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一般定位 3
第一章 国民性:众数人格与社会文化体系的研究 3
国民性研究的历史发展 4
人格理论:分析众数人格的路径 15
从经验角度描述众数人格的理论问题 30
众数人格评估中的方法论问题 43
社会文化体系对众数人格形成的影响 57
众数人格对社会制度运作的影响 65
第二编 描绘国民性:德国 俄国 美国 121
第二章 论德国“精神” 121
第三章 众数人格及其对苏联社会政治体系的适应 127
样本和方法 127
俄国众数人格特征要点 130
众数人格与社会政治体系的关系 137
社会阶层分化 142
第四章 美国国民性的持续和改变 149
看待国民性的方式 151
美国人性格的持续性 154
对性格持续性的解释 161
变化方向 164
结论 169
第三编与社会文化系统的稳定和变迁相关的国民性 181
第五章 个人系统与社会文化系统的互动 181
埃里克森论宗教变化和认同危机 184
麦克利兰德论成就需要与经济发展 186
工业化与个体的现代化 189
一些尝试性命题 191
第六章 国民性与现代政治体系 195
国民性是什么?如何测评? 196
作为研究对象的政治体系 201
回顾系统的经验研究 202
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 212
描述民主性格 215
问题与前景 220
第七章 上升的预期:革命、进化或退化 231
论预期的性质 231
预期上升的革命 233
下降预期的焦点 235
预期和少数群体地位 237
第四编 多国比较 245
第八章 个体现代性的国家差异 245
样本和研究设计 246
建立严格的、可跨国比较的个体现代性量表(IM) 249
基本问题和基线数据 251
国家差异的长期存在 253
国籍与其他变量的影响力比较 256
某些国家在培育个体现代性上的优势 258
第九章 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跨国视角 269
方法 270
结论 276
相反趋向 287
总结和结论 291
第十章 工业化、现代化与生活质量 298
生活质量的含义 299
生活质量与现代化的关系 302
生活条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304
文化敏感性和国民独特反应倾向 307
第十一章 国民性再探讨 323
研究文献的增长 325
一个警示 328
国民幸福 329
比较荷兰与丹麦 333
探寻美国精神 336
索引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