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
第一节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1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1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必要性 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建立 7
没收官僚资本 7
改造民族资本 11
第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建立 19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客观必然性 19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21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6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 28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28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32
第二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38
第一节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 38
生产关系的基础 38
第二节 社会主义金民所有制 42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42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形式 45
国家与企业在生产资料支配上的关系 48
中央和地方在生产资料管理体制上的关系 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53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53
我国农村的集体所有制 56
我国城镇的集体所有制 59
第四节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条件 60
下,多种经济成分的长期并存 60
发挥个体经济的补充作用 60
多种经济成分的长期并存 64
第三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其实现的手段 6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69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 69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容 71
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目的和企业生产目的 72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 75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78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及其客观性 78
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的根本途径 80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和我国的四个现代化 8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8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 8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 86
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办事 87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 90
第四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90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特点 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地位和作用 9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95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99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 102
商业是国民经济的纽带 103
科技、文教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 10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 106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 106
农业生产内部、工业生产内部的比例关系 107
生产和基本建设的比例关系 111
工农业生产和运输业的比例关系 113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比例关系 113
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人口增长的比例关系 114
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11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计划领导 117
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依据 117
综合平衡是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根本方法 120
以农轻重为序组织综合平衡 124
必然性及其特点 128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然性和意义 12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 128
第五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 128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特点 133
社会主义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135
第二节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139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139
价值规律调节社会主义生产的作用 141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 14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 147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特点和制定价格的依据 147
我国的价格政策 150
社会主义企业的任务 154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及其任务 154
第六章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 154
社会主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基层生产单位 156
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是搞好企业管理的前提 1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性质和 161
社会主义劳动纪律 161
企业管理的二重性 161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性质 164
社会主义的劳动纪律 167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 169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 169
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 17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节约 180
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80
和经济核算 180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节约 180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1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核算 183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必要性 183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实质 186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 188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 188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周转 191
第四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成本和赢利 194
国营企业的产品成本 194
国营企业的赢利 197
第五节 社会主义的劳动竞赛 199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多快好省地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 199
方法 199
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201
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流通 20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流通的 204
特点和交换关系 204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 204
社会主义制度下几种商品交换关系 20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流通 208
的形式和渠道 208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 208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渠道 214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费用的分类和特点 2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流通费用 217
降低流通费用的意义和途径 220
第四节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 223
流通中的作用 223
第九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 2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 227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的职能 228
我国的人民币 2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 232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流通的性质和渠道 232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流通的规律及其特点 23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信贷 237
社会主义制度下信贷的本质和作用 237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利息 23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银行 241
社会主义制度下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41
社会主义制度下银行的作用 245
第十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25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形成 250
及其不断增长 250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形成 250
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253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25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256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5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在国民收入分 263
配中的作用 263
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 263
社会主义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264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 269
消费品的分配 269
第一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 269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规律 269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269
按劳分配的历史进步性 272
按劳分配的历史局限性 275
第二节 按劳分配的形式 276
全民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报酬形式 276
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报酬形式 283
第三节 坚持按劳分配加强思想教育 289
物质鼓励同思想教育相结合 289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避免高低悬殊 292
部类的比例关系 29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征和两大 296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296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再生产 296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29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积累和消费 304
社会主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304
社会主义的积累和消费关系 306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30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和社会主义人口规律 31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318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的本质 327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 329
第一节 国际分工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 329
经济关系 329
国际分工的产生及其意义 329
利用国际分工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 332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经济关系 3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335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335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 337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中的关系 34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 343
社会主义国家的引进技术 343
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用外资 34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 347
对外经济援助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347
我国对外经济援助的性质和原则 349
结束语 353
——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 353
修订后记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