的并发症 1148

一、早期并发症 1148

二、中期并发症 1154

三、晚期并发症 1154

二、临床意义 1159

一、拔管的病理生理学反应 1159

第五节 拔管的病理生理学反应、意义及其预防 1159

三、预防措施 1160

第四十五章 气管插管病人的镇痛、镇静和肌肉松弛处理 1161

第一节 疼痛控制的基本问题 1161

一、疼痛控制的作用 1161

二、疼痛的评估 1161

三、ICU常用的镇痛方法 1162

第二节 常见ICU病人的疼痛问题 1169

一、创伤 1169

二、肋骨骨折或梿枷胸 1169

五、心脏手术 1170

三、面部或长骨骨折 1170

四、手术后疼痛 1170

六、脊柱手术 1171

七、心肌梗死 1171

八、神经外科 1171

九、癌痛 1171

第三节 镇痛治疗效果的研究 1171

三、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1172

四、对肺功能的影响 1172

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172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172

一、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1172

第四节 ICU机械通气病人的镇静处理 1173

一、苯二氮?类药物的应用 1173

二、丙泊酚的应用 1175

第五节 ICU机械通气病人的肌肉松弛处理 1175

一、应用肌肉松弛药的指征和目的 1175

二、常用的肌肉松弛药 1176

三、肌肉松弛药在ICU的应用 1180

四、残余肌肉松弛作用的识别和拮抗 1182

五、ICU病人应用肌肉松弛药的不良影响和注意事项 1184

二、危险因素 1186

一、发生率 1186

第四十六章 呼吸道误吸的预防和治疗 1186

第一节 呼吸道误吸的基本问题 1186

三、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 1187

四、决定误吸发病率的因素 1188

第二节 呼吸道误吸的预防 1190

一、手术前禁食 1190

二、麻醉诱导前胃内容物吸引 1191

三、环状软骨压迫 1191

四、其他措施 1192

一、LES张力和胃-食管运动 1193

第三节 消除呼吸道误吸病因的措施 1193

二、降低胃酸量 1194

第四节 误吸性肺炎的治疗 1196

一、清理呼吸道 1196

二、机械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 1196

三、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97

四、抗生素 1197

五、循环支持 1197

一、适应证 1201

第一节 呼吸道吸引技术 1201

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意义 1201

第四十七章 改善危重症病人呼吸道功能的治疗技术 1201

第五篇 呼吸道管理相关治疗技术 1201

三、吸引设备 1202

四、吸引导管的要求及其选用 1203

五、吸引技术 1204

六、并发症 1206

第二节 胸部物理治疗和咳嗽功能训练 1206

一、胸部物理治疗 1206

二、咳嗽功能的训练 1211

三、呼吸道清洁技术的效果评价 1212

一、目的 1213

第三节 间歇正压呼吸 1213

二、IPPB的实施 1214

第四十八章 氧治疗技术 1215

第一节 氧治疗的基本问题 1215

一、氧降阶梯 1215

二、机体的氧贮存及氧治疗的意义 1216

三、水蒸气对吸入氧浓度的影响 1216

四、吸入氧浓度与PAO2的关系 1216

五、影响PAO2的因素 1217

六、氧运输和组织缺O2 1218

七、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和氧治疗 1218

一、低流量供氧系统 1219

第二节 供氧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1219

八、氧治疗的其他作用 1219

二、高流量供氧系统 1220

第三节 常用的氧输送装置和氧源 1220

一、低流量供氧装置 1220

二、高流量供氧装置 1226

三、其他供氧装置 1229

四、氧源 1231

一、与供氧系统相关的并发症 1234

二、与氧治疗相关的病理生理并发症 1234

第四节 氧治疗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1234

五、选择供氧装置的原则 1234

三、氧治疗的注意事项 1235

第四十九章 吸入气体的湿化处理技术 1237

第一节 基本问题 1237

一、湿度 1237

二、温度与湿度之间的关系 1238

三、吸入气体的湿化 1239

四、正常的湿化过程以及麻醉的影响 1239

五、吸入干燥气体的危害 1240

六、吸入气体湿化疗法的适应证 1241

七、吸入气体湿化疗法的标准 1241

二、热量和湿度交换器 1242

第二节 湿化气体的措施 1242

一、湿化源 1242

三、常用的湿化装置 1246

四、雾化器 1251

五、其他简便的湿化方法 1252

第三节 吸入气湿化疗法的注意事项 1252

一、防止湿化过度 1252

二、严格控制湿化温度 1253

三、防止细菌污染 1253

四、防止窒息 1253

一、气溶胶的定义 1254

二、气溶胶的性质 1254

第五十章 气溶胶吸入治疗技术 1254

第一节 基本问题 1254

第二节 气溶胶的形成 1255

一、定量吸入器和贮雾器 1255

二、干粉吸入器 1257

三、雾化器 1258

第三节 气溶胶的相关药理学 1263

一、气溶胶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1263

二、影响吸入粒子在肺内分布的因素 1265

三、吸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1266

一、适应证 1268

二、气溶胶装置的选用 1268

第四节 气溶胶吸入疗法的临床应用 1268

三、气溶胶吸入治疗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 1269

四、抗生素气溶胶吸入给药 1272

五、气溶胶吸入给药的毒副作用 1272

六、气溶胶吸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1273

第五十一章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 1274

第一节 NO吸入治疗的基础 1274

一、NO在体内的合成、存在形式及其相关的化学反应 1274

三、NO的病理生理作用 1275

二、NO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1275

第二节 NO吸入治疗的输气系统 1276

一、NO气体储存系统 1276

二、NO气体稀释系统 1276

三、NO气体输送系统 1277

第三节 NO吸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1278

一、肺高压 1278

二、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1279

三、肺、支气管疾患 1279

四、手术中单肺通气 1279

二、NO吸入治疗的监测 1280

一、NO吸入治疗的毒、副作用 1280

五、内毒素休克 1280

第四节 NO吸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1280

第五十二章 机械通气治疗技术 1282

第一节 生理学问题 1282

一、呼吸的力学 1282

二、肺泡时间常数 1284

三、心-肺耦联 1285

四、肺通气和肺血流灌流之间的关系 1286

第二节 病理学方面的问题 1287

一、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1287

二、呼吸功 1289

三、心功能衰竭 1290

第三节 应用机械通气进行肺功能支持的基本原理 1291

一、完全性或部分性通气支持 1291

二、最小振幅性通气 1292

三、提高吸入氧浓度 1292

第四节 常用的机械通气方式和临床应用 1293

一、持续气道正压 1293

二、呼吸末正压 1298

三、间歇指令通气 1300

四、控制性机械通气 1301

五、辅助及辅助控制通气 1302

六、高频喷射通气 1304

七、压力支持通气 1306

八、分隔肺通气 1307

九、气道压释放通气 1310

十、分钟指令通气 1312

十一、压力控制通气 1313

十二、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和容积支持通气 1314

十三、适宜支持通气 1317

一、撤离机械通气支持前病人的评估 1318

第四节 机械通气支持的撤离 1318

二、病人撤机前的精神准备 1320

三、通气挑战 1320

四、逐渐撤机 1321

五、撤机中的氧合 1321

六、撤机困难或失败的原因和处理 1321

第五节 机械通气治疗的并发症 1324

一、通气分布紊乱 1324

二、气压伤/容量伤 1324

三、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1324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328

一、基本问题 1328

第一节 经光导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肺不张 1328

第五十三章 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症治疗中的特殊应用 1328

三、常用方法 1330

四、注意事项 1331

第二节 经FOB治疗大咯血 1332

一、概述 1332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332

三、治疗原则 1333

四、FOB治疗的方法 1333

五、应用FOB治疗大咳血的注意事项 1335

一、呼吸道烧伤的FOB检查 1336

第三节 FOB在呼吸道烧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 1336

二、FOB在呼吸道烧伤治疗中的应用 1337

三、注意事项 1338

第四节 FOB在危重症病人中的特殊应用 1338

一、在危重症病人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 1338

二、缓解哮喘持续状态 1339

三、在危重症病人呼吸道急症中的应用 1339

第五十四章 胸壁切开置管术 1341

第一节 应用指征 1341

一、气胸的引流 1341

第二节 胸壁切开置管术的实施 1342

一、所需物品 1342

二、排出胸膜腔液体 1342

二、置管部位的选择 1343

三、胸膜腔引流管的选择 1343

四、胸膜腔引流管的插入方法 1343

五、胸膜腔引流管的固定方法 1345

六、引流和收集系统 1346

七、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作用 1347

八、拔除胸膜腔引流管的指征和方法 1347

四、皮下气肿 1348

七、复发性气胸 1348

六、持续气体外漏 1348

五、气胸引流失败 1348

二、肺和其他胸内结构损伤 1348

三、胸膜腔引流管被误置于胸膜腔外 1348

一、出血 1348

第三节 并发症及其处理 1348

八、感染 1349

第五十五章 经气管给药治疗 1350

第一节 经气管应用急救药物 1350

一、经气管给药的吸收 1350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351

四、可经气管应用的急救药物 1352

三、贮库效应 1352

第二节 经气管应用抗感染药物 1354

一、基本问题 1354

五、不能经气管应用的药物 1354

二、临床应用 1355

第三节 经气管应用祛痰剂 1357

一、水 1357

二、盐水 1358

三、碳酸氢钠溶液 1358

四、乙酰半胱氨酸 1358

六、美司钠 1359

五、半胱甲酯 1359

第五十六章 危重症病人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1360

第一节 基本问题 1360

一、呼吸道细菌栖息的部位 1360

二、病原菌的种类 1361

三、危重症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途径和机制 1362

第二节 危重症病人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1365

一、临床资料及其特点 1365

二、X线检查技术 1366

三、血白细胞总数和分类 1369

四、病原学诊断 1370

一、全面的感染控制 1376

二、减少口咽部、气管和胃内的细菌寄殖 1376

第三节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1376

三、减少口咽部、气管或胃内致病菌的吸入 1377

四、减少呼吸道管理和治疗器具所致的感染 1378

五、增加宿主的廓清机制 1379

第四节 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1379

一、常用的抗生素 1379

二、抗生素在呼吸系统的分布 1383

三、危重症病人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 1384

六、抗生素治疗 1385

四、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1385

五、抗生素的气溶胶吸入 1385

七、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1389

八、在FOB引导下局部应用抗生素 1389

九、抗生素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 1389

第五十七章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综合治疗 1391

第一节 基本问题 1391

一、病因 1391

二、呼吸功能衰竭的分类 1392

三、病理生理学 1392

一、 临床表现 1393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 1393

二、 血气分析 1396

三、 呼吸功能衰竭的分度 1396

四、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诊断 1396

第三节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综合治疗 1397

一、病因治疗 1397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1397

三、氧治疗 1398

四、机械通气 1401

五、控制感染 1401

七、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与电解质紊乱 1402

六、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1402

八、营养支持 1403

九、高黏血症的治疗 1403

十、并发症的防治 1404

第五十八章 围麻醉期常见的呼吸功能异常及其处理 1405

第一节 呼吸道梗阻 1405

一、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1405

二、急性下呼吸道梗阻 1407

三、维持呼吸道通畅方法的选用原则 1408

第二节 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1409

一、常见的类型和原因 1409

二、麻醉期间呼吸功能的维持 1411

第三节 麻醉期间的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 1413

一、急性肺不张 1413

二、肺栓塞 1414

三、张力性气胸 1415

四、麻醉期间的急性肺水肿 1415

第六篇 其他问题 1419

第五十九章 呼吸道管理中的监测 1419

第一节 呼吸功能的临床观察 1419

一、呼吸运动 1419

二、呼吸音 1420

三、皮肤黏膜颜色的观察 1421

四、触诊和叩诊 1421

第二节 肺通气功能的监测 1421

一、呼吸容量监测 1421

二、通气压力监测 1426

三、旁气流通气监测 1428

第三节 氧交换有效性的监测 1432

一、吸入氧浓度监测 1432

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1435

第四节 呼气末CO2分压监测 1437

一、正常的CO2曲线图及其分析法 1438

二、呼吸道管理中常见的异常CO2曲线图 1439

三、PETCO2监测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1443

第五节 血气分析 1444

一、血气分析仪的电极和测定原理 1444

二、血气分析指标的正常值及意义 1446

三、影响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1447

第六节 循环功能的监测 1448

一、心电图 1448

二、无创血压监测 1449

一、常用的报警装置 1450

第七节 呼吸道管理中监测仪器的报警及处理 1450

二、报警信号 1451

三、报警优先 1452

四、报警系统的临床应用 1453

五、假性报警及其处理 1454

第六十章 呼吸道管理器械的消毒处理 1455

第一节 基本问题 1455

一、消毒、灭菌和清洁的基本概念 1455

二、呼吸道管理器械消毒的原则 1456

三、器械和设备的等级 1456

第二节 呼吸道管理器械和用品的清洁方法 1457

一、清洁方法的选择 1457

五、无菌器具和物品的存放原则 1457

四、设备消毒的基本程序 1457

二、清洁前的准备工作 1458

三、器械的刷洗 1458

四、特殊污物的清洁方法 1458

五、冲洗和干燥处理 1458

第三节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1459

一、物理灭菌消毒法 1459

二、化学消毒法 1460

第四节 呼吸道管理器械和用具污染的预防 1463

一、使用细菌滤器 1463

二、器械的选择 1464

三、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465

四、清洗房间和手术室的预防措施 1465

五、职业性感染传播的防护措施 1465

第五节 特殊呼吸道管理器具的的消毒和保存处理 1466

一、麻醉推车 1466

二、贮气瓶 1466

三、麻醉机 1466

四、CO2吸收器、单向活瓣和排气活阀 1466

五、贮气囊 1466

九、呼吸机 1467

八、麦氏通气环路 1467

七、Y形接头 1467

六、呼吸管道 1467

十、废气清除系统 1468

十一、面罩和四头带 1468

十二、通气道 1469

十三、喉镜片、插管芯和插管钳 1469

十四、光导纤维内窥镜 1469

十五、气管导管及其接头 1470

十六、人工复苏囊 1470

一、初步处理 1471

第六节 特殊感染或传染病患者呼吸道管理器具的消毒处理 1471

十八、其他用具的消毒 1471

十七、监测装置 1471

二、彻底处理 1472

第七节 呼吸道管理器具消毒和灭菌效果的监测 1473

一、热力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1473

二、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 1473

三、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1473

四、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监测 1474

五、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 1474

六、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1474

主要参考文献 1476

中英文索引 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