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常用资料及新旧标准对照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榕林,陆同理主编
  • 出 版 社:中国劳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451344X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基础资料 1

第一节 字母和代号 1

一、常用外文字母与字体 1

二、国内外部分标准代号 2

三、常用数学符号 2

第二节 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 4

一、SI基本单位、SI辅助单位和常用的SI导出单位 4

二、SI词头 5

三、常用的与SI并用及暂时并用的单位 5

四、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换算 5

第三节 机械制造常用规范 11

一、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11

二、标准尺寸 11

三、锥度的标准 12

四、标准角度与斜度 13

第四节 材料质量计算及下料利用率 14

一、固体材料的密度 14

二、方钢、六角钢、圆钢质量表 15

三、金属板料质量表 16

四、下料损耗 17

五、下料利用率和下料残料率 18

第二章 工程材料 20

第一节 结构钢 20

一、碳素结构钢 20

二、优质碳素结构钢 22

三、低合金结构钢 23

四、合金结构钢 24

六、易切削结构钢 28

五、保证淬透性结构钢 28

七、弹簧钢 29

八、船体用结构钢 30

九、锅炉用碳素钢及低合金钢板 31

第二节 工具钢及特殊钢 33

一、碳素工具钢 33

二、合金工具钢 33

三、高速工具钢 37

四、不锈钢 39

五、耐热钢 43

第三节 有色金属及合金 45

一、铜及铜合金 45

二、铝及铝合金 49

一、热轧圆钢及方钢 51

第四节 钢材 51

二、热轧工字钢 52

三、热轧槽钢 52

四、热轧等边角钢 52

附录 工程材料常用国家标准对照目录 53

第三章 铸造 55

第一节 铸造通用基础标准 55

一、铸件尺寸公差 55

二、铸件质量公差 56

三、铸件机械加工余量 58

四、铸造金属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64

五、铸造工艺符号及表示方法 64

六、铸造缺陷名词术语 70

第二节 铸造工艺 70

一、铸件的铸造(线)收缩率 70

三、铸件模样起模斜度 71

二、铸造合金的体收缩率 71

四、分型负数 72

五、工艺补正量 73

六、反变形量 73

七、砂型铸件最小铸孔尺寸 74

八、砂型铸件最小壁厚 75

九、手工造型吃砂量及起模敲动量 75

十、手工造芯的铸铁芯骨吃砂量等 75

十一、铸件结构的改进 76

十二、铸造用硅砂 78

十三、标准筛尺寸新旧标准对照 79

第三节 常用铸造合金及铸件 80

一、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80

三、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81

二、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 81

四、灰铸铁件 82

五、球墨铸铁件 83

六、可锻铸铁件 84

第四节 铸造设备 85

一、铸造设备分类代号及型号 85

二、常用造型、制芯机的组别、型号 85

三、常用造型机规格 86

四、常用射芯机 87

附录 铸造常用国家标准对照目录 88

第四章 锻压 89

第一节 锻造 89

一、钢的锻造温度范围 89

二、自由锻锻造比表示方法 92

三、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及公差 94

四、锤上钢质胎模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 106

五、锻造设备锻造能力 110

第二节 冲压 112

一、挤压变形程度的计算 112

二、钢质冷挤压件公差 112

三、冲压剪切下料件公差 113

四、金属冷冲压件公差 113

五、冲裁间隙 121

六、冲压件毛刺高度 122

附录 锻压常用标准对照目录 123

第五章 焊接 125

第一节 焊接基础标准 125

一、焊缝符号表示法 125

二、金属焊接及钎焊方法在图样上的表示代号 128

三、气焊、手弧焊及气保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129

四、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132

五、金属熔化焊焊缝缺陷分类及说明 133

第二节 焊接材料 136

一、焊条 136

二、焊丝 158

三、焊剂 165

第三节 焊接工艺 166

一、常用焊接和切割的工艺标准 166

二、切割质量标准 177

三、常用材料的焊接工艺 180

第四节 焊接设备 192

一、电焊机型号编制方法 192

二、弧焊变压器 194

三、弧焊整流器 195

四、MIG/MAG弧焊机 195

五、钨极氩弧焊机(TIG焊机) 196

七、等离子弧切割机 197

六、单头自动埋弧焊机 197

八、弧焊设备——焊接电缆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的安全要求 198

附录 焊接常用标准对照目录 198

第六章 热处理 200

第一节 结构工艺性及加工余量 200

一、工件热处理时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 200

二、防止工件变形的设计方法 200

三、加工余量 201

四、常用结构钢热处理后的硬度、组织与粗糙度的关系 202

第二节 热处理工艺 203

一、优质碳素结构钢 203

二、合金结构钢 206

三、弹簧钢 218

四、碳素工具钢 220

五、合金工具钢 222

六、高速钢 226

七、化学热处理的几个标准 228

第三节 热处理加热设备 230

一、电阻炉 230

二、浴炉 235

三、感应加热装置 237

附录 热处理常用标准目录 239

第七章 金属切削机床 240

第一节 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编制方法 240

一、通用机床型号 240

二、专用机床型号 241

三、机床自动线型号 241

四、金属切削机床统一名称及类、组、系的划分 241

五、机床型号新旧对比 245

一、车床 247

第二节 常用机床的主要技术参数 247

二、钻床 252

三、镗床 253

四、磨床 254

五、齿轮加工机床 257

六、螺纹加工机床 258

七、铣床 259

八、刨、插、拉床 260

第三节 常用机床的精度 261

一、车床精度 261

二、钻床精度 262

三、卧式镗铣床精度 262

四、磨床精度 262

五、齿轮加工机床精度 265

七、刨、插、拉床精度 266

六、铣床精度 266

八、特种加工机床精度 267

第四节 组合机床 267

一、组合机床及其特点 267

二、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型号表示方法 267

三、组合机床加工精度 268

四、组合机床通用部件标准 268

第八章 机械制造工艺 287

第一节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287

一、机械制造基本术语及基本概念 287

二、常用典型表面加工方案 289

三、工序简图绘制 290

第二节 切削加工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293

一、经济精度 293

二、常用切削加工方法能达到的尺寸经济精度 293

四、常用切削加工方法能达到的相互位置经济精度 298

三、常用切削加工方法能达到的形状经济精度 298

五、常用加工方法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300

第三节 工序间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300

一、选择工序间机械加工余量的主要原则 300

二、外圆表面加工工序间余量的确定 300

三、内圆表面加工工序间余量的确定 304

四、平面加工工序间余量的确定 306

五、花键加工余量的确定 307

六、齿轮精加工余量的确定 308

七、蜗杆、蜗轮的精加工余量 308

八、攻螺纹及装配前的钻孔直径的确定 308

九、工序尺寸及偏差确定的原则 310

第四节 光整加工 311

一、光整磨削 311

三、珩磨 313

二、研磨 313

四、超精加工 315

第五节 机械加工自动化 317

一、数字控制机床加工 317

二、加工中心(MC) 325

第九章 公差及刀具 329

第一节 公差与配合 329

一、公差与配合术语及定义 329

二、标准公差 329

三、基本偏差代号和数值 329

四、孔、轴公差带与配合 338

五、新旧国标对照 340

第二节 形状和位置公差 341

一、形状和位置公差术语及定义 341

二、形状和位置公差代号 342

三、形位公差值 344

四、图样上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公差值 347

五、形位公差值的选用原则 347

六、形位公差新旧国标对照 348

第三节 表面粗糙度 348

一、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 348

二、表面粗糙度新旧国标对照 353

第四节 矩形花键 354

一、小径定心矩形花键尺寸系列与公差 354

二、矩形花键尺寸系列与公差 356

三、矩形花键新旧国标对照 359

第五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360

一、标准适用范围 360

二、齿轮、齿轮副误差的定义、代号及标注 360

三、齿轮各精度等级的极限偏差和公差数值 364

四、齿轮公差新旧标准对照 374

第六节 刀具 376

一、刀具材料 376

二、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参数 381

三、常用标准刀具规格及有关参数 382

四、数控机床用7∶24圆锥工具柄部 401

五、磨料与磨具 404

第十章 CAD/CAM应 408

用技术 408

第一节 概述 408

第二节 CAD/CAM系统 409

一、工作站概述 409

二、工作站的选择与配置 409

三、CAD/CAM集成化 413

主要参考文献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