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吴下琴川古有名--常熟历史地理文化对翁氏家族形成的影响 1
一 吴中重镇 1
自序 1
二 东吴文教的发源地 3
三 带经锄绿野 担水童子皆读书 9
第二章 由浙迁常 耕读而仕--翁家先世的迁徙与人物 13
一 由浙迁常 13
二 明清之际 14
三 女诗人翁孺安 19
四 书法理论家翁振翼 26
一 贞松慈竹色常青 33
第三章 家风清白守仪型--翁咸封与常熟翁家的重新振兴 33
二 困学斋主人 37
三 朐阳学正十二载 39
四 奉檄赈灾 44
五 公举入祀海州名宦祠 46
第四章 人阁拜相 贵为帝师--常熟翁家的重心人物翁心存 52
一 孔明耕南阳 高吟梁父篇 52
二 四典乡试 三任学政 61
三 入值上书房 69
四 回籍告养 72
五 三值上书房 再任祭酒 76
六 在工部尚书任上 79
七 在“五宇号事件”中 83
八 绝处逢生 92
九 弘德殿行走 95
十 逝世 97
第五章 书生典兵---翁同书的悲剧人生 101
一 酷好史书 五试得第 101
二 典试广东 104
三 在翰林院国史馆 108
四 简任贵州学政 113
五 在扬州江北大营任上 124
六 在安徽巡抚任上 131
七 因办理“寿州事件”不善被参革 139
八 客死边陲 150
第六章 少建白 多任事--谨饬自持的翁同爵 154
一 试途多舛 155
二 供职兵部武选司 157
三 在湖南盐法长宝道任上 161
四 四川按察使 165
五 在陕西布政使任上 166
六 补授湖北巡抚 169
七 逝世 180
一 早年读书活动 185
第七章 继父述志 匡时救国--翁同龢与晚清政局 185
二 状元及第 191
三 陕西学政 194
四 弘德殿行走 199
五 给两宫皇太后讲书 205
六 在籍丁忧 208
七 入值毓庆宫再为帝师 217
八 职掌多部 231
九 振兴文教 弘扬学术 250
十 筦钥户政 265
十一 首参军机 280
十二 校士抡材 为国求贤 287
十三 再参军机 296
十四 在总理衙门大臣任上 306
十五 支持光绪帝发动维新变法 313
十六 晚年岁月 320
十七 开复与追谥 346
附 借得江郎五色笔 年年写出好春光--翁旋华与《簪花阁集》 348
第八章 绵世泽莫如为善 振家声还靠读书--翁家“曾”字辈的生平与作为 369
一 翁曾源状元及第及其病废的一生 369
二 “一世沉薶 六亲疏远”的翁曾纯 375
三 敬守祖业的翁曾荣 376
四 英年早逝的翁曾翰 380
五 以能吏著称的翁曾桂 381
第九章 翁家在清朝政坛上的绝响--官至直隶提法使的翁斌孙 390
一 少年得第 391
二 参加顺直赈灾 393
三 参加维新变法活动 395
四 宣统改元前后 395
五 归隐津门 399
第十章 绵延世泽 奋发向上--翁氏后人的追求与业绩 402
一 任出使随员未成的翁之善 403
二 任职开滦煤矿的翁之憙 404
三 教育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翁之龙 405
四 任东北兵工厂会办的翁之麟 407
五 历经磨难的翁开庆 408
六 国际社会活动家、学者兼书画鉴赏家翁万戈 411
七 曾任朱德保健医生的翁永庆 435
八 铁路工程专家翁元庆 438
九 律师翁宗庆 440
十 “以”字辈略术一二 440
结语--常熟翁氏的文化精神 443
一 常熟翁氏世代绵延,以文入世,尤其自近代以来,明显地形成他们自己在文化方面的诸多特色 443
二 常熟翁氏的文化品位 446
三 常熟翁氏独特文化的成因 449
附录一:常熟翁氏大事简表(明初至今) 453
附录二:参考书目举要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