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眼光看历史--关于中国学术思潮兴衰研究的思考(代序)[尹继佐] 1
第一章 先秦子学思潮的成因 1
上编 学术思潮成因论 3
一、外因之一:领主经济大崩溃 4
二、外因之二:动荡的诸侯政治 12
三、内因之一:士阶层的形成与转向 21
四、内因之二:学术发展的逻辑必然 30
一、西汉建立前的百家之学概观 43
第二章 西汉经学思潮成因分析 43
二、西汉创建时的政治经济形势 53
三、西汉初期对诸家学说的随机混用 60
四、“独尊儒术”的艰难选择 67
第三章 汉末名教危机与玄学的兴起 80
一、汉代名教之治的社会背景与理论论证 80
二、“孝治天下”及其弊端 85
三、东汉末年的名教危机 91
四、由潜流成为明流的道家 97
五、东汉末年社会批判思潮与魏晋玄学的产生 106
六、正始玄学的崛起 115
一、六朝佛学的持续勃兴与人才的聚集是隋唐佛学的繁荣的基础 128
第四章 隋唐佛学兴盛缘由探析 128
二、外缘的增上是隋唐佛学繁荣的重要原因 143
三、结语 161
第五章 儒学更新的必然性及其途径 163
一、儒学的命运 163
二、佛学与道学 176
三、思想整合 185
一、深层基因:明施政“合理性”分析 195
第六章 明代心学思潮生成的历史境遇 195
二、源与流:旧思潮取向分析 211
三、历史机缘:新思潮成因分析 228
第七章 清代朴学思潮的成因 239
一、明末清初的社会批判思潮与否定理学末流的救世精神相呼应 240
二、清政府实行怀柔与高压并行的文化政策胁迫学问由经世之用转向考据之实 251
三、经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与东汉以降训诂、考据学的积累为朴学兴起疏通了道路 262
四、康乾朝的盛世气象为朴学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 271
第八章 现代多元学术思潮的兴起 280
一、多元学术思潮:新旧学术思想的转型 281
二、现代多元学术思潮产生的内因 283
三、多元学术思潮产生的外缘 285
四、各种学术思潮崛起的原因 291
下编 学术思潮衰亡论 315
第九章 先秦子学思潮衰亡的原因 315
一、游学、养士土壤的消失 317
二、荀、韩文化政策取得主导地位 323
三、子学本身的缺陷 327
第十章 两汉经学思潮的衰落 332
一、战乱对汉代经学的摧残 333
二、郑学和王学对经学的“综合”及互争 334
三、经学博士的师法分化 338
四、“便辞巧说”泛滥成灾 344
五、经学教化的变味 348
六、经学趋向迷信 352
七、经学对封建政权的依赖性 356
第十一章 玄学思潮的消退 362
一、郭象的逍遥义为玄学发展划上句号 362
二、高僧支道林对逍遥义的超越 368
三、佛教的理论优势导致喧宾夺主 373
第十二章 晚唐佛教义学宗派的衰落 382
一、内因与外缘的双重打击使天台宗走向式微 383
二、法相宗衰落的原因 388
三、从“十玄门”理论的发展进程看华严宗的衰落 399
四、禅宗:佛学思潮衰退中的异军突起 403
第十三章 理学的衰变 410
一、理学独尊的确立 410
二、理学走向僵化 416
三、理学式微的内在原因 419
第十四章 明代心学思潮由盛而衰的历史境遇 428
一、心学与朝政:互动分析 428
二、心学的衰落:原因分析 439
第十五章 清代朴学思潮衰落的原因 447
一、从现实批判精神的丢失到远离社会实践而死寂 447
二、学隐之风不合变革的社会主题 460
三、学术缺陷造就的当然结局 468
主要参考书目 474
后记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