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唐君毅的生平 1
一.家世和童年 1
二.就读于重庆联中 5
三.求学于北京大学和中央大学 9
四.执教于大陆 14
五.创办新亚和就聘于中大 18
六.患病和就医 24
第二章 人生哲学 29
一.人生之根本 30
二.人生之意义 33
三.人生之苦乐 37
四.人生之爱情 41
五.人生之生死 46
六.人生之负面 50
七.人生之修养 54
(一)发心立志 55
(二)超拔流俗的毁誉 58
(三)心灵的开发和凝聚 61
(四)转妄归真 64
(五)颠倒的复位 68
八.人生之境界 71
第三章 道德哲学 77
一.道德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对立 78
二.性善说 81
三.道德本质论 84
四.道德中心说 87
五.基本善德论 92
(一)孝慈 92
(二)友悌 95
(三)坚贞 98
(四)仁义礼智信 100
六.不善之德的渊源论 104
七.道德修养论 107
第四章 宗教哲学 111
一.宗教意识是人从自然生命求解脱的意识 112
二.宗教与其他文化活动的关系 116
三.宗教的十种形态 119
四.世界诸大教的特点和融通 125
五.儒教高于佛教和基督教的判教论 130
六.宗教对现代人类的价值 134
七.中国近代的宗教问题 138
八.建立未来理想的新宗教 141
第五章 政治哲学 145
一.政治是超越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和结合 145
二.国家是理性自我客观化的表现 149
三.人民为国家的基础 152
四.民主政治观 155
五.礼治、人治、德治和民主政治会通的政治理想 158
六.国家意识与天下一家意识 162
七.世界和平之道 165
第六章 文化哲学 169
一.文化与道德理性 170
(一)文化是道德理性的分殊表现 170
(二)文化生活的自决性 175
(三)文化在宇宙中的地位 179
(四)文化的兴衰之道 183
二.中西文化的比较和会通 187
(一)中西文化比较的标准 187
(二)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 192
(三)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197
(四)中西文化的融会和贯通 199
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 207
(一)文化评估的价值标准 207
(二)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和价值 210
(三)中国文化的伦理道德精神和价值 214
(四)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和价值 217
(五)中国文化的礼乐精神和价值 222
(六)中国文化的和平精神和价值 226
(七)中国文化的悠久精神和价值 230
(八)中国文化不容否定 233
四.中国的文化问题和解决之道 236
(一)时代与文化问题 236
(二)中国的文化问题 238
(1)中国文化的固有缺点 238
(2)三百年来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弊端 242
(3)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246
(三)中国文化问题的解决之道 250
(1)依本成末 250
(2)返本开新 252
(3)回流反哺 254
(4)回应挑战 256
五、中国的未来文化问题 260
(一)中国文化和现代化 260
(二)中国未来文化的创造 264
(三)中国接受西方文化的态度 268
第七章 人文主义思想 273
一.关于人文主义 274
二.人文主义的历史观 277
三.人文主义的政治观 280
四.人文主义的自由观 283
五.人文主义的经济观 287
六.人文主义的教育观 290
七.人文主义的社会理想 294
八、现代人文主义的任务 299
第八章 儒学观 303
一.儒学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04
二.儒学体天人之仁 307
三.儒学与民主 311
四.儒学与自由 315
五.儒学与平等 319
六.儒学与科学 323
七.儒学与宗教 326
八.儒学在人类思想中的地位 330
第九章 形上哲学 335
一.心本体论 336
二.九境论 346
(一)万物散殊境 348
(二)依类成化境 352
(三)功能序运境 356
(四)感觉互摄境 360
(五)观照凌虚境 364
(六)道德实践境 370
(七)归向一神境 374
(八)我法二空境 378
(九)天德流行境 382
(十)九境关系论 386
三.体用论 391
一.学问与方法 396
第九章 方法论 396
二.综摄会通的治学方法论 400
三.“超越之反省”的哲学方法论 403
四.兼本仁义礼智的哲学史方法论 408
(一)先存崇敬与契会之心 409
(二)兼本仁义礼智四德 413
(三)训诂与义理交相明 417
五.不同书不同读的读书方法论 419
第十一章 唐君毅对西方思想的综摄和对儒学的发展 424
一.孔子对前人思想的综摄和儒学的创立 427
三.程朱对佛道的综摄和儒学的精致化 435
四.唐君毅对西方思想的综摄和对儒学的发展 440
(一)对西方思想的综摄 440
(二)对儒学的发展 447
(三)在当世的影响 453
后记 460
二.董仲舒对先秦诸子的综摄和儒学的官方化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