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篇心功能衰竭 1
第一章心力衰竭 1
第一节分类和病因 1
第二节心力衰竭的代偿原理 3
第三节心力衰竭的症状与体征 4
第四节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6
第五节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21
第一节泵衰竭的病理生理 23
第二章泵衰竭 23
第二节泵衰竭的分级和临床表现 31
第三节泵衰竭的诊断 32
第四节泵衰竭的治疗 52
第二篇呼吸衰竭 67
第一章病因及分类 68
第一节临床上常见的病因 68
第二节呼吸衰竭分类 69
第二章发病原理 72
第一节通气不足 72
第三节弥散功能障碍 73
第二节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73
第三章病理生理 74
第一节呼吸系统的功能变化 74
第二节循环系统的功能变化 75
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 76
第四节血液系统的功能变化 77
第五节肾功能障碍 78
第六节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78
第四章临床表现 80
第二节紫绀 81
第一节呼吸困难 81
第三节神经精神症状 82
第四节心血管系统症状 82
第五节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83
第六节其他 83
第五章诊断 84
第一节实验室检查 85
第二节动脉血气分析、酸碱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86
第三节酸碱失衡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94
第六章治疗 95
第一节控制感染 95
第二节氧气治疗 106
第三节保持呼吸道通畅 113
第四节机械呼吸 123
第五节纠正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 135
第六节治疗肺性脑病 142
第七节控制心力衰竭 145
第八节纠正心律失常 148
第九节治疗微循环障碍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51
第十节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157
第七章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160
第一节病因 161
第二节发病原理 162
第三节病理变化 167
第四节病理生理 168
第五节临床表现 170
第六节实验室检查 171
第七节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和分级标准 175
第八节鉴别诊断 176
第九节成人呼吸窘迫征的预防 177
第十节成人呼吸窘迫征的治疗 179
第一节生物性致病因素 187
第一章肝损害的病因及发病原理 187
第三篇肝功能衰竭 187
第二节化学性致病因素 192
第三节营养因素 195
第四节遗传与代谢性因素 195
第五节其他 197
第二章肝功能严重损害的病理生理基础 199
第一节对机体物质代谢的影响 199
第二节对生物转化解毒功能的影响 206
第三节对吞噬功能的影响 207
第一节肝性脑病发生的因素 208
第三章肝性脑病的发病原理 208
第二节肝性脑病的发病原理 211
第四章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218
第一节肝性脑病 218
第二节肝性腹水 219
第三节凝血障碍与出血 222
第四节肝肾综合征 223
第五节脑水肿 225
第六节肺水肿 226
第七节内毒素血症 227
第八节其他症状 227
第九节评价病情的主要化验指标 228
第五章肝功能衰竭的治疗 229
第一节原发病的治疗 230
第二节护肝药物与支持疗法 234
第三节预防与治疗氨中毒 236
第四节改善和恢复脑细胞正常功能 238
第五节内毒素血症与继发感染的治疗 243
第六节出血的治疗 245
第七节腹水的治疗 250
第八节肾功能衰竭的防治 252
第九节呼吸衰竭的防治 253
第十节脑水肿的治疗 255
第十一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256
第十二节人工肝辅助装置 257
第十三节肝脏移植 260
第十四节其他肝脏支持疗法 261
第四篇急性肾功能衰竭 263
第一章肾脏解剖生理要点 263
第一节肾脏血液循环 263
第二节肾单位功能 264
第三节肾小球旁器生理功能 271
第四节肾脏内分泌功能 273
第二章急性肾功能衰竭概况 285
第一节病因 287
第二节发病原理 288
第三章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 302
第一节无尿、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302
第二节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306
第四章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 308
第一节急性无尿、少尿的鉴别 308
第二节实验室检查 310
第五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般治疗 315
第二节少尿期的基本治疗 316
第一节病因治疗 316
第三节多尿期治疗 324
第四节恢复期治疗 324
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冶疗 325
第一节腹膜透析 327
第二节血液透析 329
第三节血液滤过 332
第四节血液灌流 338
第七章急性肾功能衰竭预防 351
第一节积极治疗病因 351
第二节加强生理指标的监测 352
第三节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抗凝药物 355
第四节利尿剂的合理使用 357
第五节抗感染治疗 359
第五篇急性脑功能衰竭 360
第一章脑的生理特征 360
第一节脑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61
第二节脑的代谢与血流调节 363
第三节脑缺血缺氧时脑功能的改变 365
第一节颅内病变 366
第二章脑功能衰竭的病因 366
第二节脑缺血缺氧症 374
第三节其他原因所致代谢性脑损害 378
第三章昏迷的临床分析与评价 383
第一节意识的解剖生理基础 384
第二节昏迷的不同表现 387
第三节昏迷的观察、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390
第四节脑功能衰竭时的脑电活动 401
第五节颅内压监护在脑复苏中的应用 404
第六节脑死亡的诊断 405
第一节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409
第四章脑缺血缺氧的复苏 409
第二节脑复苏中的生命功能维持 414
第三节脑缺血复苏的特殊处理 417
第四节改善脑代谢药物的应用 424
第五节其他原因脑衰的复苏 426
第六节治疗的终止 428
第六篇心肺脑复苏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429
第一章心肺脑复苏 429
第一节心脏停搏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430
第二节心脏停搏的诊断 432
第三节心肺复苏 433
第四节脑复苏 439
第五节提高现场救护水平 442
第二章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443
第一节概念 443
第二节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病因 444
第三节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原理 445
第四节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代谢改变 449
第五节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450
第六节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判断标准 451
第七节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 453
附录与五衰有关的监护及诊断指标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