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如何? 1
目录 1
第一章 概论 1
1.《伤寒论》的作者是谁?其生平事迹如何? 1
2.《伤寒论》成书的时代背景如何? 1
3.简述《伤寒论》的版本流行情况。 1
8.试述《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 2
5.试述《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2
6.“伤寒”的涵义是什么? 2
7.试述《伤寒论》六经的基本概念。 2
11.试述阳明病的辨证概况。 3
9.《伤寒论》六经辨证与《素问·热论》六经分证有何异同? 3
10.试述太阳病的辨证概况。 3
15.试述厥阴病的辨证概况。 4
12.试述少阳病的辨证概况。 4
13.试述太阴病的辨证概况。 4
14.试述少阴病的辨证概况。 4
17.试述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5
16.历代医家对《伤寒论》六经有哪些代表性的看法?我们应如何认识? 5
20.六经辨证中是如何体现寒热辨证的? 6
18.六经辨证中是如何体现阴阳辨证的? 6
19.六经辨证中是如何体现表里辨证的? 6
23.何谓六经病证的传变? 7
21.六经辨证中是如何体现虚实辨证的? 7
22.试述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7
28.试述伤寒六经的表里先后治法。 8
24.决定疾病传变与否有哪些主要因素?其传变规律性如何? 8
25.什么叫做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误治传、首尾传?对上述传变内容应当如何认识? 8
26.什么是合病、并病、直中? 8
27.六经病证的治则如何? 8
31.如何理解太阳病提纲证? 9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9
29.太阳的生理功能如何? 9
30.太阳的病理概况如何? 9
35.如何理解“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10
32.什么是太阳“温病”?太阳“温病”误治有哪些变证? 10
33.如何辨别外感病的阴阳属性? 10
34.在辨别外感病阴阳属性时,如何去认识其一般性和特殊性? 10
39.应如何理解“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
36.“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意味着什么? 11
37.“行其经尽”及“欲作再经”应如何理解? 11
38.如何理解六经欲解时? 11
43.如何理解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2
40.太阳中风证的证候、病机如何? 12
41.太阳中风证的治法、方药如何?并述明其方义。 12
42.桂枝汤的煎服法如何?其有什么临床实际意义? 12
47.刺风池、风府为什么能解太阳之邪? 13
44.第13条和第2条相比,彼言脉缓,此言头痛,应如何理解? 13
45.如何理解“阳浮而阴弱”及“荣弱卫强”? 13
46.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机理如何?应怎样处治? 13
52.“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如何辨其属表属里? 14
48.太阳中风证为什么会发生浮弱之脉? 14
49.伤寒发汗后,表证不解,应如何处治? 14
50.太阳病未解为何不可使用下法? 14
51.太阳病,误下后,其脉仍浮者,说明什么?应如何处治? 14
57.桂枝汤除治疗太阳中风证外可否治疗杂病?试举例言之。 15
53.“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机理如何?应怎样处治? 15
54.“病常自汗出者”为什么可用桂枝汤治疗? 15
55.病者“常自汗出”为什么还要复发其汗? 15
56.既“脏无他病”为何“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应如何治疗? 15
61.服桂枝汤吐者为何不可与桂枝汤?若误服之会有何变证? 16
58.桂枝汤有哪些禁例?简述其原因所在。 16
59.太阳病,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为何不可与桂枝汤? 16
60.酒客病为何不可与桂枝汤?若误服之会有何变证? 16
66.“太阳病,下之微喘者”,其治疗何以与“喘家作”同法? 17
62.桂枝加葛根汤证的证候、病机如何? 17
63.桂枝加葛根汤由哪些药物组成?其方义如何? 17
64.何谓“喘家作”?其证候、病机如何? 17
6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由哪些药物组成?其方义如何? 17
71.桂枝加附子汤由哪些药物组成?其方义如何? 18
67.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之喘与麻黄汤证之喘应如何鉴别? 18
68.如何鉴别太阳病下后喘症的虚实? 18
69.“太阳病,下之微喘”与“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有何不同? 18
70.桂枝加附子汤证的证候、病机如何? 18
76.太阳病本有恶寒,下之后“微寒”者,何以要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疗? 19
72.桂枝加附子汤证阳气虽伤,而阴液亦显不足,为何但以扶阳解表为法? 19
73.桂枝去芍药汤证的证候、病机如何? 19
74.桂枝去芍药汤由哪些药物组成?其方义如何? 19
7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及方义如何? 19
80.麻黄汤证的证候、病机如何? 20
77.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的证候、病机如 20
何? 20
78.麻黄汤证与桂枝新加汤证均有身痛,应如何区别? 20
79.在太阳篇桂枝汤证及其兼证中有哪些不同脉象?其机理如何? 20
84.麻黄汤证以浮紧为典型脉象,何以51条“脉浮”,52条“脉浮数”又皆宜麻黄汤? 21
81.麻黄汤由哪些药物组成?其方义如何? 21
82.前人谓桂枝汤证恶风,麻黄汤证恶寒,二者以恶风寒为辨,对其应如何认识? 21
83.服麻黄汤为何不须“啜粥”?既不须“啜粥”何以又云“覆取微似汗”? 21
88.论中既云“衄乃解”,为何又云“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22
85.“喘而胸满”为何宜麻黄汤? 22
86.37条以“脉浮细而嗜卧”、“胸满胁痛”、“脉但浮”来判断太阳病的三种转归,其义应如何理解? 22
87.太阳伤寒服麻黄汤后,“其人发烦目瞑”和“衄乃解”的机理是什么? 22
93.55条说“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为什么86条又说“衄血家不可发汗”? 23
89.咽喉干燥者为什么不可发汗? 23
90.淋家为什么不可发汗?误汗会有什么变证? 23
91.疮家为什么不可发汗?误汗会有什么变证? 23
92.衄家为什么不可发汗?误汗会有什么变证? 23
98.“尺中脉微”何以不可发汗? 24
94.亡血家为什么不可发汗?误汗会有什么变证? 24
95.汗家为什么不可发汗?误汗会有什么变证? 24
96.病人有寒为什么不可发汗?误汗会有什么变证? 24
97.“尺中脉迟”何以不可发汗? 24
103.大青龙汤证的证候、病机如何? 25
99.葛根汤可主治哪些证候?其各自的脉症、病机如何? 25
100.葛根汤由哪些药物组成?其方义如何? 25
101.葛根汤证之项背强几几与麻黄汤证之项强有何异同? 25
102.葛根汤和桂枝加葛根汤都治项背强几 几,其证候、病机有何不同? 25
107.服大青龙汤应注意哪些事项? 26
104.38、39条均为大青龙汤证,为何一云“太阳中风,脉浮紧”,一云“伤寒脉浮缓”? 26
105.大青龙汤由哪些药物组成?其方义如何? 26
106.在使用大青龙汤时,何以强调“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26
111.小青龙汤由哪些药物组成?其方义如何? 27
108.“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为什么不可服大青龙汤? 27
109.论中38条所言的“温粉”是什么?应如何理解和运用? 27
110.小青龙汤证的证候、病机如何? 27
116.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的证候、病机如何? 28
112.服小青龙汤后口渴的原因何在? 28
113.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的证候、病机如何? 28
114、桂枝麻黄各半汤由哪些药物组成?其方义如何? 28
115.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与麻黄汤证有何异同? 28
120.48条所述病证及其转归较为复杂,应如何理解? 29
117.桂枝二麻黄一汤由哪些药物组成?其方义如何? 29
118.桂枝二越婢一汤证的证候、病机如何? 29
119.桂枝二越婢一汤由哪些药物组成?其方义如何? 29
124.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三方证有何异同? 30
121.太阳表郁轻证有哪些临床表现?可能出现哪些转归?其治则、方药有何特点? 30
122.原文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汤,如前法”。请补充原文并释明其义。 30
123.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药味相同,二者如何区别应用? 30
129.如何理解16条原文中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31
125.桂枝二越婢一汤与大青龙汤均能治表寒里热证,二者有何不同? 31
126.太阳病发汗不彻有哪二种转归?根据什么判断汗出不彻? 31
127.结合48条原文试述太阳阳明并病“更发汗则愈”之理。 31
128.何谓“坏病”?太阳病变证有何主要特点?其处理原则是什么? 31
135.栀子豉汤所主何证,有什么临床表现?方义如何? 32
130.何谓“小逆”?试述太阳病误吐后的变化及其机理。 32
131.试分析122条原文中病人脉数之“数为热”与“数为客热”的含义。 32
132.表里同病当如何处理?试简述之。 32
133.原文“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所叙表证明显,为何却用四逆汤治疗? 32
134.患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脉沉细无力,与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后诸症未解,身体疼痛,此属何证?应如何治疗? 32
140.试比较栀子生姜豉汤证和栀子干姜汤证及其用姜之异。 33
136.栀子厚朴汤主治何证?它与栀子豉汤证如何区别? 33
137.栀子豉汤证、承气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均可见“烦”症状,三者有何不同? 33
138.试比较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三方之异同? 33
139.栀子豉汤证中之“虚烦”与栀子干姜汤证之“微烦”有何异同? 33
“腹满”症者,可见于哪些方证?它们应如何区别? 34
141.试述栀子豉汤类方之主要适应症及栀子豉汤的禁例。 34
142.栀子豉汤是否涌吐剂?为什么? 34
143.试比较栀子豉汤之“心中结痛”与结胸证之成因、证治的异同。 34
144.栀子豉汤证与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均为无形热邪为患,为何治法不同? 34
145.栀子厚朴汤与小承气汤如何区别应用? 34
146.论中下后既见“心烦”,又有 34
152.34条“脉促者,表未解也”其理何在?葛根芩连汤证之“喘而汗出”与麻杏甘石汤证之“汗出而喘”机理有何不同? 35
147.麻杏甘石汤证、麻黄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皆可见“喘”症,三者机理有何不同? 35
148.麻杏甘石汤的方药组成及方义如何? 35
149.试述麻杏甘石汤证“汗出”用麻黄,“无大热”用石膏之理。 35
150.原文25、26两条同为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但方治不同,二者应如何区别? 35
151.白虎加人参汤证与猪苓汤证均有发热,渴欲饮水之症,二者如何区别? 35
157.太阳病篇中的喘证有哪些?怎样辨证论治? 36
153.二阳合病下利者有哪几种证型?各用何方主治?试言其理。 36
154.试述黄芩汤之药物组成及方义。 36
155.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均有下利,应如何区别?二者辨证的关键是什么? 36
156.葛根芩连汤、麻杏甘石汤、麻黄汤三方皆能治喘,应如何区别运用? 36
164.桂枝加桂汤证与苓桂甘枣汤证有何异同? 37
158.病者始觉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脉浮,经用清下法,热稍退,但仍头痛,汗出,恶风,并增下利,舌质红,苔黄,脉数。简要分析此为何证?如何治疗? 37
159.试述桂枝甘草汤证之病机、证候与治则。 37
160.何谓“火逆”?试述桂甘龙牡汤证之病机、主症及治则。 37
161.桂枝去芍药加蜀漆 牡蛎 龙骨救逆汤证之“惊狂”因何而起?为什么名之“救逆汤”?其药物组成如何? 37
162.试比较桂枝甘草汤证、桂甘龙牡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之异同。 37
163.试述117条奔豚证的病机、治则与方药。 37
169.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及理中汤均可治腹满,二者如何区别使用? 38
165.试释苓桂术甘汤证之主症、机理及治禁? 38
166.苓桂术甘汤与苓桂甘枣汤如何区别运用? 38
167.试举太阳病篇中阳虚兼水气的三个方证,并述明其病机、主症、治则及方药。 38
168.太阳病篇中主要有哪些心阳虚证?其病机、主症、治则有何不同? 38
174.试述小建中汤之药物组成及方义。其症见“心中悸而烦”,为何病在心而治在中焦? 39
170.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及栀子厚朴汤均可治腹满,二者腹满机理有何不同? 39
171.为什么原文66、249两条叙证相仿而治法各异? 39
172.论中汗后腹胀满者既可见于实证,又可见于虚实夹杂证,试各举一方证具体说明之。 39
173.栀子厚朴汤、三承气汤及理中汤均可治腹满,应如何区别使用? 39
180.葛根芩连汤之“喘而汗出”与麻杏甘石汤证之“汗出而喘”,文字相同,二者证机是否有别?为什么? 40
175.小建中汤为什么既能主治“腹痛”又能主治“心中悸而烦症”? 40
176.试述100条治“腹中急痛”一症,“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之理。 40
177.小建中汤与桂枝加芍药汤药物组成相似,且均可治“腹痛”,二者如何区别应用? 40
178.试例举论中表证误下而见“下利不止”的两个方证,并阐明其证治。 40
179.论中见有心悸症的主要是哪些方证?其机理如何? 40
185.患者发热38.5℃,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大便见有粘液,脓血,时有呕吐。曾服葛根芩连汤,自觉症状稍好转,发热及肛门灼热感均减轻,惟腹痛不减,呕吐频频,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请简要分析此属何证?该如何治疗? 41
181.试比较麻杏甘石汤证与葛根苓连汤证。 41
182.患者表证误下,遂见下利不止,并自觉胃脘部阻隔不通,仍有恶寒,发热,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脉缓弱。此属何证?试简单分析之,并述明其治则、方药。 41
183.葛根汤、葛根芩连汤、桂枝人参汤均可治下利,如何区别使用? 41
184.太阳病篇中主要有哪些脾虚证?各有何特点?如何治疗? 41
191.患者因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汗出,脉浮,前医以清下法治之,不差;后医改以发汗,表证虽解,但却白天烦躁不安,未见稍眠,入夜则似安静,神识欠明。无呕吐、口渴等症,身无大热,脉象沉微。此属何证?应怎样辨证治疗? 42
186.试述干姜附子汤证之主要症状、机理。此方服法有何特点? 42
187.试述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之药物组成及方义。 42
188.茯苓四逆汤能否治阴阳两虚证?为什么? 42
189.能否只据“烦躁”一症辨为茯苓四逆汤证?为什么?本方证与干姜附子汤证有何异同? 42
190.原文“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其“病仍不解”所指是什么?并述明茯苓四逆汤的药物组成及方义。 42
汗,必……,……。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请填充原文,并释明其义。 43
19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真武汤主之”。其中“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是指表不解仍发热吗?请填出省略之原文,并释明其机理与治则。 43
193.真武汤证与苓桂术甘汤证均为水停证,两者应如何区别? 43
194.“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与桂枝汤为什么属误治?误治可出现何变证?应如何治疗? 43
195.原文60条“下之后,复发 43
201.论中太阳病篇仲景对阴阳两虚证有几种治法?请举例说明。 44
196.原文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主之”。请填充原文,并释清其义。 44
197.“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其中“病不解”是指表不解吗?为什么? 44
198.试述炙甘草汤证的病机、证候及治则。 44
199.试述炙甘草汤的方药组成、功效及其煎服特点。 44
200.小建中汤与炙甘草汤均可治疗心悸,二者如何区别? 44
207.如何理解原文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45
202.论中所言间歇脉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其临床意义如何? 45
203.试述五苓散所主之脉症。其“口渴”与胃中干燥之“欲得饮水”的机理有何不同? 45
204.太阳蓄水证与阳明热证俱见“烦渴”,两者有何不同? 45
205.五苓散证与白虎汤证之“烦渴”应如何鉴别? 45
206.五苓散之药物组成及方义如何? 45
213.苓桂术甘汤证与茯苓甘草汤证均为水停中焦,二者应如何鉴别? 46
208.填空并试释74条原文: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46
209.何谓水逆?为什么用五苓散治疗? 46
210.原文73条将口渴与否作为应用五苓散与茯苓甘草汤的一个鉴别要点,其理何在? 46
211.试比较五苓散证与猪苓汤证的异同。 46
212.原文71条“若脉浮,发热,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226条“若脉 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为何两条叙证几乎相同而治法各异? 46
219.试述桃核承气汤之药物组成及方义。 47
214.五苓散证与茯苓甘草汤证有何异同? 47
215.患者发热,烦渴,水饮下咽,少顷尽吐,少腹微满,小便不利,脉浮。此属何证?试简析之。 47
216.水停中焦与水蓄下焦应如何鉴别? 47
217.试述桃核承气汤证的辨证治疗。 47
218.蓄血证兼表证不解时该怎样进行治疗?为什么? 47
利否作为辨证眼目? 48
220.蓄血兼有表证宜先解表,抵当汤证“表证仍在”为何却又不治其表? 48
221.抵当汤证与桃核承气汤证如何区别? 48
222.抵当汤之药物组成及方义如何?本方有何禁忌? 48
223.蓄水证与蓄血证同为病在下焦,二者如何区别 ? 48
224.蓄血发黄与湿热发黄如何鉴别? 48
225.为什么蓄血证与蓄水证,蓄血发黄与湿热发黄均以小便 48
231.大陷胸汤的药物组成和功效如何?主治何证?服用时应注意什么? 49
226.抵当丸与汤,药物组成完全相同,二者如何区别应用? 49
227.试述桃核承气汤证、抵当汤证、抵当丸证之异同。 49
228.何谓结胸?其状何如? 49
229.为何论结胸成因言“热入”和“下之太早”;而论痞证则不言“热入”和“下之太早”? 49
230.大结胸证的病机、临床表现如何?治法、主方是什么? 49
237.大陷胸汤证与大柴胡汤证如何鉴别? 50
232.热实结胸病势偏上证的临床特点、病机、治法及主方是什么? 50
233.峻药缓攻法在大陷胸丸的组成与煎服法中是怎样体现的? 50
234.大陷胸汤、丸的药物组成和功效有何异同?各主治何证?煎服法有何特点? 50
235.分析原文135条“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50
236.136条“此为水结在胸胁也”应如何理解? 50
240.大陷胸汤证、栀子豉汤证、大青龙汤证、桂甘龙牡汤证皆有烦躁症,其病机和证治各有何不同? 51
238.136条“但头微汗出者”与134条“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之汗出情况相似,病机有何不同? 51
239.大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51
246.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为什么不可下? 52
241.小结胸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方药是什么? 52
242.分析说明小结胸证的证候特点。 52
243.大、小陷胸汤的药物组成和功效有何不同?各主治什么病证? 52
244.如何鉴别大、小结胸证? 52
245.为什么134条同一太阳病误下,变证会有结胸和发黄的不同? 52
251.三物白散、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杏甘石汤、葛根芩连汤所主治的喘症,其鉴别要点和病机有何不同? 53
247.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为什么预后不良? 53
248.何谓寒实结胸证?其临床表现如何?治法、主方又是什么? 53
249.三物白散的药物组成和功效如何?主治何证?服用时应注意什么? 53
250.热实结胸证与寒实结胸证如何鉴别? 53
255.脏结证为什么不可攻下?舌上白苔滑者为什么难治? 54
252.什么是脏结?其主要脉症、机理是什么? 54
253.热实结胸与脏结证如何鉴别? 54
254.脏结证与结胸证如何鉴别? 54
26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的病机、临床表现、治法、主方是什么? 55
256.脏结证的危候表现有哪些?并简述其难治之理。 55
257.何谓“项强如柔痉状”、“日晡所”、“潮热”、藏结无阳证”? 55
258.痞证的成因与证候特点是什么? 55
259.分析原文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55
260.痞证的病机、证候特征是什么?其与结胸证、脏结证如何区别? 55
266.热痞兼表证应当如何处理? 56
262.试述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药物组成、功效及煎服法。 56
263.附子泻心汤证的病机、临床表现、治法、主方是什么? 56
264.大黄黄连泻心汤与附子泻心汤的药物组成有何异同?各主治何证?两方的煎服法各有何特点? 56
265.热痞证与大结胸证如何区别? 56
270.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是什么? 57
267.热痞兼表证与热痞兼阳虚证如何区别? 57
268.原文131条谓“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痞证既因误下而成,为何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 57
269.试阐明半夏泻心汤证除149条论述的“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外,还应具备哪些脉症? 57
275.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和功效有何异同?各主治何证? 58
271.半夏泻心汤方药物组成及功效如何?为什么方后要注明“去滓,再煎”? 58
272.生姜泻心汤证的临床表现、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 58
273.生姜泻心汤的药物组成及功效如何? 58
274.甘草泻心汤证的临床表现和病机、治法是什么? 58
279.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证与五苓散证皆有心下痞,应如何鉴别? 59
276.对甘草泻心汤中的有无人参应怎样认识? 59
277.甘草泻心汤方的药物组成及功效如何? 59
278.试从病因病机、临床特征、治法、方药诸方面鉴别比较半夏、生姜、甘草三个泻心汤证。 59
285.赤石脂禹余粮汤、葛根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桂枝人参汤所主治的下利证的病机如何?临床表现有何特征? 60
280.何谓“心下痞”、“谷不化”、“蒸蒸而振”、“结热”、“但气痞耳”? 60
281.阐释原文159条的中心大意。(附159条原文) 60
282.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证,赤石脂禹余粮汤证、理中汤证、桂枝加人参汤证及四逆汤证中均有下利,其病机有什么不同? 60
283.赤石脂禹余粮汤证的病机、临床特征、治法、方药是什么? 60
284.赤石脂禹余粮汤的药物组成及功效如何? 60
功效如何? 61
286.水饮致痞的临床表现和病机是什么?如何治疗? 61
287.五苓散证与半夏泻心汤证皆有心下痞,其证候特点、病机、治法有何不同? 61
288.旋复代赭汤证的临床特点、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 61
289.旋复代赭汤方的药物组成及 61
292.何谓“麻沸汤”、“干噫食臭”、“噫气不除”、“腹中雷鸣”? 62
290.旋复代赭汤和生姜泻心汤皆主治心下痞硬,其证候特征、病机、治法有何不同? 62
291.太阳病篇中有哪些痞满症?其病机和证治有何不同? 62
298.原文第114、115两条皆为被火之误,为何有便血与吐血的不同? 63
293.黄连汤证的临床表现和病机如何?治法方药是什么? 63
294.黄连汤药物组成及功效如何?服法有何特点? 63
295.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证有何不同? 63
296.分析原文113条:“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63
297.分析原文115条:“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63
303.为什么太阳病以火熏之或以艾灸之会出现便血,咽燥,吐血等变证? 64
299.何谓“火熏”、 “熨法”、“清血”、“形作伤寒”? 64
300.太阳中风火劫取汗变证的重证应如何处理?其生死预后之关键是什么? 64
301.火毒发黄、蓄血发黄与湿热发黄三者有何区别? 64
302.什么是火法?它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有哪些? 64
308.试述郁冒汗出而解与战汗而解的机理。 65
304.何谓“火逆”、 “实以虚治”、“追虚逐实”、“头卓然而痛”、“谷气”? 65
305.试述太阳病误用火疗而产生的主要变证及其机理。 65
306.试述“阴阳自和者,必自愈”的机理。 65
307.分析原文59条: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65
313.寒实结胸证与胸膈痰实证如何鉴别? 66
309.十枣汤证的临床表现、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 66
310.十枣汤的药物组成和功效是什么?主治何证?其服法有何特点? 66
311.瓜蒂散证的临床特点、病机、治法是什么? 66
312.瓜蒂散的药物组成和功效是什么?主治何证?服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66
317.何谓“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心下痞硬”? 67
314.悬饮证与大结胸证如何鉴别? 67
315.试述太阳风湿三证的异同? 67
316.桂枝附子汤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药物组成相同,而主治证各异,为什么? 67
321.简述阳明病篇包括的证候类型。 68
第三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68
318.简述阳明的脏腑、经络基础及其生理功能。 68
319.为什么说阳明与太阴相表里,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68
320.阳明病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68
324.180条中的“实”应如何理解? 69
322.概述阳明病的主要治则与方药? 69
323.180条中的“胃家”应如何理解? 69
328.181条继179条阐发太阳转传阳明的意义何在?……………(70 ) 70
325.阳明病提纲写作上有何特点?仲景有什么为如此立论? 70
326.179条论述的阳明病成因有几?具体内容怎样? 70
327.试述你对阳明病成因的理解。……………………………(70 ) 70
332.188条阐明“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有何意义? 71
329.发汗、利小便均是太阳病的正治法,为什么181条又把它论述为促使太阳转传阳明病的原因? 71
330.论中185条也是论述太阳转传阳明,其和181条主旨有何不同? 71
331.试结合有关注家的注释,阐明你对185条“呕不能食”病在何经是如何理解的? 71
337.阳明病既有“不发热而恶寒”的外证,为什么仲景182条不将其一并论述在内? 72
333.能否根据188条“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认为,无汗者就一定不是阳明病? 72
334.什么是阳明外证?阳明病的基本性质是里热实,为什么还会有外证? 72
335.阳明外证与太阳表证有何异同? 72
336.阳明病为什么会发生“不发热而恶寒”的外证? 72
341.六经病皆有恶寒,简要述明它们的鉴别点。 73
338.阳明外证恶寒与太阳表证恶寒应如何加以鉴别? 73
339.试阐明阳明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的机理。 73
340.试述你对“阳明居中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的理解。 73
347.228条论述的也是栀子豉汤证,内容意义上是否和221条重复,为什么? 74
342.述明“阳明脉大”的体象和机理。 74
343.221条“脉浮而紧”的机理是什么? 74
344.分析说明:有些注家认为221条“脉浮而紧”是太阳伤寒表实脉对吗? 74
345.为什么221条“咽燥、口苦”不属少阳病证而是阳明病证? 74
346.221条的栀子豉汤证是如何形成的? 74
351.221、228条都是阳明病下后的栀子豉汤证,为什么所现证候会不尽相同? 75
348.221、228条栀子豉汤证是否为阳明病?为什么? 75
349.“不结胸”本非症状,仲景228条明确提出它的用意何在? 75
350.228条“手足温”一症的辨证意义是什么? 75
汗出者”方可用“白虎汤主之”? 76
352.试结合有关注释,谈谈对176条“表有热,里有寒”应如何理解。 76
353.仲景论述176条的意义应怎样去体会? 76
354.219条既然是三阳合病,为什么不三阳同治而要独清阳明? 76
355.219条为什么要强调“若自 76
359.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的禁忌证是什么?原因何在? 77
356.阳明“无大热”症的症情机理是什么?其与论中其它“无大热”症有何异同? 77
357.阳明白虎加人参汤证、太阳表证、少阴附子汤证的“背恶寒”应如何鉴别? 77
358.白虎加人参汤证“时时恶风”和太阳表虚证恶风有何不同? 77
363.试从证候、机理、治法三方面分析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证之异同。 78
360.223条猪苓汤证和五苓散证有何异同? 78
361.论中猪苓汤证凡几见?试叙明其异同、 78
362.猪苓汤有何禁忌?为什么? 78
367.论中调胃承气汤有几种服法?其意义是什么? 79
364.从证候、机理、治法、方药等方面说明白虎加人参汤证和竹叫石膏汤证的异同。 79
365.248条为什么根据“蒸蒸发热”就肯定辨证为“属胃也”? 79
366.应如何理解248条只据“蒸蒸发热”而提出用“调胃承气汤主之”? 79
370.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调胃承气汤证中均有心烦症,试述其病因、病机、治则及方药的异同? 80
368.调胃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热实型,为什么249条却据“腹胀满”即提出“与调胃承气汤”? 80
369.试述《伤寒论》中有腹满一症之主要证型的病因、病机、治则与方药。 80
374.对下列原文标点并串解其义。 81
371.分析说明213条选用“小承气汤主之”的理由何在。 81
372.213条证见“便鞕,谵语”为什么只据“一服谵语止”即提出“更莫复服”? 81
373.“谵语,发潮热”多为阳明有形燥实重证的外候,为什么214条见之反只用小承气汤一升试服? 81
377.论中212条阳明有形燥实重证是如何判断其预后的?试阐明其理。 82
375.250条既“大便因鞕”,为什么不援251条“屎定鞕”例用大承气汤,而反“与小承气汤”? 82
376.论中220条中提出“二阳并病,太阳证罢”有什么意义? 82
381.242条仅“时有微热”而大便又“乍难乍易”,为什么可辨证为是“有燥屎也”? 83
378.212条“微者,但发热谵语者”为什么还要用大承气汤主之? 83
379.对照213条“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阐明212条“若一服利,则止后服”的意义? 83
380.对241条“大下后”仍有燥屎而继用大承气汤攻下应如何认识? 83
385.253条关于阳明有形燥实证情未予明叙,为什么竟然提出“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84
382.辨验燥屎的有无在阳明病辨证论治中有何实际意义? 84
383.阳明病篇如何明辨燥屎之有无? 84
384.252条脉症既无潮热,谵语,又无燥屎内阻之明文,为什么不但用大承气汤而且还急下之 84
389.225条仅据“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即提出用大承气汤峻剂攻下有何意义》 85
386.254条中症仅“腹满痛”为什么即“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85
387.什么是阳明三急下证?论中阐述它们的意义何在? 85
388.试比较阳明三急下和少阴三急下证证机治三方面的异同。 85
394.结合三承气汤的药物组成、煎服法,阐明其主治功能的不同。 86
390.试析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的机理。 86
391.如何理解256条“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 86
392.分别述明三承气汤证的主要脉症。 86
393.分析说明三承气汤证的鉴别要点。 86
397.串解下列原文: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鞕,其脾为约”。 87
395.试就《温病条辨·中焦篇》下法诸方与《伤寒论》三承气汤作简要比较,阐明寒温两学派的渊源关系。 87
396.根据215条“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的论断是否可以认为,凡见“不能食”即是有燥屎,为什么? 87
401.津竭便鞕证和脾约证异同如何? 88
398.什么是脾约证?其治法、方药如何? 88
399.脾约证与三承气汤证有何异同? 88
400.阳明津竭便鞕的脉症、机理、治法、方药如何? 88
405.208条、209条都是辨析大小承气汤的区别运用,二者主旨有何不同? 89
402.208条论述的内容有何重要意义? 89
403.试析208条“阳明病,脉迟”为什么不属寒盛于里? 89
404.209条提出“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是否确当?为什么? 89
409.为什么“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误攻有何不良后果? 90
406.析明251条“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的原因所在。 90
407.251条为什么已见到“不大便六七日”并且“不受食”,还不能辨证为“屎定鞕”? 90
408.根据阳明病篇有关条文,阐明小便利与少和大便结鞕与不结鞕的病理关系。 90
理、性质是什么? 91
410.为什么“阳明病,心下鞕满”不可攻之?攻之有何不良后果? 91
411.为什么“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攻之有何不良后果? 91
412.阳明下法的禁例有哪些?对“不可攻之”应怎样理解才符合论中之旨? 91
413.阳明湿热发黄证的基本机 91
418.《伤寒论》中发黄有哪些不同证候类型?简要述明其证、机、治、药? 92
414.比较说明阳明湿热发黄不同证候类型的脉症、机理的异同。 92
415.比较说明阳明湿热发黄的主治三方。 92
416.何谓阳明火逆发黄证?其与阳明湿热发黄证有什么不同? 92
417.何谓寒湿发黄证?其与阳明湿热发黄证有什么不同? 92
421.手太阴肺开窍于鼻,为什么阳明病中也会多见鼻燥、衄血的症状? 93
419.论中对阳明燥热在气、在血提出的鉴别点是什么?其理何在? 93
420.太阳蓄血证和阳明蓄血证有何异同? 93
425.你对论中以能食,不能食观验胃阳盛衰是如何理解的? 94
422.为什么太阳表证“自衄者,愈”而阳明血热证衄血则不能自愈? 94
423.什么是阳明血热证?论中其大致有哪几种不同类型? 94
424.何谓阳明中风、中寒?你对论中如此命名是怎样认识的? 94
430.三阳病俱有头痛吗?举例说明之,并阐明它们的鉴别点。 95
426.分析说明191条阳明中寒的“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欲作固瘕”等症是怎样发生的? 95
427.为什么阳明中寒“欲作固瘕”,而太阴虚寒却“自利益甚”? 95
428.阳明胃中虚冷和燥热亢盛均能发生手足濈然汗出症,二者如何鉴别? 95
429.“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属什么性质的证候?试分析说明之。 95
435.阳明虚寒证与太阴病是否相同?具体说明之。 96
431.为什么阳明中风的咽痛与不痛要视咳与不咳为转移? 96
432.阐明阳明病篇吴茱萸汤证的证、机、治、药。 96
433.243条“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应为何证,如何治疗? 96
434.为什么阳明还会有虚寒证?其主要脉症有哪些? 96
439.论中210条日“实则谵语”,211条则又日“亡其阳,谵语”,二者是否相互矛盾?试为解释之。 97
436.谵语、郑声二症有何异同? 97
437.210条论述中是如何来判断谵语的预后的?为什么? 97
438.进一步阐释“亡阳谵语”的机理并说明其预后。 97
445.少阳病的病因、病机如何?邪入少阳的来路有哪几个方面? 98
440.246条“胃气生热,其阳则绝”应如何理解? 98
441.阳明病为什么会发生“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 98
442 “身痒”症论中凡几见?其机理各是什么?如何相互鉴别? 98
第四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98
443.何谓少阳病? 98
444.少阳病的病位、热型及其性质是什么? 98
448.试述少阳病的主症、主脉及其机理。 99
446.试述少阳病与其它经病的关系。 99
447.何谓少阳病提纲?少阳病提纲当如何理解? 99
453.少阳病本证主要用何方治疗?该方的功能、药物组成以及煎服法是什么? 100
449.有人说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不能作为少阳病提纲,其立论依据是:太阳病篇67条有“眩症,阳明病篇189条有“口苦,咽干”,221条有“咽燥口苦”症。你是怎样理解的? 100
450.“少阳病本证”指的是何方证?其主症与或然症具体有哪些? 100
451.为何称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 100
452.少阳病本证主用何法治疗?其道理何在? 100
457.如何理解97条中的“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101
454.小柴胡汤的加减法是什么? 101
455.小柴胡汤方后有“去滓,再煎”之煎法,《伤寒论》中还有哪些方剂用此煎法?其道理何在? 101
456.如何理解97条中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 101
463.三阳病的热型有何不同?其机理是什么? 102
458.试述97条中“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的意义。 102
459.如何理解97条“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102
460.96条少阳病或然症中有“渴”,97条有“渴者属阳明”二者如何鉴别? 102
461.《伤寒论》对于少阳病的脉象有几种提法?如何理解? 102
462.三阳病的主脉有何不同?其机理是什么? 102
468.试析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诸症,并说明此证主用何方治疗? 103
464.何为少阳中风?少阳中风的症状、病机及其治法如何? 103
465.少阳中风的治疗禁忌和误治后变证是什么?何以会出现这样的变证? 103
466.265条的“头痛发热”之症,太阳病和阳明病也可见之,何以谓其定“属少阳”? 103
467.265条既云为“伤寒”可否用发汗治疗?为什么?发汗的后果及其转归如何? 103
之异。 104
469.99条三阳证皆见,何以主用小柴胡汤治从少阳,而不治太阳与阳明? 104
470.230条之病证服小柴胡汤后出现什么转归?其机理如何? 104
471.试分析100条少阳兼里虚寒证的证治。 104
472.103条与100条均为少阳兼里证,试分析二者病机和治疗 104
476.230条称为“阳明病”,又有“不大便”之症,为什么不用承气汤攻下,而反以小柴胡汤治疗? 105
473.如何理解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105
474.小柴胡汤证误下后,小柴胡汤证不罢者,应用何法何方治疗?服药后可出现什么后果?其机理是什么? 105
475.229条谓“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此系何病?应怎样治疗?为什么? 105
480.148条、111条、134条皆有“头汗出”一症,试述其病机之异。 106
477.96条少阳病或然症中,有腹痛症,100条少阳兼症中也有腹痛症,二者证治有何不同? 106
478.试述阳微结的症状、病机及其治疗。 106
479.如何鉴别阳微结和纯阴结? 106
485.试述柴胡桂枝汤的功用及方药组成。 107
481.98条既有“不能食而胁下满痛”之症,为什么又谓“柴胡汤不中与也”? 107
482.少阳病变证治则是什么?其有何理论意义? 107
483.论中少阳兼太阳表证有哪几种不同类型?试分述之。 107
484.试述柴胡桂枝汤证的病机、主症及治则、主方。 107
492.试述柴胡桂枝汤证与大柴胡汤证的异同。 108
486.柴胡桂枝汤与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同治太阳、少阳同病,二者有何不同? 108
487.大柴胡汤证的病机、主症及治则是什么? 108
488.试述大柴胡汤的功用及方药组成。 108
489.为什么说大柴胡汤是一方两法之剂? 108
490.试述柴胡加芒硝汤证的病机、主症及治则。 108
491.试述柴胡加芒硝汤的功用及药物组成。 108
497.柴胡桂枝汤证与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有何不同? 109
493.试述大柴胡汤证与柴胡加芒硝汤证的异同。 109
494.试述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主症及治则。 109
495.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用及方药组成是什么? 109
496.试述大柴胡汤证与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异同。 109
503.什么是热入血室证?简要叙明其证治? 110
498.试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病机、主症及治则。 110
499.试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功用及方药组成。 110
500.试述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异同。 110
501.论中是根据什么来辨伤寒三日是否内传三阴的?为什么? 110
502.如何理解“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110
508.太阴病的成因是什么? 111
504.论中耳聋症有哪些不同类型?其相互如何鉴别?病机、治法各是什么? 111
505.试述《伤寒论》中柴胡汤类方的药物组成。 111
506.柴胡桂枝干姜汤与五苓散均治小便不利,二者有何不 111
同? 111
50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桂枝附子汤证、白虎汤证中均有“身重不可转侧”症,三者的机理有何不同? 111
第五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111
514.举例说明太阴病脾阳来复的不同传变转归。 112
509.太阴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12
510.为什么太阴之为病“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112
511.如何理解“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的病理机制? 112
512.太阴中风的主要脉症及其机理是什么?怎样判明其为欲自愈?为什么? 112
513.如何理解“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112
520.桂枝加大黄汤证中“大实痛”的病机是什么? 113
515.试述“脾家实”和“胃家实”分别应如何理解。 113
516.太阴病暴烦下利的病机是什么?为什么会自止? 113
517.为什么太阴病小便自利者一般不能发黄? 113
518.为什么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 113
519.桂枝加芍药汤证中“腹满时疼”的病机是什么? 113
525.何谓少阴?其生理功能怎样? 114
521.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中芍药、大黄的作用如何? 114
522.论中280条内容怎样?仲景论述它的意义何在? 114
523.为什么太阴篇中有些条文不冠“太阴病”三字,只说“属太阴”或“系在太阴”? 114
524.太阴暴烦下利与少阴下利躁烦病机有何不同? 114
第六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114
531.少阴寒化证中口渴的机理与辨证意义是什么? 115
526.何谓少阴病?其与太阴病有什么区别? 115
527.如何理解少阴病阳衰阴盛和阴虚阳亢证的不同演变机制? 115
528.少阴病的成因来路有哪些? 115
529.少阴病的治则、治禁和预后如何? 115
530.“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的机理如何? 115
537.通脉四逆汤证有哪些主症与或然症?其机理如何? 116
532.283条的“脉阴阳俱紧”为何属少阴病? 116
533.少阴寒化证有哪几种证型? 116
534.如何理解少阴病“急温之”的脉症及意义? 116
535.少阴虚寒和实邪阻滞胸膈都可出现心中温温欲吐症,二者如何辨治? 116
536.如何理解四逆汤的组方意义? 116
什么联系和区别? 117
538.四逆汤证与通脉四逆汤证病机、证治上有何异同? 117
539.白通汤证的证候、机理、治法、方药如何? 117
540.白通加猪胆汁汤证的证候、机理、治法、方药是什么? 117
541.白通加猪胆汁汤的方义及服该方后的预后如何? 117
542.何谓格阳、戴阳证?二者有 117
547.附子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 118
543.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均为回阳救逆之剂,它们作用和主治的侧重各是什么? 118
544.真武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 118
545.真武汤方义及方后加减法是什么? 118
546.真武汤证与苓桂术甘汤证在病机、主症及治法上有何异同? 118
554.少阴病吐利的病机及特点是什么? 119
548.附子汤证和白虎加人参汤证均有背恶寒,二者如何辨异? 119
549.真武汤证与附子汤证同属阳虚水气为患,其证治有何异同? 119
550.真武汤与附子汤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有何不同? 119
551.309条以少阴病冠首,吐利、四逆亦似四逆汤,为何不用四逆汤而用吴茱萸汤治疗? 119
552.《伤寒论》中用生附子的方剂有几首?写出它们的方名和功效。 119
553.桃花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 119
559.简要述明少阴病的预后内容。 120
555.桃花汤证与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在病机、主症、治法上有何异同? 120
556.少阴病篇有哪几种下利证?其主治方各是什么? 120
557.为什么“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可用“灸少阴七壮”治之? 120
558.325条少阴下利为什么不用四逆汤类方治疗,而反“温其上,灸之”? 120
565.黄连阿胶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各是什么? 121
560.释明“脉暴微”、踡卧”、“息高”的证情和机理? 121
561.“少阴病,恶寒而踡,时自烦,欲去衣被者”,为何可治? 121
562.287条由不利转为自下利,288条由下利转为利自止,二者都属正复邪除之佳兆,其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什么? 121
563.何谓少阴六死证?其证候和机理如何? 121
564.为什么288条下利止为“可治”之证,而297条下利止却为“死证”? 121
570.少阴兼表证有哪些证型?它们的证治如何? 122
566.猪苓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各是什么? 122
567.319条猪苓汤证和真武汤证在病机、证治方面有何异同? 122
568.栀子豉汤证、黄连阿胶汤证与猪苓汤证均有心烦不眠,如何辨证立法选方用药? 122
569.五苓散证和猪苓汤证的证机治药有何异同? 122
576.四逆散方义如何?方后有哪些加减法? 123
571.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条文中“无里证”三字有何辨证论治意义? 123
572.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与桂枝加附子汤证有何异同? 123
573.少阴三急下证的病机关键是什么?历来对其有何不同看 123
法? 123
574.何谓《伤寒论》中的“六急下”证? 123
575.四逆散证的证候、机理、治法、方药各是什么? 123
581.何谓下厥上竭?为何说该证难治? 124
577.四逆散证和四逆汤证有何不同? 124
578.四逆散证是少阴病证吗?为什么? 124
579.少阴热移膀胱证之必现症与或然症是什么?具体病理机制如何? 124
580.少阴病咳而下利,为什么不能用火气劫汗?误汗会出现什么变证? 124
585.试述蛔厥证的病机、辨证依据及其治法。 125
582.少阴病为什么会发生咽痛?少阴咽痛证有几种证候类型?主治方药各是什么? 125
第七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125
583.试对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提纲及其病机作一分析。 125
584.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提纲在临床上有何指导意义? 125
589.简要说明温病学家是怎样发展了乌梅丸的应用。 126
586.试对脏厥与蛔厥作一鉴别比较。 126
587.为什么乌梅丸既能治疗蛔厥,又可治疗久利? 126
588.乌梅丸的组方意义何在? 126
593.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与黄连汤证有何不同? 127
590.寒格证的病机、主症和治法是什么?它与戴阳证如何鉴别? 127
591.怎样理解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的组方意义? 127
59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有何不同? 127
597.厥阴病辨下利与厥热的关系有何临床意义? 128
594.后世将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用以治疗哪些证候?并说明其理由。 128
595.试析麻黄升麻汤证的病机、脉症及治法。 128
596.怎样理解麻黄升麻汤的组方及服用方法的意义? 128
601.厥阴病阳复、阳复不及与阳复太过怎样判断? 129
598.为什么厥与热相等为病自愈之候? 129
599.为什么厥多于热为病进? 129
600.334条论述的阳复太过有哪两种变证?并说明其机理。 129
605.厥阴病辨厥热胜复有何临床意义? 130
602.何谓除中?并说明其成因和临床意义。 130
603.疑似除中与除中证怎样鉴别? 130
604.除中疑似证的阳复自愈与阳复太过怎样鉴别?并说阳“期之旦日夜半愈”和“必发痈脓”的机理。 130
609.热厥轻证可能发生哪两种不同转归?并说明其机理和意义。 131
606.试对厥证的病机及其临床特点作一分析。 131
607.热厥的辨证要点及其理由何在? 131
608.你对“厥应下之”和热厥误汗引起的变证是怎样理解的? 131
613.当归四逆汤所治寒厥的主症、病机和治法是什么? 132
610.白虎汤所治热厥证的主症、病机和辨证要点是什么? 132
611.你对353条所论寒厥证候的病机是怎样认识的?试对之作一分析。 132
612.试对误治伤阳,阳衰阴盛的寒厥证治作一分析,并与353条的寒厥证治作一比较。 132
918.试述胸中痰实致厥的病机、辨证要点及治法。 133
614.试分析说明当归四逆汤的方义和方中不用姜附的理由是什么? 133
615.为什么“其人内有久寒者”要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 133
616.冷结膀胱关元证的病机和辨证要点是什么?其证当用何法治疗? 133
617.为什么349条“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用灸法? 133
623.试析白头翁汤的组方意义。 134
619.试述胃虚水停致厥的病机、辨证要点及所用治法的意义。 134
620.为什么诸四逆厥和虚家要禁用下法? 134
621.伤寒欲作自利的先兆是什么?并说明其临床意义。 134
622.浅述厥阴热利的主症、病机和治法。 134
627.寒利兼虚阳郁遏为什么可郁冒汗出而解? 135
624.白头翁汤与黄芩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均有清热治利作用,为什么主治各不相同? 135
625.试对下利谵语的病机、辨证和治疗作一分析。 135
926.试对375条中“下利后更烦”的病机、辨证要点和治法作一分析。 135
631.虚寒下利兼表证者误汗引起的变证及机理是什么? 136
628.370条真寒假热,阳气外亡证的病机、审证要点及治法是什么? 136
629.试比较317条与370条两个通脉四逆汤证有何异同? 136
630.试述里虚寒兼表证的病机和治则。 136
636.为什么厥阴病证见“呕而发热”要用小柴胡汤治疗?并说明其机理。 137
632.364条的“汗出必胀满”与66条的“发汗后,腹胀满”有何不同? 137
633.简述厥阴病篇诸下利证治有何不同? 137
634.试析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的病机、辨证及治法。 137
635.《伤寒论》中吴茱萸汤所治三证分属三经,为什么可应用同一处方治疗? 137
640.实邪致哕的辨证依据和治则是什么?并说明其意义。 138
637.试对“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的病机、辨证作一简要分析,并提出治法。 138
638.为什么“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而要“脓尽自愈”?这一原则有何意义? 138
639.试就“胃中寒冷”致哕的成因、病机作一分析,并说明当用何法治疗? 138
汗出”的可自愈,而脉“设复紧,为未解”? 139
641.试对厥阴病篇论述的呕哕证的辨治作一归纳,并说明其意义。 139
642.厥阴病阳复口渴怎样辨别和调护? 139
643.为什么“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可以自愈? 139
644.为什么“下利脉数,有微热 139
650.为什么说“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并说明它的临床意义。 140
645.为什么寒厥重证灸后脉不还的预后不良? 140
646.为什么要将“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断为死候? 140
647.为什么要将“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断为死候? 140
648.为什么要将“有阴无阳”之证断为死候? 140
649.为什么要将“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断为死候? 140
653.试对厥阴病的死候及其机理作一归纳。 141
651.为什么“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要决死生于晬时之后?并说明当用何法救治? 141
652.为什么要将“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断为死候? 141
658.你对“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是怎样理解的? 142
654.为什么“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要引起大便下脓血? 142
655.试说明厥阴虚寒下利转愈和化热两种转归所见脉症的机理。 142
656.怎样理解365条据脉以辨下利转归的临床意义? 142
657.“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的意义何在? 142
661.试就厥证的辨治作一简要归纳分析。 143
659.试对厥阴病的成因、性质及主要证型作一概括说明。 143
660.厥阴病篇的上热下寒证有哪些?并概括说明其不同之点和其主方的应用范围。 143
664.霍乱病篇论述的霍乱属于中医的哪一种霍乱? 144
662.试对厥阴虚寒证的阳复和阳复太过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归纳。 144
第八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144
663.何谓霍乱?并说明其病因病机和列于六经病之后的意义。 144
667.为什么霍乱兼表有“热多欲饮水”与“寒多不用水”两种不同证治?并说明其机理。 145
665.霍乱兼表证与伤寒如何鉴别? 145
666.试对霍乱亡阳脱液的脉症和治法作一分析。 145
681.为什么“大病差后劳复”要用枳实栀子豉汤治疗? 146
668.简述理中丸(汤)的组方意义、应用范围和服药注意事项。 146
669.《伤寒论》中理中汤的加减法有哪些?并说明其依据。 146
670.霍乱里和表未解为什么“当消息和解其外”? 146
671.试对霍乱吐利亡阳证的病机、辨治作一分析。 146
672.试对霍乱吐利阳亡,里寒外热的病机和辨治作一分析。 147
673.试对霍乱吐利阳亡阴竭的病机和辨治作一分析。 147
674.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的组方意义何在? 147
675.四逆加人参汤证与通脉四逆 147
加猪胆汁汤证有何异同? 147
676.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与白通加猪胆汁汤证有何异同? 148
677.为什么霍乱病后必须注意饮食调护? 148
678.试对霍乱病篇的内容作一概括说明。 148
第九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149
679.什么叫“差后劳复”?篇中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149
680.什么叫“阴阳易”?并简述其临床表现、病机和治法。 149
682.简要说明枳实栀子豉汤的方义,并与栀子厚朴汤作一比较。 149
685.试对牡蛎泽泻散的方义作一简要分析,并说明服用注意事项。 150
683.你对“伤寒差以后更发热”的辨治是怎样理解的? 150
684.为什么大病差后会发生“腰以下有水气”?并对其证治作一简要分析。 150
690.竹叶石膏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有何不同?并简要说明后世对该方的应用。 151
686.你对大病差后虚寒喜唾的病机、辨证及治法是怎样认识的? 151
687.大病差后的虚寒证喜唾与其它喜唾证的证治有何不同? 151
688.试对“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证的病机和辨治作一分析。 151
689.竹叶石膏汤的组方意义何在? 151
693.《伤寒论》中二味药组成的方剂有哪些?它们功效如何?主治什么病证? 152
691.为什么大病差后要注意饮食调摄? 152
692.试就“阴阳易差后劳复”篇的辨治内容作一简要归纳。 152
第十章 其它 152
699.论中麻黄一药先煮,去上沫的取义何在?《伤寒论》中应用麻黄的方剂有哪些是要求如此煎煮的? 153
694.《伤寒论》中药物相同而方名不同(不包括汤与丸之不同)的方剂共有几组?写出它们的方名。 153
695.《伤寒论》中有哪些方服后,注明要吃热粥?其各有什么?临床意义? 153
696.什么是“白饮”?功用如何?《伤寒论》中用“白饮和服”的有哪些方剂? 153
697.《伤寒论》方的煎法中除水而外,还要求有哪些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