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 历史客观性与历史的现代解释第一章结构与功能 1
第一节 系统与结构——子系统量的变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2
第二节 僵化与调节——社会结构的僵化与自我调节的限度 18
第三节 振荡与自救——社会结构的振荡与自救的方法 33
第四节 瓦解与重建——社会结构的瓦解与重建的系统条件 49
第五节 时间与结构——子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的“时间差”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66
第六节 环境与结构——地理环境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81
第二章研究范畴 99
第一节 活力与惰性——历史发展快慢的主要标志 100
第二节 偶然与必然——历史发展多样化的原因 118
第三节 原因与结果——历史发展的目的与追求 133
第四节 存储与消耗——社会存储的消耗与补充的方法 148
第五节 有序与无序——社会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的条件 166
第六节 作用与反馈——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静态和动态变化 181
第三章分析方法 197
第一节 模式与类比——建立模式进行比较是宏观研究的主要方法 198
第二节 网络与层次——将时间与空间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 213
第三节 模拟与真实——历史的模拟并不违背历史的真实 227
第四节 清晰与模糊——模糊是逼近清晰的途径 243
第五节 定量与定性——历史的量化研究不能代替定性的分析 260
第四章历史评价 276
第一节 描述与反思——历史是客观的描述还是对过去的反思 277
第二节 规律与选择——历史的选择并不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 291
第三节局限与突破——历史研究的局限与突破的方法 306
第四节 道德与价值——道德评价与价值评价的矛盾与统一 320
第五节 单项与复项——从复式关系项的联系和组合中得出单项的评价 335
第六节 研究与需求——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是历史研究的主要目标 350
第五章知识结构 364
第一节 结构与方法——历史学家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方法 365
第二节 史论与史料——历史学家思维与客观历史的不同结合模式 381
第三节 历史与现实——面向现实是我国历史学家的优秀传统 395
第四节 历史与文学——历史学家不应回避史学与文学的关系 410
后记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