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浙江农业大学编
  • 出 版 社:北京: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7109009084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绪言 1

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

二、遗传学的发展 2

三、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4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6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6

一、细胞膜 6

二、细胞质 7

三、细胞核 9

第二节 染色体的形态和和数目 10

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10

二、染色体数目 13

第三节 染色体的结构 15

一、染色质的基本结构 15

二、染色体的结构模型 16

第四节 细胞的有丝分裂 18

一、有丝分裂的过程 18

二、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20

第五节 细胞的减数分裂 21

一、减数分裂的过程 21

二、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23

第六节 配子的形成和受精 24

一、雌雄配子的形成 24

二、受精 27

三、直感现象 27

四、无融合生殖 28

第七节 生活周期 29

一、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29

二、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30

三、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 32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34

一、单位性状和相对性状 34

第二章 分离规律 34

第一节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34

第二节 分离现象的解释 36

一、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 36

二、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37

第三节 分离规律的验证 37

一、测交法 37

二、自交法 38

三、F1花粉鉴定法 39

第四节 显性性状的表现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9

一、显性性状的表现 39

二、显性性状与环境的关系 40

三、影响相对性状分离的条件 41

第五节 分离规律的应用 41

第一节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44

第三章 独立分配规律 44

第二节 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 45

第三节 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47

一、测交法 47

二、自交法 47

第四节 多对相对性状杂种的遗传 48

第五节 概率原理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50

第六节 基因的互作 54

一、互补作用 54

二、积加作用 55

三、重叠作用 55

四、显性上位作用 56

五、隐性上位作用 56

六、抑制作用 56

第七节 基因的作用和性状的表现 58

第八节 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 60

第四章 连锁遗传规律 63

第一节 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 63

第二节 连锁遗传的解释 64

第三节 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 66

一、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66

二、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 68

第四节 交换值及其测定 70

第五节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71

一、基因定位 71

二、连锁遗传图 75

第六节 真菌类的连锁和交换 77

第七节 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 79

第八节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80

一、性别的决定 80

二、性连锁 83

第五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87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87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88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91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92

一、遗传率的概念 92

二、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94

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95

四、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 98

第六章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101

第一节 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 101

一、近亲繁殖的概念 101

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102

三、回交的遗传效应 104

第二节 纯系学说 105

一、F1的优势表现 107

第三节 杂种优势的表现 107

二、F2的衰退表现 108

第四节 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108

一、显性假说 108

二、超显性假说 109

第五节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利用 111

一、近亲繁殖在育种上的利用 111

二、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利用 112

一、基因突变率 115

第七章 基因突变 115

第一节 基因突变率和时期 115

二、基因突变的时期 116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117

一、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 117

二、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117

三、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118

一、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 120

四、突变的平行性 120

第三节 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 120

二、大突变和微突变的表现 121

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鉴定 121

第五节 生化突变 123

一、红色面包霉的生化突变型 123

二、红色面包霉生化突变的鉴定方法 124

第六节 基因突变的诱发 125

一、物理因素诱变 125

二、化学因素诱变 127

第八章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29

第一节 缺失 129

一、缺失的类别 129

二、缺失的遗传效应 130

第二节 重复 131

一、重复的类别 131

二、重复的遗传效应 132

第三节 倒位 133

一、倒位的类别 133

二、倒位的遗传效应 134

第四节 易位 135

一、易位的类别 136

二、易位的遗传效应 137

第五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诱发 140

第六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 141

一、利用缺失进行基因定位 141

二、果蝇的C1B测定法 142

三、利用易位创造玉米核不育系的双杂合保持系 143

第九章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46

第一节 染色体组及其倍数的变异 146

一、染色体组及其整倍性 146

三、整倍体的同源性与异源性 147

二、一倍体 147

四、非整倍体 149

第二节 同源多倍体 149

一、同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 149

二、同源多倍体的联会和分离 150

第三节 异源多倍体 156

一、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156

二、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158

第四节 多倍体的形成途径及其应用 158

一、未减数配子的结合与多倍体形成 158

二、合子染色体数加倍与多倍体形成 159

三、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应用 160

第五节 单倍体 162

第六节 非整倍体 163

一、单体 163

二、缺体 164

三、三体 165

四、四体 168

第七节 非整倍体的应用 169

一、测定基因的所在染色体 169

二、有目标地替换染色体 171

第十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174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 174

一、细菌 174

二、病毒 176

三、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176

四、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177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177

一、转化 177

二、接合 178

三、性导 184

第三节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186

一、噬菌体的结构和生活周期 187

二、噬菌体的基因重组 189

三、转导 191

第十一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195

第一节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195

一、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195

二、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96

第二节 核酸的化学结构与自我复制 198

一、两种核酸及其分布 198

二、DNA与RNA的分子结构 199

三、DNA与RNA在活体内的自我复制 203

第三节 DNA与遗传密码 205

一、三联体密码 205

二、三联体密码的翻译 206

第四节 DNA与蛋白质的合成 207

一、mRNA、tRNA和rRNA 208

三、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210

二、核糖体 210

四、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212

第五节 基因的概念和基因作用的调控 212

一、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 212

二、基因的微细结构 213

三、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达 216

四、基因作用的调控 218

第六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219

一、突变的分子机制 219

二、突变的修复 222

第七节 遗传工程 225

一、遗传工程的概念 225

二、基因的分离与合成 226

三、运载工具与限制性内切酶 227

四、重组DNA分子 230

六、基因工程的成就和展望 231

五、DNA分子克隆的建立和“目的”基因的表达 231

七、细胞工程 233

第十二章 细胞质遗传 239

第一节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239

一、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239

二、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240

第二节 母性影响 240

一、叶绿体遗传的花斑现象 241

第三节 叶绿体遗传 241

二、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243

第四节 线粒体遗传 244

一、线粒体遗传的表现 244

二、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245

第五节 其它细胞质颗粒的遗传 246

一、细胞共生体的遗传 246

二、质粒的遗传 249

一、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 250

第六节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 250

二、雄性不育性的发生机理 253

三、质核型雄性不育性的利用 255

第十三章 遗传与发育 257

第一节 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257

一、细胞质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 257

二、细胞核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 258

三、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依存 259

第二节 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 259

一、个体发育的阶段性 259

二、基因对发育过程的控制 260

第三节 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264

一、转录水平的控制 264

二、翻译水平的调控 266

第四节 细胞的全能性 267

第一节 生物进化的概述 269

第十四章 遗传与进化 269

第二节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 271

第三节 分子水平的进化 273

第四节 群体的遗传平衡 277

一、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277

二、哈德-魏伯格定律 279

第五节 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 280

一、突变 280

二、选择 281

三、遗传漂移 284

四、迁移 284

第六节 隔离在进化中的作用 284

第七节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方式 285

一、物种的概念 285

二、物种形成的方式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