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货币的起源、本质与机能 1
第一节 交换发展的历史过程与货币的产生 1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货币拜物教 16
第三节 货币的机能 22
第四节 货币诸机能的历史发展 37
第二章 货币制度 44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构成要素 44
第二节 复本位制、复本位制向金单本位制的过渡 51
第三节 金单本位制及其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 56
第四节 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的货币制度 59
第三章 借贷资本与信用 65
第一节 高利贷信用 65
第二节 借贷资本 72
第三节 利息与利息率 78
第四节 资本主义信用的本质与形式 83
第五节 借贷资本市场 94
第六节 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98
第四章 虚拟资本与证券交易所 106
第一节 虚拟资本 106
第二节 股份公司 112
第三节 证券交易所和交易所业务 116
第五章 银行与银行业务 122
第一节 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和作用 122
第二节 帝国主义时代的银行及其新作用。财政资本与财政寡头 127
第三节 资本主义信用机关的主要类型 138
第四节 银行的负债业务。支票与非现金结算制度 143
第五节 银行的资产业务 150
第六节 银行的中间业务 158
第七节 银行业务的相互关系 161
第六章 发行银行与银行券流通 167
第一节 发行银行的产生、作用与组织 167
第二节 银行券的流通及其保证原则 173
第三节 银行券保证制度 178
第四节 发行银行与商业银行及货币市场 185
第五节 发行银行与国家 192
第一节 纸币及其流通规律 195
第七章 纸币与通货膨胀 195
第二节 通货膨胀 202
第三节 通货膨胀对资本主义社会各阶层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10
第四节 稳定通货 216
第五节 资本主义总危机条件下通货膨胀的特征 219
目录 225
第八章 支付平衡表与国际信用 225
第一节 支付平衡表 225
第二节 国际结算的信用工具、支付平衡表的平衡 230
第三节 铸币平价和外汇行市 234
第四节 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国际结算制度的混乱 239
第五节 对外贸易信用 247
第九章 货币信用危机 250
第六节 国际长期信用 253
第二节 周期性货币信用危机的历史实例 257
第一节 货币信用危机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 259
第三节 1929—1933年的世界货币信用危机 272
第一节 社会主义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在货币信用领域中的斗争 277
第十章 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信用制度 277
第二节 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的货币信用制度危机及其表现形式 283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总危机现阶段的货币信用制度危机 301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 主义各国的货币信用制度 301
第二节 战后的通货膨胀与信用制度 308
第三节 西欧各国国际收支的危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减值 313
第四节 战后作为美国帝国主义扩张工具的对外贷款和“援助” 317
附录一 对资产阶级货币理论与信用理论的批判 335
第一节 对资产阶级货币理论主要思潮的批判 335
第二节 替纸币和通货膨胀辩护的现代名目主义 343
第三节 帝国主义时代为财政寡头服务的货币数量论 347
第四节 对现代资产阶级通货膨胀理论的批判 351
第五节 对资产阶级信用理论主要思潮的批判 355
第六节 帝国主义时代的资本创造信用论及其反动的本质 361
第七节 为垄断资本服务的现代资产阶级的“信用调节”论 365
第八节 右派社会党人在货币信用方面的观点 371
附录二 现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信用制度 377
第一节 英国的货币信用制度 377
第二节 美国的货币信用制度 389
第三节 法国的货币信用制度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