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自然环境 1
第一章 地质地貌 51
第一节 地质 51
第二节 地貌 52
附录 境域变迁 52
第二章 水文 54
第一节 水系 54
第二节 水位与流量 55
第三节 地表水资源 56
第五节 涝渍害 57
第四节 农副业用水 57
第三章 土壤 60
第一节 土壤分类 60
第二节 土壤养分 63
第三节 土壤分布 66
第四节 土壤质量 67
第四章 气候 71
第一节 温度与湿度 71
第二节 光照与光能资源 73
第三节 降水与蒸发 74
第四节 灾害性天气 76
第五节 物候 81
附录 有用野生植物 83
第二篇 生产关系 83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 88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 88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90
第三节 土地集体所有制 92
第二章 经营体制 93
第一节 个体经营及互助组 93
第二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94
第三节 人民公社 96
第四节 联产承包 97
第五节 土地规模经营 99
第三章 为农服务 101
第一节 农资供应 101
第二节 农机作业 102
第三节 灌溉与排水 104
第四节 种子繁育与供应 104
第五节 农技服务 106
第六节 村级综合服务站 109
第三篇 生产条件 109
第一节 土地开发 113
第一章 土地 113
第二节 土地管理 115
第三节 耕地面积 117
第二章 农业劳动力 121
第一节 劳动力投放 121
第二节 劳动力结构与素质 124
第三章 设施和装备 127
第一节 耕牛 127
第二节 农船 128
第三节 农机农具 128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 132
第一节 国家资金 139
第四章 资金投入 139
第二节 集体资金 141
第三节 农民资金 144
第四篇 耕作制度 144
第一章 种植制度 149
第一节 一熟制和稻麦两熟制 149
第二节 水稻改制与两熟制普及 150
第三节 双季稻与三熟制 151
第四节 纯稻-麦、油两熟制 153
第一节 水稻 155
第二章 主要作物 155
第二节 三麦 156
第三节 油菜 158
第四节 紫云英(红花草) 159
第五节 西瓜 160
第六节 蔬菜 161
第七节 苎麻 162
第三章 作物布局 164
第一节 一熟制及两熟制 164
第二节 双三制 165
第一节 传统耕作法 168
第四章 耕作方法 168
第二节 少免耕法 169
第三节 间套种法 170
第五章 农业区划 173
第一节 沿革 173
第二节 分区综述 174
第五篇 作物栽培 174
第一章 栽培技术 179
第一节 水稻 179
第二节 三麦 188
第三节 油菜 191
第四节 西瓜 197
第五节 苎麻 199
第六节 红花草 200
第二章 种子 202
第一节 品种演变 202
第二节 良种选育 213
第三节 良种推广 217
第四节 良种繁殖 219
第五节 种子管理 220
第一节 沿革 222
第三章 肥料 222
第二节 种类 223
第三节 用量与方法 231
第四章 植物保护 234
第一节 病虫种类和为害 234
第二节 病虫测报 240
第三节 病虫防治 243
第四节 农田杂草 247
第五节 植物检疫 249
第六篇 农业科技 250
第六节 农药 250
第一章 科技队伍 254
第一节 人员结构 254
第二节 技术职称、职务 256
第三节 荣誉证书、证章 258
第四节 浮动工资待遇 259
第二章 科技推广 260
第一节 建国前 260
第二节 建国后 261
第二节 农业合作干部学校 267
第一节 建国前的昆山农校 267
第三章 科技教育 267
第三节 昆山农业大学 268
第四节 江苏省昆山农业学校 268
第五节 县初级农业技木学校 269
第六节 江苏省农业函授大学昆山辅导站 269
第七节 昆山县半耕半读农业学校 270
第八节 昆山县农业干部学校 270
第九节 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昆山分校 271
第十节 乡镇农业技木学校 272
第一节 技木改进和推广 273
第四章 科技成果 273
第二节 土壤普查 276
第三节 科技成果奖 277
第四节 主要获奖成果简介 287
第七篇 农业机构 287
第一章 农业行政机构 293
第一节 县级农业行政机构 293
第二节 农业行政机构内的党组织 298
第二章 农业事业机构 299
第一节 建国前 299
第二节 建国后 301
第三章 农业群众团体 314
第一节 徐公桥乡村改进会 314
第二节 农产改良会 316
第三节 农业推广协进会 316
第四节 昆山市农学会 316
第八篇 农场 316
第一章 建国前的农场 321
第一节 私营农场(公司) 321
第二节 公办农场 323
第三节 院校农场 324
第一节 区农场 327
第二章 建国后的农场 327
第二节 稻麦原种场 328
第三节 系统外场圃 331
第九篇 农业系统的企业 331
第一章 市级企业 334
第一节 种子公司 334
第二节 农技推广中心 337
第二章 乡镇农业服务公司 338
第一节 设置 338
第二节 经营 339
第十篇 人物 340
附录 部分农业公司和主要工厂 340
第一章 名人传略 346
第一节 明清时期 346
第二节 民国时期 349
第二章 先进人物和先进单位 355
第一节 劳动模范和高额丰产户 355
第二节 农业先进单位 357
附录一 农作物产量表 363
附录二 农业谚语 374
编后记 389
《农业志》编纂人员名录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