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写作的历史背景和结构 5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写作的历史背景 5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是革命实践提出的新要求 5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是时代的要求和理论斗争的需要 7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10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全书的内容和结构 10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的结构和基本线索 14
第二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18
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 18
一、什么是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 18
二、确立唯物史观前提的必要性 21
三、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论证唯物史观的前提的? 23
一、分工与生产力 25
第二节 分工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5
二、分工与生产关系 26
三、分工与所有制形式 27
四、分工与阶级、国家的形成 29
第三节 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生产关系) 30
一、生产力概念的形成 31
二、生产关系概念的形成 33
三、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5
第四节 市民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38
一、市民社会的含义 39
二、上层建筑的含义 40
三、市民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41
第五节 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和对共产主义的论证 43
一、关于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思想 43
二、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划分 44
三、对共产主义的科学论证 45
第六节 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 47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 48
二、国家的阶级本质 51
三、社会革命 53
第七节 唯物史观的实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5
一、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55
二、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的生产者 56
三、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具有社会性 57
四、意识的发展 57
五、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 58
六、谬误和幻想也是存在的反映 60
第三章 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完成了对费尔巴哈的彻底超越 62
第一节 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学说,揭露人本学历史观的唯心主义实质 63
第二节 批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揭露其只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 69
第三节 揭露费尔巴哈的“共产主义”及其人本主义哲学的阶级实质 73
第四章 批判施蒂纳的唯心史观 揭露无政府主义的哲学基础 77
第一节 施蒂纳及其《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78
第二节 揭露施蒂纳唯心史观的秘密 81
第三节 剖析施蒂纳利己主义的实质 84
第四节 批判施蒂纳的无政府主义国家观 89
第五节 揭露施蒂纳反动学说的阶级根源 92
第五章 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彻底清算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96
第一节 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97
第二节 剖析“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98
第三节 揭露“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阶级根源 101
第六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问题 104
第一节 唯物史观创立以前,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概念 104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概念及其变化 106
第三节 批判西方“马克思学家”对马克思异化观点的伪造 113
结束语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