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Preface 1
第一章 概论 1
一、劳动力资源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1
二、影响劳动就业的相关因素分析 6
(一)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分类 6
(二) 劳动力供给的决定 8
(三) 劳动力需求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14
(四) 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17
三、过剩就业的界定 21
(一) 过剩就业概念的提出 21
(二) 无效劳动力的界定 21
(三) 过剩就业含义的进一步完善 24
四、过剩就业与隐性失业的区别 26
(一) 国内外学者对隐性失业的阐述与分析 26
(二) 过剩就业与隐性失业的区别 29
第二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形成 35
一、国有企业的形成背景 35
(一) 重工业导向的发展战略 35
(二) 建立国有企业的背景 37
二、国有企业过剩就业形成的思想基础 39
(一) 经典作家对劳动者天然就业权的论述 39
(二) 社会主义实践中的 充分就业 理论 43
三、生计工资及劳动力无限供给假设 44
(一) 马克思的分析 45
(二) 发展经济学家的分析 47
(三) 中国的实际 51
四、国家的计划就业配额约束 52
(一) 非瓦尔拉均衡与配额机制 52
(二) 国家的计划就业配额约束 56
(一) 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形成模型 58
五、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形成模型 58
(二) 隐性合约理论对超量雇工的解释 61
(三) 过剩就业的负面影响及补救措施 67
第三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固化 71
一、资本密集型的技术选择 71
(一) 技术进步及其类型 71
(二) 技术创新的衡量 74
(三) 资本密集型的技术选择 80
二、国有企业的资本深化 83
三、资本排斥劳动的实证分析 87
四、生计工资不变假设及证明 96
五、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固化模型 99
六、传统劳动工资制度的绩效分析 101
(一) 固定工资制的抑制效应 101
(二) 超经济手段约束机制 103
一、市场化改革初期国有企业资本深化的加剧 107
第四章 市场化改革初期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深化 107
二、市场化改革初期国有企业工资及附加福利的快速增长 109
(一) 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 109
(二) 附加福利的快速增长 113
(三) 国有企业附加福利增长的实证分析 121
三、市场化改革初期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深化 124
四、国有企业过剩就业数量的测算 126
(一) 国有企业过剩就业规模的常规估算方法 126
(二) 过剩就业规模的精确定量测算 129
第五章 转轨期间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释放 137
一、转轨期间国有企业工资和福利的进一步攀升 137
(一) 转轨期间国有企业工资和福利进一步攀升的实证描述 137
(二) 效率工资理论对工资及附加福利过快增长的解释 140
二、国有企业的多重任务负担 147
三、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限制 150
四、市场需求变动与国有企业规模效应 157
五、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释放 160
(一) 国有企业过剩就业释放的原因 160
(二) 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释放方式 163
(三) 国有企业过剩就业释放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164
(四) 国有企业过剩就业释放的实证分析 167
第六章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与劳动力的再就业转移 172
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 172
二、被释放过剩就业劳动力的再就业转移方式 175
(一) 体制内转移的不彻底性 176
(二) 体制间转移的必要性 176
三、再就业所有制偏好的经济学解释 178
(一) 再就业的所有制偏好 178
(二) 再就业所有制偏好的经济学解释 179
(三) 体制间转移的利益障碍 183
四、体制间转移利益障碍的消除 185
五、间接释放过剩就业劳动力再就业转移的过渡形式 188
六、全面开放劳动力市场的对策建议 190
第七章 劳动就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195
一、制度均衡与制度变迁 195
二、劳动就业制度的非帕累托改进型变迁 197
三、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200
四、双轨就业体系的制度分析 203
(一) 就业制度非均衡:就业制度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并存 204
(二) 制度变迁方式的选择:供给主导型和诱致性变迁并举 205
(三) 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 208
五、制度安排的综合配套改革 210
第八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15
一、传统企业保障制度的特征及弊端 215
(一) 企业保障制的基本特征 215
(二) 企业保障制的弊端 217
二、经济转轨中的社会保障失缺 219
(一) 社会保障失缺及其原因 219
(二) 社会保障失缺和再就业工程 221
三、从企业保障到社会保障 223
(一) 改革的目标模式与基本原则 223
(二)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 226
四、社会保障各项目的改革 232
(一)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32
(二)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240
(三)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248
第九章 中国促进就业的政策选择 252
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252
(一) 经济增长与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252
(二) 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258
(三) 经济增长促进非农就业的实证分析 262
二、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 264
(一) 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可能性分析 264
(二) 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有效性分析 267
(三) 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持续有效性分析 270
(四)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272
三、发展非国有经济:解决就业的重要依托 274
(一) 非国有经济发展对解决就业的意义 274
(二) 非国有经济促进就业的实证分析 275
(三) 发展非国有经济减轻就业压力的举措 281
四、加强人力本投资,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283
五、城市化促进就业 287
(一) 城市化促进非农就业的实证分析 287
(二)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289
参考文献 292
后记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