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述 1
第一节 康复医学的概念及特点 1
一、康复医学的概念 1
二、康复医学的基本特点 1
第二节 康复医学的分类 4
第三节 康复医学的发展史及现况 5
一、我国康复医学发展史及现况 5
二、世界康复医学发展史 12
第四节 康复医学的手段方法 13
二、康复治疗 15
(一)理学疗法 16
(二)作业疗法 17
(三)语言矫治 20
(四)康复咨询 23
(五)中医养生康复 23
(六)康复工程 23
(七)心理康复 24
(八)营养康复 26
(九)疗养康复 26
(十)基层(社区)康复 27
(十一)康复小组 27
第二章 医疗体育概述 28
第一节 医疗体育的概念及特点 28
一、医疗体育的概念 28
二、医疗体育的特点 29
一、疾病的发生及治疗原则 30
二、医疗体育的生理作用 30
第二节 医疗体育的生理作用 30
第三节 医疗体育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33
一、医疗体育的适应症 33
二、医疗体育的绝对禁忌症和相对忌症 33
第四节 医疗体育的手段及 34
一、医疗体操 34
二、医疗性运动 36
三、我国传统体疗手段 37
四、适应性体育活动 38
第五节 医疗体育的实施原则及运动处方 38
一、医疗体育的实施原则 38
二、运动处方 40
附:医疗体育场地和设备 43
一、心脏康复的重要性 44
第一节 心脏康复的意义及其应用 44
第三章 心脏康复的意义及其应用 44
二、心脏体疗康复锻练的生理作用 45
三、心脏体疗康复锻炼对冠心病人心脏功能的影响 48
四、心脏体疗康复的应用 50
第二节 心脏康复的手段方法 50
一、医疗性运动 50
二、我国传统体疗手段 51
三、力量练习 51
第三节 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 51
一、心率 52
二、吸氧量 53
三、心率收缩压双乘积 54
四、梅脱 55
二、运动能力 65
第四节 评定心脏功能和制定运动处方的常用指标 65
一、功能能力 65
三、靶心率 66
第五节 心脏功能能力的评定 67
一、心脏功能能力测定的原理及运动耐量试验 67
二、二次台阶试验 69
三、递增负荷运动试验 73
(一)递增负荷运动试验的概念 73
(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的分类 74
(三)递增负荷运动试验的方案设计原则 76
(四)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方案及选择 77
(五)递增负荷运动试验的危险性及禁忌症 82
(六)递增负荷运动试验的监护标准 84
(七)递增负荷运动试验的基本方法 85
(八)终止试验的标准 90
四、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前的筛选 91
第六节 心脏体疗康复运动处方的制定 99
一、运动强度的确定 100
(一)简易推算法 100
(二)运动能力及靶心率的测定 103
二、活动内容 108
三、持续时间 109
四、活动次数 109
五、注意事项 109
第七节 心脏体疗康复锻炼的方法及监护 111
一、监护标准 111
二、一般锻炼方法 111
三、监护锻炼的方法 114
一、冠心病 116
第八节 心脏体疗康复的应用 116
二、高血压病 119
三、糖尿病 121
四、肥胖病 125
五、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131
附:老年康复特点 137
第四章 运动器官体疗康复 141
第一节 运动器官体疗康复的意义 141
一、运动器官体疗康复的重要性 141
二、运动器官体疗康复的生理作用 143
第二节 运动器官系统功能评定 148
一、关节活动幅度的检查评定 148
(一)关节活动幅度大小的决定因素 148
(二)主动与被动关节活动幅度 149
(三)关节活动幅度正常值 150
(四)关节活动幅度的测定 150
二、肌肉力量的检查评定 163
(一)一般测力方法 163
(二)肢体围度 163
(三)手法肌力试验 163
(四)肌肉硬度 165
(五)传感器测力装置 165
(六)等速测力系统 166
(七)肌力测定的注意事项 168
三、步态分析 168
(一)步态分析方法简介 168
(二)步态周期 169
(三)步态分析方法及正常步态 174
(四)下胶肌肉活动分析 181
(五)病理步态 186
四、残疾的评估与分析 189
(一)残疾评估的意义及目的 189
(二)残疾的分类 190
(三)残疾评估的方法 190
(四)伤残运动员医学分级 192
第三节 运动器官体疗康复的手段方法 196
一、医疗体操和功能练习 196
(一)医疗体操和功能练习的概念及应用 196
(二)医疗体操和功能练习的种类 197
(三)常用医疗体操和功能练习 206
(一)康复护理的概念 222
(二)身体力学与康复护理 223
(三)身体姿势 224
(四)床上移动 233
五)病人的转移 240
三、步态训练及辅助用具的使用 243
(一)步态训练前的准备 243
(二)辅助工具及其选用和调节 244
(三)步态的种类及选择 247
(四)步态训练及保护帮助 250
四、轮椅的结构及使用 252
(一)轮椅的种类 252
(二)轮椅的结构 253
(三)轮椅的选用 255
(四)轮椅技术 257
(一)斜 板 259
五、斜板、悬挂及牵引技术 259
(二)悬 挂 261
(三)牵引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262
六、等速训练 264
七、疼痛的闸门控制学说及其在康复中的应用 265
(一)疼痛的概念及分类 265
(二)疼痛产生的机制 266
(三)疼痛特点与疼痛来源的关系 266
(四)感觉阂值、痛党朗值及疼痛耐受水平 267
(五)疼痛的闸门控制学说 268
(六)闸门控制学说在康复中的应用 271
八、功能性电刺激、经皮电刺激、生物反馈在康复中的应用 272
(一)功能性电刺激 272
(二)经皮电刺激 273
(三)生物反馈 274
第四节 运动器官体疗康复运动处方的制定 278
一、运动器官体疗康复运动处方的依据 280
二、运动器官体疗康复运动处方目的的确定 280
三、锻炼内容 282
四、运动量 283
五、加大关节活动幅度的锻炼方法 287
六、增强肌力锻炼方案 288
七、加大练习难度的方法 291
八、运动处方不当的标志 291
九、安全问题 292
第五节 运动器官体疗康复的应用 292
(一)运动损伤体疗康复的目的 293
(二)运动损伤体疗康复的原则 293
(三)恢复训练比赛的标准 294
(四)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早期康复 295
(五)踩关节损伤的早期康复 296
(六)跟腰断裂术后体疗康夏 297
(七)关节软骨损伤体疗康复 297
二、含折与骨关节病的体疗康复 298
(一)骨折的体疗康复 298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疗康复 299
三、截肢的体疗康复 302
四、身体发育畸形的矫正体操 311
(一)维持身体正常姿势的意义 311
(二)身体发育畸形的分期及体疗的作用 314
(三)矫正体操编排原则 314
(四)脊柱前凸的矫正体操 315
(五)脊柱后凸的矫正体操 318
(六)脊柱侧凸的矫正体操 322
(七)扁平足的矫正体操 327
五、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的医疗体操 331
第六节 神经系统伤病的体疗康复 343
一、反射和运动控制 343
(一)运动控制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343
(二)反 射 344
(三)皮层对随意运动的控制 347
(四)障碍有目的动作的障碍种类 348
二、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 349
(一)联合反应 349
(二)共同运动 350
(一)机能的再组织有两个要素 351
三、中枢性瘫痪的恢复过程及其特点 351
(二)两种瘫痪的根本区别及其各自的分级 352
(三)中枢性瘫痪的恢复过程的特点 354
四、神经系统疾病功能评价 356
(—)一般神经系统功能检查 356
(二)偏瘫病人运动功能评价 360
(三)协调性检查 367
(四)平衡反应试验 370
(五)肌电图与其他诊断 373
五、脑卒中的体疗康复 387
(一)脑卒中存在问题 387
(二)康复措施 388
(一)脊髓损伤的基本障碍 396
(二)脊髓损伤水平与功能的预后 396
六、脊髓损伤的康复 396
(三)脊髓损伤的康复 398
七、周围神经损伤的体疗康复 404
(—)周围性瘫痪的恢复过程及特点 404
(二)周围神经损伤的主要障碍 408
(三)周围神经损伤的功能评定 409
(四)周围神经损伤的体疗康复 410
八、脑性麻痹的体疗康复 413
(一)定义、病因和病理改变 413
(二)脑性瘫痪早期运动和姿势异常的特点 414
(三)脑性瘫痪的分类及伴随症状 416
(四)运动和姿势控制的评价 417
(五)脑性瘫痪的体疗康复 418
九、运动器官体疗康复在神经系统伤病康复中的意义 426
参考资料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