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念海著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1981
  • ISBN:11002·574
  • 页数:487 页
图书介绍: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的侵蚀与堆积(上篇) 1

黄河中游的侵蚀与原的变迁 1

一、原的古今差异 1

白寿彝教授序 1

地图 4

一、甘肃省庆阳县董志原地形图 4

二、陕西省富县洛县川洛河和葫芦河之间地形图 5

二、沟壑的形成和发育 6

自序 7

三、陕西省淳化县梁武帝村与泾阳县云阳镇间地形图 7

四、山西省平陆芮城两县间闲原地形图 8

一、陕西省延长县白家川附近沟壑图 9

插图 9

五、山西省咸阳市窑店镇东北地形图 10

六、关中西部积石原南侧地形图 11

七、陕西省洛川县旧城村图 13

八、陕西省神木县杨家城明长城与沟壑图 14

三、山西省方山县大武镇玉皇阁大柱图 16

二、山西省方山县峪口公社南村古城内的沟图 16

九、山西省方山县南村古城地形图 17

三、原的切割破坏 18

十、甘肃省庆阳县西峰镇东北唐彭原城旧址地形图 19

十一、甘肃省庆阳县董志原上董志镇形势图 22

十二、山西省西南部峨嵋原图 24

四、原、梁、峁的变迁 25

十三、山西省西南部峨嵋原上稷王同南北大沟图 26

十四、陕西省定边县铁角城西南长城原图 31

十五、陕西省关中中部咸阳原地形图 32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的侵蚀与堆积(下篇) 34

黄河下游的堆积 35

一、黄河河床的增高和淤塞 35

(一) 今黄河以北故河道的河床 36

地图 38

一、河北省大名县附近黄河故道图 38

一、河南省濮阳县新习公社湾子大队金堤图 39

插图 39

二、河南省濮阳县附近黄河故道图 40

(二) 今黄河以南故河道的河床 46

(三) 黄河下游支流支津的河床 55

二、湖泊的淤平 58

三、城池的湮没 63

二、河南省开封市北柳园口附近黄河堤图 65

三、山东省巨野县永丰塔图 69

四、丘陵的沉沦 70

五、平原地势的高起 74

三、山东省曹县县城图 77

四、河南省杞县县城图 78

五、山东省金乡县县城图 79

六、土壤的变化 82

历史时期黄河在中游的侧蚀 85

一、山陕陕峪间河段的侧蚀 86

(一) 河曲县城与巡镇 87

一、山陕峪谷间黄河图 88

地图 88

(二) 偏关河曲两县的明长城 89

二、山西省偏关、河曲两县明长城图 90

一、山西省河曲县赵家口为黄河侧蚀的长城残迹图 91

插图 91

三、山西省河曲县唐家会附近长城及黄河图 92

二、山西省河曲县黄河中的娘娘滩和太子滩图 94

(三) 保德县东关及其附近沿河一些村庄 95

四、山西省保德县和陕西省府谷县间黄河图 96

(四) 柳林县孟门和绥德县枣林坪 100

五、山西省柳林县孟门公社附近黄河图 101

二、龙门以南河段的侧蚀 102

(一) 龙门的展宽 102

六、龙门潼关间黄河图 103

三、龙门黄河图 104

(二) 梁山的崩塌 104

(三) 韩城县的魏长城 105

七、陕西省韩城县东少梁原魏长城与黄河河谷图 106

八、陕西省韩城县城南城北两村间魏长城与黄河河谷图 108

(四) 汾河口和汾阴脽、宝鼎城 109

九、山西省万荣县庙前村和宝鼎镇附近黄河图 111

十、汾河流入黄河处图 114

(五) 吴王渡和夏阳城 119

十一、山西省临猗县吴王渡附近黄河图 120

(六) 蒲州城 122

十二、山西省永济县蒲州城附近黄河图 123

(一) 阌乡、灵宝、陕县三个旧县城 129

三、潼关三门峡之间河段的侧蚀 129

十三、三门峡东西黄河图 130

十四、河南省灵宝县阌乡镇附近黄河图 132

十五、河南省灵宝县城附近黄河图 135

十六、旧陕县城附近黄河图 137

(二) 永乐镇和茅津渡 138

四、孟津及其以下河段的侧蚀 139

(一) 孟津老城和刘秀坟 139

十七、河南省孟津县以下黄河图 140

(二) 成皋故城 143

十八、河南省孟津县刘秀坟和孟津老城黄河图 144

五、广武山北坡的变迁 145

(一) 敖山的崩隳和东西广武城的残破 146

十九、广武山下黄河图 146

四、河南省荥阳县西北广武山及鸿沟图 149

(二) 汴水分黄地点的变迁 149

二十、汉王城和楚王城城址图 150

(三) 广武山北汴河故道的被夺 153

(四) 河阴县城的沦没 154

(五) 春秋时期的济水下游并非黄河 156

(六) 广武山北侧的变迁与黄河在下游的改道 158

历史时期黄河在中游的下切 159

一、明清之际靖远县引黄河水入城的渠道的湮塞 160

一、甘肃省靖远县城附近地形图 162

地图 162

二、北魏初年青铜峡北旧渠口的下移 163

三、内蒙古中南部黄河沿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河水的高差 165

二、内蒙古中南部黄河沿岸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图 167

三、内蒙古清水河县浑河口以下至准格尔旗东南黄河图 168

插图 169

一、山西省保德县城附近黄河河谷剖面图 169

四、府谷县城宋代的水门与明清时期东门外的控远门的位置 169

四、陕西省府谷县黄河图 170

五、壶口位置的推移 172

二、壶口黄河河谷及壶口瀑布图 173

六、潼关古城的迁徙 176

五、潼关旧城附近形势图 177

三、潼关旧城东黄巷坂及其北的黄河图 178

四、潼关旧城西禁沟图 178

七、旧陕县城与陕县故城北的河岸 180

六、陕县旧城附近形势图 181

五、河南省三门峡市附近黄河河谷剖面图 183

八、黄河中游一些河段的河床增高 184

六、山西省永济县蒲州城西城门洞图 185

论泾渭清浊的变迁 189

一、有关泾渭清浊的论点 189

一、陕西省高陵县泾渭堡东北泾渭两河会流处图 192

二、泾渭两河流域自然条件的同异 192

插图 192

泾河渭河流域图 194

地图 194

二、陕西省泾阳县张家山泾河出山口图 196

三、陕西省宝鸡县宝鸡峡渭河出山口图 196

(一) 春秋时期的泾清渭浊 199

三、泾渭清浊的历史演变 199

(二) 战国后期至魏晋时期的泾浊渭清 201

四、陕西省泾阳县王桥公社船头大队郑国渠暗洞引水口图 201

(三) 南北朝时期的泾清渭浊 204

(四) 隋唐时期的泾浊渭清 206

(五) 唐代以后的泾清渭浊 208

周原的变迁 214

一、锦绣的周原 214

插图 215

一、从西观山上南望周原图 215

地图 216

周原地区略图 216

三、陕西省扶风县双庵龙山文化遗址图 217

二、陕西省扶风县东关?河图 217

二、周人与周原 217

四、陕西省扶风县西观山龙泉图 222

五、陕西省扶风县正在发掘中的云塘村周人制骨作坊图 223

三、周原的切割 224

六、陕西省武功县石灰店子村西漆水河岸旁高崖及大路图 226

七、周人居住中心地区的刘家沟图 228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 232

一、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森林 233

二、秦汉魏晋北朝时代的森林 247

地图 248

一、西周春秋战国时代黄河中游森林分布图 248

三、唐宋时代的森林 261

二、秦汉魏晋北朝时代黄河中游森林分布图 262

四、明清以来的森林 279

三、唐宋时代黄河中游森林分布图 280

四、明清时代黄河中游森林分布图 302

五、余论 303

(一) 论以木柴作燃料对于森林的破坏 303

(二) 论森林的破坏和黄河一些支流清浊的变迁 305

论两周时期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 314

一、两周时期的黄河流域 314

两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图 316

地图 316

二、两周时期黄河中游的原隰 319

(一) 黄河中游的原 320

(二) 原下的隰 324

(三) 原隰之间的坂以及丘陵等地形 325

三、两周时期黄河下游的山与丘 327

四、两周时期黄河流域的河谷与湖泊 332

(一) 黄河中游的河谷 332

(二) 沮洳地和地下水 334

(三) 分布于黄河流域的湖泊 339

五、战国时期有关黄河流域土壤的记载 343

六、两周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 348

七、两周时期黄河流域的植被 351

由历史时期黄河的变迁探讨今后治河的方略 356

一、见于记载最早的黄河流域 356

二、频繁的河患的河患的症结 360

三、黄河长期相对安流的原因 363

四、黄河中游植被的破坏与河患的加速 373

五、历代的治河方略 380

六、今后治河刍议 385

论《禹贡》的著作年代 391

一、徐州的菏水是《禹贡》成书年代最早极限的标志 392

二、《禹贡》九州与战国前期的形势 397

(一) 《禹贡》九州和《孟子》所说的“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398

(二) 《禹贡》九州与《吕氏春秋》九州 400

(三) 《禹贡》的冀州和晋国 403

三、由河水流经的地方论《禹贡》的著作年代 404

四、《禹贡》的成书当出于魏国人之手 407

五、禹都和魏都 410

六、《禹贡》的撰述与梁惠王的霸业 412

与辛树帜先生论《禹贡》书 416

附:辛树帜先生复书 426

黄河中游战国及秦时诸长城遗迹的探索 435

一、魏国的西长城 436

一、魏国西长城图 437

地图 437

一、陕西省华阴县西关村原朝阳、型仁两堡间的魏西长城遗迹图 439

插图 439

二、陕西省大荔县党川村北魏西长城遗迹及长城东侧的长城沟图 440

三、陕西省韩城县城南村魏西长城及其墩台图 441

二、秦“堑洛”的长城 444

二、洛河下游秦长城图 445

四、陕西华阴庙东东城子东北秦长城遗迹图 447

三、洛河中游的秦长城 450

四、秦昭襄王时所筑的长城 453

三、秦昭襄王时长城图 457

五、甘肃省渭源县七里分社唐家河秦长城遗迹图 458

六、甘肃省渭源县城壕山顶秦长城遗迹图 459

五、秦始皇时所筑的长城的西段 461

四、秦始皇时长城西段图 463

七、甘肃兰州秦长城遗迹图 465

八、陕西省大荔县沙苑图 467

附论: 467

一、论魏西长城并未横越沙苑,洛河以南也没有魏国的长城 467

二、论沙苑东北的秦长城 469

鄂尔多斯高原东部战国时期秦长城遗迹探索记 471

一、巴龙梁上 472

地图 473

鄂尔多斯高原东部秦长城遗迹图 473

插图 474

一、内蒙古准格尔旗纳林塔公社东会川西秦长城遗迹图 474

二、内蒙古准格尔旗暖水镇西北巴龙梁上秦长城遗迹图 475

三、内蒙古准格尔旗暖水镇西北巴龙梁上秦长城遗迹为降不冲断部分图 476

四、内蒙古准格尔旗暖水镇巴龙梁上秦长城内侧土堆上残砖、残瓦、残瓦当、残瓦缶及其花纹图 478

二、纳林镇的故城 479

三、点素脑包 482

五、内蒙古准格尔旗公益盖梁上点素脑包秦长城遗迹及残瓦图 483

四、十二连城 484

五、余论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