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正国际化”应重视“故土”观念 3
第一章 “真正的国际化”的开始 3
第一部 “新时代”的开端 3
1. 了不起的国家——日本 5
2.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故土” 5
前言 5
3. 防卫是用自己的双手保卫“故土” 6
2. 努力、睿智与幸运创造的繁荣与和平 7
4. 日美协调是外交不变的基础 10
3. 日本面临的新的“障碍” 10
5. 对亚洲太平洋时代的期待与作用 11
6. 做出自我牺牲,承担世界责任 13
4. 经济结构的转换迫在眉睫 13
5. 创造出高度工业化社会的日本的幸福与难题 15
7. 经济合作与技术转让 16
8. 扩大生产性的对外投资 18
6. 摆脱“四个过分依赖” 18
9. 适于日本市场的商品与服务 19
7. 创造一个“名副其实的富有的日本” 21
10. 日本国土对于世界的重要性 22
8. “大胆设想、缜密实行” 23
第二章 “信息化社会”的经济运筹 24
1. 初任藏相 24
2. 短期内实现高度工业化的日本 26
9. 日本不作军事大国 26
10. 创造国际化时代的“故土” 28
3. 面临“障碍”的日本经济 28
4. 创造与“巨大生产力”相适应的“丰富的需求” 30
11. 越过“障碍”的关键在于“故土创生” 31
5. 制订经济政策的根本在于不增加失业 31
6. 九十年代的日本将是高级品云集的国家 33
7. 明天的日本是创造性的信息化社会 34
8. 朝着创造性的个性与多样化供给的社会迈进 36
第三章 为创造一个多样性的文化社会而努力 39
1. 无差别教育培育了规格化与大量生产的大国 39
2. 教育是培养学生特长的工作 43
3. 由“整齐划一教育”转向“多样化教育” 45
4. 为全世界的人们创造一个显露身手的场所 47
5. 物质丰富与精神丰富的协调 49
第四章 “敬老社会”的构想 52
1. 创造出可供父母子女共同安居的地域 52
2. 要创造“新的三世同堂” 53
3. 得以终生交往的地域性的人际关系 55
4. 由过分依赖青年人文化的转换 57
5. 生动活泼的日本式福利社会 58
第五章 高技术日本列岛上的“故土复活” 61
1. “建设故土”是新时代的“西部开发” 61
2. 信息与交通技术使距离缩短 62
3. 用技术进步弥补土地不足 64
4. 摆脱对东京的过分依赖 66
5. 要重视产业文化的纵向联系 68
6. 创造舒适的居住条件,消除“两地分居” 70
第六章 高技术与多样化将使农业变为尖端产业 72
1. 农产品也迎来了质量第一、数量第二的时代 72
2. 农业是未来的尖端产业 75
3. 利用生物工程与信息技术使农业发生巨大变化 77
1. “勤劳、诚实、感恩”的重要性 83
第二部 “地域建设”的展望 83
第一章 未来的日本需要探索与创造 83
2. 建设地域并无先例 85
3. 创造日本的新观念是日本政治家的责任 88
4. 产生真知卓见需要“冲击” 89
第二章 与世界紧密相连的地方发展 91
1. 松江中学时代 91
2. 均衡而多极分散型的国土 93
3. 地方出智慧,中央来促成 94
4. 创造一个与世界多方位交往的国土 96
第三章 使地方具有信息传递的机能 98
1. 身居东京只知东京 98
2. 由信息直流变为信息交流 100
3. 使地方扩大人际交流,使城市人向多住所发展 102
1. 开辟城市居民接触大自然的”浪漫旅途“ 104
第四章 完成“全国一日游”的交通体系 104
2. 周游全国一日可归 107
3. 被时间支配与支配时间 108
4. 造出适应需要的新的干线 109
5. 东方文化是“道路文化” 111
第五章 创造一个人才与乡土相适应的社会 113
1. 培育古桥广之进先生的木造游泳池 113
2. 可供选择的“故土” 114
3. 建设一个能将知识、经验,善意充分发挥作用的地域 116
第六章 把日本建设成为有多重安全性的国土 118
1. 在迎来战争结束的大津陆军少年飞行班里 118
2. 建设一个能抵御各种灾害的国家 120
3. 制订在自然灾害的混乱中保卫国家的多重安全对策 122
1. 日本发挥世界性作用的时刻已经到来 127
第三部 “故土与西部开发”政策 127
第一章 日本经济社会的开发与自由化 127
2. 使日本成为世界的物质与信息中心 128
第二章 确立发挥地方智慧的体制 131
1. 故乡——信州豆酱的风味 131
2. 需要建立与地区紧密联系的行政体制 133
3. 减轻东京的过重负担 136
4. 东京也是“故土”——土地对策 138
第三章 建设有特色的地方城市 143
1. 摆脱经济至上和物质中心主义 143
2. 建设分担全国机能的地方城市 144
3. 培育高度的地方文化 146
4. 以车站和邮局为信息据点 148
5. “快乐倍增”——开发“余暇产业” 149
1. 扩大农村与城市的联系 152
第四章 创造有文化氛围的农村 152
2. 大规模农业和高技术农业的振兴方案 154
第五章 “地方国际化”政策 156
1. 兴盛的“民间国际交流” 156
2. 将世界故土运动——“一村一品”推向世界 158
3. 在地方举办新的国际性集会 159
第六章 使经济充满活力 162
1. 实行不给子孙遗留负担的开发政策 162
2. 有效益地投资不会给子孙遗留负担 164
3. 确立“动态财政” 165
4. 开放型的税制改革 167
结束语 170
实行大胆设想,不尚空谈的政治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