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络腧穴总论 1
第一节 气血经络概念 1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及概况 1
第三节 经络的功用 3
第四节 腧穴的概念 3
第五节 腧穴的分类及命名 4
第六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6
第七节 腧穴的治疗作用 8
第八节 特定穴的分类及意义 13
第二章 经络与腧穴各论 28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28
第二节 手少阴心经 31
第三节 手厥阴心包经 33
第四节 手太阳小肠经 35
第五节 手阳明大肠经 40
第六节 手少阳三焦经 45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 50
第八节 足阳明胃经 64
第九节 足少阳胆经 73
第十节 足太阴脾经 82
第十一节 足少阴肾经 87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 93
第十三节 督脉 96
第十四节 任脉 102
第十五节 奇穴 107
第三章 刺法 109
第一节 针具的起源与发展 109
第二节 针刺方法的发展 110
第三节 毫针的结构、规格和保养 111
第四节 针刺前的准备 114
第五节 毫针的基本刺法 117
第七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124
第六节 针刺补泻 124
第一节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129
第四章 灸法 129
第二节 灸法的作用及适应证 130
第三节 常用灸法 132
第四节 灸法的注意事项 136
第五章 治疗总论 139
第一节 施治原则 139
第二节 针灸处方配穴方法 142
第三节 治疗时间 144
第六章 治疗各论 146
第一节 中风 146
第二节 眩晕 147
第三节 头痛 148
第四节 面瘫 150
第五节 痹症 150
第七节 痿症 152
第六节 漏肩风 152
第八节 不寐 153
第九节 心悸、怔忡 153
第十节 感冒 154
第十一节 咳嗽 155
第十二节 哮喘 156
第十三节 呕吐 157
第十四节 胃痛 157
第十五节 泄泻 158
第十六节 便秘 158
第十七节 月经不调 159
第十八节 痛经 161
第十九节 牙痛 162
第二十节 近视 162
附录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