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 思想理论问题对话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集云,宋正民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60501214
  • 页数:204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一) 1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人民得到的实惠最多,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干部和群众中,常常听到许多不满的议论。有人用“怨声载道”来形容。对这个问题应怎样看? 1

〈2〉 谈到形势,一般说来没有人说不好。但一谈到具体问题,不少人就摇头。有人说我们国家这几年是“三小乱朝”:小偷小摸把治安搞乱了, 1

小商小贩把物价搞乱了,小官小吏把风气搞乱了。不管这种概括是否正确,但这几方面确实问题很多,这能说形势很好吗?形势好不好有个什么客观标准呢? 3

〈3〉 现在人们议论最多的是不正之风、社会治安、物价三大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是不是改革带来的,和改革是什么关系? 4

〈4〉对党风问题,大家意见很大,有人说现在的党风还不如50年代、60年代,甚至不如70年代,这问题怎么看?能不能说党风根本好转了? 6

〈5〉 过去提出几年实现党风根本好转,但到期并没有实现。主要经验教训是什么? 7

〈6〉 请谈谈党内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8

〈7〉 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生产力水平低,而人与人的关系好,社会风气好;现在生产力水平高了,党风、社会风气却越来越不好了,这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吗? 9

〈8〉 有人说,九年来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下降了。这种看法对不对? 10

〈 9〉 现在不正之风盛行,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总少不了逐步腐败。这是否也是一条规律? 12

〈10〉 “报告”指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感到社会治安情况并不那么好? 13

〈11〉 人们对物价上涨意见很大,为什么意见越多反而越上涨? 15

〈13〉 价格一调整,就人心惶惶,这个问题怎么看? 16

〈12〉 物价持续上升,为什么不多发工资补偿职工因涨价造成的损失? 16

〈14〉 过去我们国家是“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现在外债总额200多亿美元,为啥说现在形势比过去好? 18

〈15〉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邓小平同志作出了重大贡献。讨论中,大家说法很不一致,请讲一下,归纳起来,主要贡献是什么? 19

(二) 21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哪些质的规定性? 21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3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有些什么特点? 23

〈19〉 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根据是什么? 25

〈20〉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和“我国现在事实上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27

〈21〉 “报告”讲“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须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请具体谈谈这个问题。 28

〈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过程怎样? 30

〈23〉 请谈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31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那么又怎么理解它是符合国情,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呢?是否评价过早? 33

〈25〉 有人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不是理论上的创造,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本来都有初级阶段。这应如何解释? 35

〈26〉 在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和空想论的主要表现及其错误是什么? 36

〈27〉 有人说,提出初级阶段理论是为我国的落后状况辩护。应该怎样认识? 38

〈28〉 有人说, “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结果还是个初级阶段”,很丧气。对此,应怎样认识? 39

而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资本主义却是“垂而不死”。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马、恩关于生产力决定论的论述是不是错误的,起码是不实际的? 41

〈30〉 现在对社会主义的解释众说纷纭,变来变去,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 42

〈31〉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状况看,能否说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 44

〈32〉 为什么50年代时,大陆和台湾经济发展起点差不多,现在台湾成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大陆经济建设有无借鉴作用? 45

〈33〉 在我国,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可以超越,为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超越?作为衡量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生产力标准,在“能够超越”和“不能超越”的问题上如何统一? 46

〈34〉 为什么商品经济发展阶段不可逾越? 48

〈35〉 只有发展商品经济才能促进生产社会化、现代化,而苏联过去一直排斥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为什么人家的经济反而很发达? 50

被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东西,被当做‘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 51

〈37〉 十三大“报告”中说:“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个论断有没有前提条件? 52

〈38〉 “报告”提出的“努力建设民主政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53

〈39〉 怎样理解“在初级阶段,不安定因素甚多”? 55

〈40〉 “报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巨大的促进”,这表现在什么地方?有没有负效应? 56

〈41〉 十三大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都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58

〈4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什么关系? 59

〈43〉 “一个中心”的提法好,还是“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提法好? 60

〈44〉 赵紫阳同志说,两个基本点是统一的。这种统一表现在哪些方面? 61

〈4 5〉 两个基本点的统一比较容易理解,但有没有对立的一面。能不能说两个基本点是对立统一关系? 62

〈46〉 有的同志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纲”,坚持改革开放是“目”两者是纲目关系,有主有从。这种观点对吗? 64

〈47〉 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十二大提出的总任务和十三大提出的基本路线,有什么不同,怎样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66

〈48〉 什么是僵化观点?如何防止和克服僵化思想? 67

〈49〉 什么是自由化观点,如何防止和克服自由化思想? 67

〈50〉 为什么十三大“报告”说“克服僵化思想是相当长时期的主要任务”? 68

(三) 70

〈51〉 “报告”中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请具体解释一下这些提法的意思。 70

〈5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这是不是说同一生产力可以由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来支配,这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是否矛盾? 71

〈53〉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说,从现在起要再过六、七十年才能达到中等国家发展水平,时间是不是太长了? 73

〈54〉 今后,我们要发展,但人家也在发展,这个“中等发达”是指现在的水平,还是指将来的水平呢? 74

〈55〉 这个目标如能实现,届时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将是怎样呢? 74

〈56〉 本世纪末,在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基础上,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请问小康水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75

〈57〉 十三大“报告”提出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地位”,它的重要意义在哪里? 75

〈58〉 什么叫软科学?它包括哪些内容? 78

〈59〉 什么是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 78

〈60〉 根据十三大“报告”关于“积极推行住宅商品化”的精神,我国今年在全国进行住房制度的改革。请谈谈这项改革的意义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80

〈61〉 赵紫阳同志最近提出沿海地区要走国际大循环的发展道路。请问什么是国际大循环。为什么要走这条道路? 81

〈62〉 我国在经济发展战略方面,过去有些什么经验教训? 84

(四) 86

〈63〉 赵紫阳同志在“报告”中说:“为了加快和深化改革,必须加深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的科学理解”。怎样才算科学理解? 86

〈64〉 有人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东西越改越少,资本主义东西越改越多”。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 88

〈65〉 什么是股票?西方股票市场是怎样交易的? 89

〈66〉 赵紫阳同志在“报告”中说,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为什么要以这个理论为依据? 90

〈67〉 依照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进行改革,将把我国经济改成一个什么样子? 92

〈68〉 十三大“报告”中说:“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如何理解内在统一体制?这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说的:“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应该是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有没有区别? 93

〈69〉 现在资本主义从无政府状态向有计划和宏观控制方向发展,我们从过死的计划经济向扩大市场调节的商品经济发展,一个向“左”转,一个向右转,这能不能说两种不同制度在发展趋势上走上“趋同”? 94

〈70〉 如何理解“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从总体上来说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95

〈71〉 目前价格扭曲,市场不健全,能否按国家——市场——企业这一新的运行机制进行呢? 96

〈72〉 人们过去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其认识根源是什么? 96

〈73〉 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是否意味着全民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 97

〈74〉 关于两权分离,经典作家是怎样论述的? 98

〈75〉 目前股份制有多少形式,哪些姓“社”,哪些姓“私”? 99

〈76〉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现在讲了不少两权分离的好处,请问两权分离有没有副作用?如何看待这种副作用? 100

〈77〉 目前我国宏观间接控制机制还不健全,企业在获得经营自主权后,怎样抑制它的短期行为呢? 101

〈78〉 什么叫经济机制,经济机制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01

〈79〉 什么是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 102

〈80〉 “报告”指出,当前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什么是企业经营机制,怎样转变? 103

〈81〉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有什么区别?有人说这两种形式,实际上都把全民所有制变成了私有制。你对这个说法是怎样看的? 105

〈82〉 选择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标准,为什么只能是生产力?过去我们评价所有制优劣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107

〈83〉 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现在为什么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这是否意味着倒退? 108

〈84〉 马克思、思格斯说过,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就是:消灭私有制。我们社会主义搞了几十年,为什么现在又提出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呢?这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没有矛盾? 110

〈85〉 为什么说允许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一个重要成果? 111

〈86〉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对发展生产、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有好处,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它们总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这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没有矛盾? 113

〈87〉 私营经济是什么性质?发展私营经济算不算补资本主义课? 114

〈88〉 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有什么区别?现在有的个体经济雇工越来越多,有的雇工十多人,有的雇工几十人,还能叫个体经济吗? 115

〈89〉 在私营企业中,工人是否还处于主人翁的地位?如果是,这个地位如何体现?这些企业中党团组织的活动与全民企业是否相同?为什么? 116

〈90〉个体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出现两级分化? 117

〈91〉 如何看待个体经济的雇工问题? 117

〈92〉 社会主义条件下,私营企业雇工和资本主义制度下雇工有什么区别? 118

〈93〉 私营经济采取雇工经营,实际上存在着剥削,这同中央文件上说的我国已消灭了剥削制度,不是自相矛盾吗? 118

〈95〉 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涉及到所有制关系的调整,同样是全民所有制,不同国家却可以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与社会所有制的不同形式,请问二者有什么区别? 119

〈94〉 共产党员能不能雇工? 119

〈96〉 十三大“报告”指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其他分配方式指的是哪些?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原则?实行这样的分配原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论断在局部上是错误的? 121

〈97〉 “报告”讲到非劳动收入时说: “只要是合法的,就应当允许”。怎样才算是合法的?能不能把私营企业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取得的非劳动收入,叫按资分配或劳动力价值分配? 122

〈98〉 请谈一下非劳动收入与剥削收入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23

〈99〉 什么叫有价证券,社会主义有价证券同资本主义有价证券的区别在哪里? 124

〈100〉股息和红利能不能叫按劳分配的延伸? 125

〈101〉股息和红利是不是剥削? 126

〈102〉今后个人投资的数量将会随着股份制的实行越来越多,靠食利生活的人也必然日益增多,是否会使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形成一个食利阶层? 126

〈103〉”报告”中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明,消费膨胀势必导致国民经济失去活力,请举例加以说明。 127

〈104〉既然消费的增长持续超过生产的增长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不健康现象,国外又有那么多的经验教训,我们为什么一直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 128

(五) 130

〈105〉怎样理解“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这句话?发展商品经济和建设民主政治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130

〈106〉为什么政治体制改革要晚于经济体制改革,是不是因为后者遇到困难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131

〈107〉怎样评价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究竟有什么弊端? 132

〈108〉“报告”讲到“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面临复杂的社会矛盾”,究竟指哪些矛盾? 134

〈109〉怎样理解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是有限的? 135

〈110〉为什么说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 137

〈111〉党政分开和党政分工的提法哪个更科学? 138

〈112〉在改革、开放中,特别需要加强党的领导,为什么这个时候却提出党政分开? 138

〈113〉党政分开后,会不会形成党政“两张皮”? 139

〈114〉党政分开究竟分到哪一级,分到什么程度为好? 140

〈115〉党政分开后,党处于怎样的地位,并起什么作用? 140

〈116〉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句话是否过时,如果没过时,它怎样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141

〈29〉 马、恩设想,社会主义首先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但实际上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都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取得的, 141

〈117〉党政分开后,党不管具体工作,不抓经济,不抓生产,如何坚持一个中心? 142

〈118〉党政分开后,党的职权范围明显缩小,职权小与加强党的领导的关系如何理解? 142

〈119〉党政分开后,党委书记权小了,说话没人听,怎样实现党的领导? 143

〈120〉党政分开后,党的主张如何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 144

〈122〉党政分开后,基层党组织只管党的自身建设,党员只有尽义务和业余时间开会、上党课,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有多少党员会有积极性? 145

〈121〉党政分开后,党的基层组织的支部书记改为兼职,这是不是又是党政不分? 145

有多少群众会要求入党?有多少党员愿意兼任支部书记?基层单位党的领导能否体现和加强? 146

〈123〉党政分开后,基层党组织怎么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如果保证监督失效,怎样坚持党的领导? 148

〈124〉党政分开后,思想政治工作由谁来抓? 149

〈125〉思想政治工作要人去做,企业党委部门大量精减压缩,行政干部抓生产,怎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50

〈126〉党政分开以前,企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党委;党政分开以后,权力又集中于厂长(经理),这怎么理解? 151

〈127〉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后,厂长(经理)个人决定副厂长、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的人选,这和家长制有什么区别? 151

〈128〉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搞一言堂,一人说了算怎么办? 153

〈129〉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会不会助长不正之风的发展。 154

〈131〉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那么不通过组织领导,政治领导靠什么来实现? 155

〈130〉中共中央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是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55

〈132〉在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人民团体和其他非党组织的经过选举产生的领导机关中的党组,其职能是什么? 156

〈133〉党给国家政权机关推荐干部,这些机关不要怎么办? 157

〈134〉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克服官僚主义?实行党政分开后,是否党和国家机关中就不产生官僚主义呢? 158

〈135〉机构改革,过去搞过多次,总是越精简越多,这里的经验教训是什么?这次能改好吗? 160

〈136〉党管干部的原则还要不要? 162

〈137〉请具体介绍一下什么是国家公务员制度,我国采取这种制度有些什么好处? 162

〈138〉延安时期,我们的经济文化条件很差,为什么那个时候党内外还有很好的民主空气呢? 165

〈139〉搞好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破除哪些陈旧观念? 166

(六) 170

〈140〉新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70

〈141〉商品经济原则允许不允许向思想政治领域渗透? 171

〈142〉十三大“报告”为什么要提出共产党员必、须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 172

〈143〉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也是共产党人的党性特征之一? 173

〈144〉现阶段共产党员办私营企业雇工,是不是在搞剥削?是否违反了党章规定? 174

〈145〉雇工的私营企业经营者可以入党吗? 176

〈146〉对党的建设进行改革的根据是什么? 177

〈147〉应该怎样改革党的自身建设? 178

〈148〉怎样从严治党? 178

〈149〉十三大提出“从严治党”,反对各种腐败现象的有力措施是什么? 179

〈150〉目前党内存在的“小党员大处理,大党员小处理,特殊党员不处理”的现象如何解决? 180

〈151〉地方党的领导犯了错误,有上级或中央随时追究责任,总书记犯了错误,谁来及时追究责任? 181

〈15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理论究竟有哪些新发展? 182

〈153〉当前党的建设上不适应新形势的陈旧观念是什么? 183

(七) 187

〈15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需要有新的大发展是现时代的大趋势? 187

〈155〉 “报告”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作了简明的概述。请具体谈谈这个问题。 190

〈156〉“报告”指出,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抛弃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 191

必然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必然要根据新的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到新的发展。”对于这里讲的“三个必然”应该怎样理解? 191

〈157〉请谈谈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193

〈158〉怎样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194

〈159〉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97

〈160〉怎样理解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的,坚持生产力标准, “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 198

〈161〉怎样理解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观点?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