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主流》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毛崇杰等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38320865
  • 页数:10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自然科学的挑战

导论:认识二十世纪 1

第一编 15

第一章 自然科学的挑战 15

§1.本世纪科学革命概述 15

一、自然科学与美学 15

二、经典力学机械论的统治及其基本特征 18

三、微观物质结构及宇宙、地球、生物科学领域的突破 24

§2.现代物理学的第一次革命 33

一、爱因斯坦对牛顿的挑战 33

二、相对论的革命意义 34

§3.量子力学之争与主体论哲学——物理学的第二次革命 37

一、量子力学的建立 37

二、现代物理学巨人之争 40

三、主体、客体及中介 43

四、“中介”的辩证观 48

§4.熵定律与未来学 52

一、老问题的新提出 52

二、普罗米修斯的得与失 55

三、一种所谓“新的世界观” 57

四、丧钟何时鸣响 64

五、“乐土”在哪里? 69

六、“新的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 72

§5.耗散结构理论与发展观 78

一、挑战的挑战 78

二、远离平衡态的热力学 82

三、新秩序的自发性自组织 85

四、混沌到有序,随机与决定 88

§6.熵原理的总结与批评 94

一、未来学、发展观与主体论 94

二、宇宙学——人类学,动力学——热力学 96

三、物理学面临着第三次革命? 99

四、结语及熵与美学问题 105

第二章 总论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主流 108

§1.黑格尔之下的众“小妖”——三条线索与十股潮流 109

一、关于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峙 110

二、形式主义作为另一条线索 115

三、心理主义美学潮流 122

§2.变动中当代西方美学的基本特征 131

一、非体系的开放性与多极倾向 132

二、否定性、悲观性与活力 136

§3.从主体泛化到主体性消失 141

一、主体泛化与孤独个体——克尔凯郭尔 142

二、泛主体化与对象化——叔本华、尼采 147

三、“移情”学派与主体性问题 152

四、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与直觉主义 155

五、情感表现主义——克罗齐、桑塔耶纳、科林伍德等 158

六、泛主体化——泛异化与实践——从卢卡契到马尔库塞 161

七、主体性消失——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 173

§4.当代美学中的理性与非理性主义问题 182

一、理性在现代遇到的挑战 183

二、卡缪对“荒诞”哲学与美学的论证 188

三、荒诞与悲剧——非理性主义的自觉 191

四、雅斯贝尔斯对理性的辨析与界定 196

五、非理性的与非审美的 204

六、创作与解释上的非理性问题 211

七、非理性主义之认识的、历史的与人类学的根源 215

§5.当代美学中的语言本体论 224

一、索绪尔语言学提供的方法 225

二、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诗学 231

三、分析美学的语言本体论 244

四、符号象征主义的语言本体论美学特征 248

五、结构主义的语言本体论 253

第三章 本世纪后期西方美学的新走向 259

§1.反映论在当代西方美学中的命运 260

一、对反映论之最新辩护辞 260

二、卢卡契——在反映论与本体论之间(上) 265

三、卢卡契——在反映论与本体论之间(下) 270

四、现象学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上) 278

五、现象学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下) 285

§2.伽达默尔的新理性——艺术是认识 297

一、时代与理性的道路 298

二、“理性是否具有力量” 304

三、艺术真理问题的重新提出 309

四、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认识方式 314

§3.人本主义的回归——马斯洛的心理学与美学 319

一、从哲学上看人本主义的回归 320

二、马斯洛在心理学上的挑战 326

三、“人自身”与“人之外” 333

四、“自我实现”与潜能 336

五、关于爱 343

六、马斯洛的美学观与社会理想 348

§4.新马克思主义与新历史主义——走向90年代的西方美学 366

一、进入历史新阶段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 367

二、弗·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的提出 372

三、哈贝马斯的所谓“历史唯物主义重建” 381

四、作为“工具商”的富科现象 388

五、“东扯西拉”的新历史主义 400

第二编 431

第四章 存在主义美学 431

§1.雅斯贝尔斯——从悲剧切入 434

一、悲剧的形而上学基础 434

二、泛悲剧主义与“唯悲剧”批判的“反悲剧”特征 439

三、悲剧唯美主义的批判——悲剧美感 444

四、从悲剧到艺术的形而上学 450

§2.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美学的彻底 456

一、真理与基本本体论 459

二、美在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之中 467

三、海德格尔的艺术批评模式 472

四、人的“无家可归”状态 483

五、危险与有救 490

§3.多面的萨特——存在主义美学的改造 495

一、从想象到虚无 496

二、现象学一元论 508

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萨特 513

四、美召唤“自由的幻觉”,美感即“自由辨认出自身” 522

五、艺术的功能与社会作用 531

第五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 537

一、卢卡契美学思想的哲学前提 538

§1.卢卡契——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创始人? 538

二、卢卡契的艺术观 546

§2.马尔库塞与“社会批判理论” 560

一、单向度的人——对西方文明异化的批判 561

二、艺术——对现存现实的异化 564

§3.阿多诺:对现代派艺术的美学思考 571

一、创立“社会音乐学” 572

二、关于“反艺术” 575

三、“否定的辩证法” 581

§4.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及其艺术观 585

§5.詹姆逊——对二十世纪审美文化的研究 592

一、关于资本主义文明分期与“总体性” 593

二、关于叙事模式与形式 597

第三编 605

第六章 分析美学 605

§1.从“美是难的”到美是“可取消的” 605

一、分析美学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问题 607

二、分析美学的发展演变概况 614

§2.对概念的逻辑分析方法 616

一、摩尔的开创 617

二、艾耶尔的发展 625

§3.维特根斯坦:分析美学的主帅 632

一、从逻辑原子主义到日常语言哲学 633

二、“神秘的东西” 640

三、“游戏”说与“家族类似”说 644

四、审美欣赏过程 648

五、对艺术问题的剖析 653

六、曼德尔鲍姆对维特根斯坦的批评 664

§4.韦兹——语言的混乱与艺术的定义 666

一、艺术的不可定义性 667

二、开放性的艺术概念 671

三、艺术的“类概念”与“亚概念” 674

四、语言的混乱——对传统美学的批评 677

§5.肯尼克和麦克唐娜:走向美学取消主义 680

一、肯尼克批评传统的锋芒 681

二、麦克唐娜:美学并不存在 691

§6.迪基——走向调和与折衷 698

一、对现代派艺术的宽容 699

二、分析美学中的折衷主义 702

三、“习俗”论 705

一、布洛克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715

§7.分析美学在70年代的新发展:布洛克 715

二、审美态度与艺术品 718

三、美学误解 722

§8.分析美学与符号论的融合——古德曼 726

一、古德曼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726

二、“何为艺术”与“何时为艺术” 729

三、“审美征候”说 733

§9.关于分析美学的小结 737

第七章 从俄国形式主义到解构主义 745

§1.结构主义的源头——从俄国形式主义到布拉格学派 745

一、什克洛夫斯基——形式主义方法的奠基人 750

二、特尼亚诺夫——文学体系演化观念 755

三、莫卡洛夫斯基——建立艺术符号学 758

四、雅各布逊——建立语言诗学 764

§2.结构主义——从诗学到叙事学 776

一、普洛普——建立叙事理论与方法 777

二、列维——斯特劳斯——对神话的破译 784

三、罗兰·巴特——建立叙事的程序 792

四、热奈特——对叙事关系的思考 800

五、格雷玛斯——建立“结构语义学” 808

六、托多洛夫——建立叙事语法结构 812

§3.两支“异军”——“新批评”与巴赫金 823

一、艾略特——有机主义艺术整体观 826

二、瑞恰兹——走向“科学化”的美学 831

三、美国新批评的两大基石——意图谬误与感受谬误 835

四、巴赫金——复调理论与小说诗学 842

五、“怪诞现实主义”——文体与等级意识更新 850

六、巴赫金与德里达 853

§4.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858

一、“分延”——反“逻各斯中心主义” 861

二、对于“人”的观念的“解构” 865

三、哲学的“诗化” 868

四、解构主义与解释学 872

五、解构主义的批评模式 883

六、现象学与解构主义 896

第四编 902

第八章 审美理解的哲学——现代解释学美学 902

§1.现代解释学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902

一、面对当代思想文化危机的现代解释学美学 903

二、现代解释学美学从传统中走来 906

三、在多极张力中的现代解释学美学 910

一、“基本本体论”与解释学美学 915

§2.海德格尔:本体论解释学美学的奠基者 915

二、从方法论到本体论的现代转变 917

三、关于审美理解的若干问题 920

§3.伽达默尔的现代解释学美学 927

一、美学是哲学解释学的一部分 927

二、审美理解的历史性 933

三、审美理解的语言性 949

四、艺术的人类学基础 956

§4.“保卫作者”——赫什对传统解释学美学的继承和发展 968

一、审美理解中的“上帝”:作者和原意 970

二、如何摆脱困境 976

三、类型与范式 985

一、利科尔的解释学哲学 993

§5.利科尔——走向多元化 993

二、语言与解释学美学 995

三、隐喻和象征 999

四、利科尔的本文理论 1003

§6.马戈利斯的解释学美学——走向折衷主义 1007

一、审美理解的两层次:描述与解释 1007

二、马戈利斯的艺术本文理论 1010

§7.哈贝马斯的“批判的解释学”对于美学的意义 1014

一、哈贝马斯的“批判的解释学” 1015

二、“批判的解释学”对于美学的意义 1021

§8.对现代解释学美学的小结 1026

一、现代解释学美学的历史地位 1027

二、现代解释学美学的基本特征 1029

参考文献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