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3
第一节 什么是哲学 3
一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
二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6
第二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7
一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7
二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9
三 哲学斗争的根源 1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7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7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和革命的哲学 17
二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2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26
第二节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28
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28
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原理 33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3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34
一 哲学物质概念的发展 34
二 列宁的物质定义 36
第二节 世界统一于物质 38
一 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38
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 41
第一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5
一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45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运动 45
二 运动和静止 49
第二节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51
一 什么是规律 51
二 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53
第五章 物质世界的空间和时间 57
第一节 空间和时间的客观性 57
一 什么是空间和时间 57
二 空间和时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 58
一 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 62
第二节 空间和时间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 62
二 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辩证统一 66
第六章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69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69
一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9
二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71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73
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73
二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77
第七章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80
第一节 意识的能动性 80
一 什么是意识的能动性 80
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客观存在的制约 83
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85
第二节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85
二 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8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原理 91
第八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91
第一节 事物的联系 92
一 事物的普遍联系 92
二 事物联系的系统 95
第二节 事物的发展 99
一 事物发展的普遍性 99
二 发展是一个过程 101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04
第九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4
第一节 什么是矛盾 104
二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107
第二节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109
一 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109
二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112
第十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8
第一节 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8
一 矛盾的普遍性 118
二 矛盾的特殊性 120
三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23
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 127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27
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转化 129
第十一章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 133
第一节 质、量、度 133
一 事物的质 133
二 事物的量 135
三 事物的度 136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 138
一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38
二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及其形式的多样性 140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观 146
一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146
第十二章 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 146
二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147
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148
第二节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51
一 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 151
二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54
第十三章 本质和现象 内容和形式 158
第一节 本质和现象 158
一 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58
二 透过现象看本质 160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 162
一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62
二 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166
一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69
第十四章 原因和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 169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169
二 事出有因,因必有果 173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75
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75
二 通过偶然性揭示必然性 178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79
一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79
二 正确分析各种可能性,努力趋利避弊 182
第一节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186
一 对世界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186
第十五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8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原理 186
二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90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191
一 什么是实践 191
二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94
第十六章 认识的辩证过程 201
第一节 由实践到认识 201
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201
二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206
第二节 由认识到实践 208
一 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及其条件 208
二 认识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211
一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16
第十七章 真理 216
第一节 真理是客观的 216
二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219
第二节 真理是发展的 222
一 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222
二 真理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 22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232
第十八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32
第一节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33
一 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233
二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36
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40
第二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40
二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43
第十九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45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45
一 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45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53
一 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状况和性质 253
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56
第二十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60
第一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60
一 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60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62
一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状况和性质 2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67
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69
第二十一章 阶级和国家 273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73
一 阶级的实质和阶级斗争的作用 273
二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279
三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81
第二节 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 283
一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283
二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286
一 什么是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291
第二十二章 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和道德 291
第一节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291
二 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的特点和作用 292
第二节 道德 295
一 什么是道德 295
二 共产主义道德 299
第二十三章 科学、艺术和宗教 304
第一节 科学 304
一 什么是科学 304
二 科学的作用 307
第二节 艺术 311
一 什么是艺术 311
二 艺术的作用 314
一 什么是宗教 317
第三节 宗教 317
二 正确对待宗教 319
第二十四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23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23
一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323
二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28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31
一 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 331
二 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334
三 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337
一 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343
第二十五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343
第一节 社会进步 343
二 社会进步的标志 346
第二节 人类解放 351
一 人的本质和人类解放 351
二 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 357
附录 现代西方哲学的若干流派 361
一 实用主义 362
二 逻辑实证主义 365
三 存在主义 367
四 新托马斯主义 369
五 法兰克福学派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