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国际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凤岐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5819224
  • 页数:431 页
图书介绍:暂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国际化》简介

第一章 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基本回顾 1

1.1 中国金融改革的基本回顾 1

1.1.1 金融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1

1.1.2 建立了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4

1.1.3 初步建立了间接调控为主的金融宏观调整体系 6

1.1.4 外汇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 8

1.1.5 金融法制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10

1.2 中国金融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 11

1.2.1 现代银行体系的发育 11

1.2.2 金融市场发育状况分析 13

1.2.3 保险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5

1.2.4 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体制的形成 17

1.3.1 中国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状况 19

1.3 中国金融国际化回顾与展望 19

1.3.2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状况 21

1.3.3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状况 23

1.3.4 中国保险业国际化 23

1.3.5 国际资本流动 24

1.4 中国金融发展展望 24

1.4.1 中国将进一步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 24

1.4.2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25

1.4.3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 26

1.4.4 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心和发展方向 29

第二章 中国银行业改革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 33

2.1 中国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回顾 33

2.1.1 中国银行业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 33

2.1.2 中国国有银行的制度特征 36

2.2 中国银行业改革模式研究 37

2.2.1 国有银行与现代商业银行运作模式的差异分析 38

2.2.2 国有银行改革的模式比较 41

2.2.3 国有银行改革的模式选择与政策思路 44

2.3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48

2.3.1 关于不良信贷资产问题 48

2.3.2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问题 50

2.3.3 关于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外部环境问题 51

2.4 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选择 54

2.4.1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思考 54

2.4.2 战略规划与实施策略 56

2.4.3 将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推进发展的战略重点 58

2.4.4 现实区位市场战略选择 58

2.4.5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 61

3.1.1 风险、风险管理释义 65

第三章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研究 65

3.1 商业银行与风险管理 65

3.1.2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66

3.2 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现状分析 71

3.2.1 银行风险类型及特点 71

3.2.1 风险成因探究 77

3.3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失控辨析 79

3.3.1 影响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的外部因素 79

3.3.2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的机制障碍 82

3.4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机制设计 84

3.4.1 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85

3.4.2 建立有利于激励与约束的运行管理机制 86

3.4.3 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经营市场化 92

4.1 必要性分析 97

4.1.1 银行国际化的内容界定 97

第四章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97

4.1.2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必要性 101

4.2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滞后性分析 103

4.2.1 经济国际化与银行国际化--宏观分析 103

4.2.2 国际化与制度转轨的比较--微观条件 105

4.2.3 关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评估结论 106

4.3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环境评估 106

4.3.1 综合环境评估 106

4.3.2 全球银行业市场特征评估 107

4.3.3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内部条件 109

4.3.4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分析 110

4.4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112

4.4.1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渐进式特征分析 113

4.4.2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地域扩展战略 115

4.4.3 银行国际化的组织战略调整 119

4.4.4 银行国际化的业务拓展战略 123

4.4.5 构建适应银行国际化的金融监控体系 126

4.5 银行业国际化应该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33

4.5.1 正确认识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134

4.5.2 正确认识国有大银行国际化与民营中小银行国际化的关系 136

4.5.3 正确认识中国银行国际化与引进外资银行的关系 136

4.5.4 正确认识银行国际化发展与加强银行监管的关系 137

第五章 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 139

5.1 证券公司的发展与规范 139

5.1.1 证券公司的发展概况 139

5.1.2 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 141

5.1.3 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方向 142

5.2 信托投资公司的发展与规范 148

5.2.1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概况 148

5.2.2 我国信托业存在的问题 150

5.2.3 信托业的规范发展 152

5.3 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与规范 157

5.3.1 金融租赁公司发展概况 157

5.3.2 我国租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58

5.3.3 我国租赁业的规范发展 161

第六章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国际化 165

6.1 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回顾 165

6.1.1 市场规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165

6.1.2 中介机构和投资者队伍迅速扩大 167

6.1.3 证券市场的技术和交易基础设施迅速发展 167

6.1.4 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法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168

6.1.5 全国性的证券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168

6.2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主要作用 169

6.2.1 筹集资金,支持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169

6.1.6 市场功能逐渐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169

6.2.2 有助于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170

6.2.3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170

6.2.4 促进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 171

6.3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状况 172

6.3.1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 172

6.3.2 我国利用国际证券市场筹资的主要形式 177

6.3.3 我国国际证券筹资的条件和程序 182

6.3.4 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发行条件和审批程序 184

6.3.5 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发行条件和审批程序 187

6.4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监管和规范 190

6.4.1 国际市场筹资必须加强监管与规范 190

6.4.2 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基本前提 192

6.5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展望与探讨 194

6.5.1 我国短期不能对外开放证券市场 194

6.5.2 证券市场国际化面临的现实问题 195

6.5.3 积极、稳妥地推进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197

第七章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与国际化 201

7.1 经济发展与市场化改革催生出的中国保险业 202

7.1.1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 202

7.1.2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内在动因 205

7.2 促进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潜在有利因素 210

7.2.1 保险需求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提高 210

7.2.2 保险需求将伴随着体制变迁而得到迅速提高 212

7.2.3 保险需求将伴随着人口状况的变化而迅速提高 213

7.2.4 保险需求将伴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而迅速提高 215

7.3 中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及其成因 216

7.3.1 风险总量增大与消费者风险及保险意识滞后的矛盾 216

7.3.2 风险种类繁多与险种单一的矛盾 217

7.3.3 寿险的强投资需求与弱资本市场的矛盾 219

7.3.4 业务迅速扩张与人才匮乏的矛盾 222

7.3.5 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与监管力量薄弱的矛盾 224

7.4 中国保险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挑战 226

7.5 世界保险业的发展潮流及其经济背景 228

7.5.1 全球一体化与自由化 229

7.5.2 保险业的横向扩展 229

7.5.3 变革与创新浪潮 231

7.6 世纪之交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主题 233

第八章 中国的货币化与金融深化 242

8.1 中国金融深化程度的判断 242

8.1.1 金融深化理论 242

8.1.2 货币化理论与中国的货币化 243

8.1.3 中国的金融机构发展 248

8.1.4 中国的利率与汇率 249

8.2.1 中国金融增长与经济自由化 251

8.2 中国金融增长的原因分析 251

8.2.2 金融增长与财富分配 253

8.2.3 银行不良资产与M2/GDP 254

8.3 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效应分析 256

8.3.1 中国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储蓄增长 256

8.3.2 金融自由化的投资效应、就业效应与收入效应 257

8.3.3 金融深化进程与资源配置效率 261

第九章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 265

9.1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调整 265

9.1.1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起点 265

9.1.2 1978~1996年间银行利率的调整 266

9.1.3 1996年以后银行利率的调整 272

9.2.1 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放开 275

9.2 利率放开与市场利率的形成 275

9.2.2 国债市场利率的放开 276

9.2.3 市场利率与黑市利率 277

9.2.4 全面放开利率的可能性 278

9.3 利率市场化的步骤选择 278

9.3.1 经济市场化的顺序 279

9.3.2 以往的利率放开顺序 279

9.3.3 利率进一步市场化的步骤选择 280

第十章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可行性研究 285

10.1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285

10.1.1 缓解资金供求矛盾 285

10.1.2 对降低银行系统风险的贡献 286

10.1.3 解决企业信用不足和融资需求大的矛盾 288

10.1.4 对解决中国企业间“三角债”的贡献 288

10.1.6 对基础建设投资的贡献 289

10.1.5 对启动国内消费的贡献 289

10.1.7 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 290

10.2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可行性分析 291

10.2.1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可行性 291

10.2.2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推行的难点 296

10.3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主攻方向 306

10.3.1 试验地区的选择 306

10.3.2 试验品种的选择 309

10.3.3 信用评级与金融担保体系的建设 310

10.3.4 改革法律、税务、管理体制 312

第十一章 中国外汇体制改革及人民币国际化 314

11.1 中国的外汇体制:渐进的改革与有序的开放 314

11.1.1 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历程 314

11.1.2 中国外汇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319

11.1.3 中国外汇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321

11.1.4 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323

11.2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325

11.2.1 货币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 325

11.2.2 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 330

11.3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337

11.3.1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337

11.3.2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339

11.3.3 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影响 342

11.3.4 货币国际化的模式 344

11.3.5 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 346

第十二章 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的资金循环 350

12.1 实物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变动依存关系 351

12.1.1 GDP与货币供给(M2)的变化 351

12.1.2 投资储蓄与资金余缺分析 356

12.1.3 资金余缺与国际收支平衡 358

12.2 非金融部门的资金盈余或不足分析 364

12.2.1 居民部门 365

12.2.2 非金融企业部门 367

12.2.3 政府部门 369

12.2.4 国外部门 373

12.3 广义金融市场分析 377

12.3.1 金融机构资金筹集与使用的结构变化 378

12.3.2 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 380

12.3.3 金融政策的波及效果 382

12.4 问题的归纳及今后的展望 384

12.4.1 把握实物经济与货币供给的数量比率关系 384

12.4.2 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 385

12.4.3 进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385

12.4.4 促进政府经济行为的效率化 385

12.4.6 整顿金融机构,完善市场机制,健全经济秩序及金融制度,提高金融政策的效果 386

12.4.5 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与宏观决策的战略性调整 386

第十三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 387

13.1 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的内在逻辑 387

13.1.1 金融市场失灵:金融监管的内在根源 388

13.1.2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 394

13.2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 401

13.2.1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 401

13.2.2 中国金融监管的问题和症结 404

13.3 构建网络型金融监管体系 409

13.3.1 网络型监管体系的概况 410

13.3.2 建立网络型监管体系的工作重点 411

13.4 中国金融监管手段的选择 415

主要参考文献 422

后记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