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第一章 建国以来郊区农业生产战线上的主要成就 3
第一节 改土治水,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3
一、从上海自然条件看改土治水的必要性 3
(一)雨水充足,但变率较大 3
(二)地势坦荡,但土地低湿 8
(三)河网稠密,但排水不畅 13
二、建国以来水利建设的主要成就 16
(一)培修堤塘,抵御洪水高潮 17
(二)疏河建闸,改善排灌条件 18
(三)改土治水,建设高产稳产农田 19
(四)发展机电排灌,夺取农业丰收 20
第二节 围垦滩地,建立国营农场 21
一、滩地淤涨的基本情况 21
(一)江中沙洲 21
(二)南汇东面滩地 22
(三)奉贤南面滩地 23
二、与江海争地,建立国营农场 23
第三节 发展社队工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25
第四节 改革耕作制度,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 27
一、改革耕作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增长 27
(一)发展双季稻与三熟制的热量、水分与光照条件 27
(二)耕作制度的改革与粮食产量的增长 28
二、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探索高产规律 30
第一节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 34
第二章 农业生产和布局 34
第二节 粮食作物 38
一、双季稻种植普遍 40
二、夏粮作物播种面积迅速扩大 41
三、大豆与秋杂粮在播种面积构成与地区布局上的变化 43
第三节 棉花与油菜 44
一、棉花 44
二、油菜 50
第四节 蔬菜 51
一、蔬菜生产基地的建立与布局 52
(一)常年固定菜田 52
(二)季节性菜田 54
(一)大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55
二、发展蔬菜生产的若干重要措施 55
(二)广泛开辟肥料来源 56
(三)立足淡季,解决淡旺矛盾 57
第五节 畜牧业 57
第六节 林业 62
第七节 渔业 65
一、淡水渔业 65
二、海洋渔业 67
第三章 进一步发展郊区农业生产的若干问题 69
第一节 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建设高产稳产农田问题 69
一、整顿骨干河道,改善引排条件 69
(一)上、嘉、宝和近郊蔬菜区 71
(二)川、南、奉地区 71
(三)江中沙岛地区 73
二、加固江海堤塘,确保市郊安全 74
(四)金、青、松地区 74
三、搞好以改土治水、降低地下水位为中心的园田化建设 75
四、治理“三废”,保护环境 78
第二节 金、青、松低洼地的改造与利用问题 80
一、上海郊区低洼地的分布及其特征 80
(一)水高田低,易洪易涝 83
(二)地下水位高,土壤肥效低 83
二、建国以来低洼地改造的进展和金、青、松地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84
(一)缺乏一个通畅的排水系统 86
(二)圩堤标准低 86
三、进一步改造和利用金、青、松低洼地的几个问题 87
(一)搞大包围,分片治理 87
(四)园田化建设进展缓慢,旧貌改变不快 87
(三)工程不配套 87
(二)搞好工程配套,进行园田化建设 88
(三)深耕改土,水旱轮作 88
(四)正确处理农田与水面之间关系,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89
第三节 滩地围垦与盐土改良问题 90
一、滩地农业利用的自然条件分析 90
二、滩地的合理围垦 91
三、滩地的盐土改良 92
(一)整治引水、排水骨干河道,增辟入江入海口门 93
(二)因地制宜确定条田宽度,疏浚加深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 94
(三)合理的耕作措施 95
(四)广辟肥源,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 96
第四节 进一步充分利用水面资源,发展淡水渔业问题 98
一、进一步建立淀山湖区淡水渔业基地和开发利用长江河口水产资源 99
(一)进一步建立淀山湖区淡水渔业基地 99
(二)进一步开发长江河口淡水渔场 100
二、因地制宜,建设高产稳产内塘养鱼基地 105
(一)青浦西部低洼湖荡地区 105
(二)崇明岛西部和北部滩地 105
(三)南汇、奉贤沿海滩地 106
三、认真落实水面政策,正确处理渔农矛盾,发动农民养鱼 107
四、结合连家渔船改造,合理改变渔业人口与水面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状态 108
(一)养鱼水面日益缩小,传统渔场受到破坏 109
(二)洄游性经济水产品大幅度减产 109
五、防止水域污染,保护水产资源 109
(三)内河定居性鱼类、贝类和河虾大量减少 110
(四)鱼种放养数不断增加、产量增长不显著;污染也引起鱼苗和成鱼大量死亡 110
第五节 粮田三熟制的巩固和发展问题 110
一、近年来“两水一旱”三熟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10
(一)三熟单产,不高不稳 110
(二)茬口衔接,季节紧张 113
(三)需肥增加,供肥不足 114
(四)农本上升,收入不增 114
二、耕作制度的改革必须因时、因地制宜 115
三、现阶段郊区粮田其他形式耕作制度的比较分析 118
(一)“两旱一水”三熟制 118
(二)绿肥、双季稻三熟制 119
(三)三麦、单季稻两熟制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