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分析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3
第二节 分析哲学的思想渊源 11
第三节 分析哲学的历史演变 15
第四节 分析哲学的基本特征 22
第二章 分析哲学的创立 31
第一节 戈特洛布·弗莱格(1848--1925) 32
一、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 38
二、词和语句 43
三、概念和对象 47
四、含义和指称 51
第二节 贝特兰·阿瑟·威谦·罗素(1872--1970) 56
一、逻辑分析 66
二、逻辑原子论 72
三、逻辑构造论 80
四、类型理论 86
五、摹状词理论 91
第三节 乔治·爱德华·摩尔(1873--1958) 99
第四节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1889--1951) 102
一、对分析方法的阐述和应用 106
二、对常识和日常语言的强调 113
一、前期思想--《逻辑哲学论》 129
(1)逻辑原子论 130
(2)图象说 134
(3)意义论和真值函项论 138
(4)语言的界限 143
二、后期思想--《哲学研究》 147
(1)语言游戏论 148
(2)工具论 153
(3)哲学的性质 157
第三章 逻辑实证主义的兴起 163
第一节 莫里茨·石里克(1882--1936) 180
一、哲学的任务和反形而上学的立场 183
二、关于实在的问题 188
三、意义和证实理论 195
四、关于身心问题 200
第二节 奥托·纽拉特(1882--1945) 204
一、物理主义 207
二、科学的统一 211
三、贯通论和整体论 216
第三节 维克托·克拉夫特(1880--1975) 220
一、演绎经验主义 223
二、价值理论 226
第四节 阿尔弗雷德·朱尔斯·艾耶尔(1910--) 232
一、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 234
二、意义和证实理论 239
三、形而上学和哲学 243
第四章 逻辑实证主义在美国的发展 249
第一节 鲁道夫·卡尔纳普(1891--1970) 252
一、反形而上学的立场和哲学的任务 256
二、可证实性、可验证性以及验证度 261
三、语形学和语义学 268
四、物理主义与科学的统一 276
第二节 汉斯·赖欣巴赫(1891--1953) 282
一、从唯理论到新经验论 285
二、概率的意义理论 291
三、归纳问题 297
第三节 赫伯特·费格尔(1903--) 302
一、意义理论 305
二、辩明和说明 310
三、心身同一论 315
第四节 卡尔·古斯塔夫·亨普尔(1905--) 321
一、经验意义的标准 323
二、经验陈述的验证 329
三、科学说明 334
第五章 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的结合 341
第一节 克拉伦斯·艾尔文·刘易斯(1883--1964) 344
一、意义理论 349
二、分析真理与经验知识 354
三、证实和辩明 360
第二节 珀西·威廉斯·布里奇曼(1882--1961) 366
一、操作和操作分析 371
二、操作分析与物理实在 376
三、真理理论 381
第三节 查理·威廉·莫里斯(1901--) 386
一、指号与指号学 390
二、指号过程和指号行为 396
三、意谓和意旨 402
第四节 阿尔弗雷德·哈布丹布·斯卡贝克·柯日布斯基(1879--1950) 407
一、普通语义学的基本原理 411
二、内涵和外延 415
三、抽象概念理论 420
第六章 逻辑实用主义 425
第一节 威拉德·范·奥曼·蒯因(1908--) 428
一、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挑战 433
二、本体论的承诺 442
三、意义理论 448
四、“整体论”的经验检验理论 453
第二节 内尔逊·古德曼(1906--) 458
一、现代唯名论 461
二、归纳逻辑理论 466
三、结构简单性理论 471
第三节 欧内斯特·内格尔(1901--) 475
一、科学说明的类型 479
二、科学理论的结构 486
三、理论在认识中的地位 491
第七章 日常语言学派的形成 497
第一节 约翰·特伦斯·迪芬·威斯顿(1904--) 511
一、前期哲学思想 512
二、后期哲学思想 515
第二节 吉尔伯特·赖尔(1900--1976) 523
一、哲学的性质和方法 525
二、身心问题 531
三、意义理论 538
第三节 约翰·兰肖·奥斯汀(1911--1960) 542
一、语言分析 544
二、知觉理论 549
三、言语行为理论 553
第四节 彼得·弗雷德里克·斯特劳森(1919--) 558
一、指称、意义和真理 559
二、日常语言的逻辑 566
三、描述的形而上学 570
第八章 日常语言学派在美国的影响 577
第一节 罗德里克·齐硕姆(1916--) 580
一、感知问题 582
二、“感觉材料的谬误” 588
三、基础论的认识论 591
第二节 约翰·塞尔(1932--) 597
一、言语行为理论 599
二、意义理论 606
三、指称理论 611
第九章 从批判理性主义到历史社会学派 616
第一节 卡尔·莱蒙德·波普尔(1902--) 623
一、反归纳主义、证伪原则与分界标准 630
二、科学发展理论 639
第二节 托马斯·萨谬耳·库恩(1922--) 649
一、范式论 652
二、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659
第十章 科学实在论的兴起 667
第一节 威尔弗利德·塞拉斯(1912--) 670
一、明显的影象和科学的影象 674
二、“所与”与理论实体 680
三、感觉、知觉和思维 686
四、意义、辩明和真理 690
第二节 希拉里·普特南(1926--) 700
一、指称与实在 703
二、辩明与合理性 710
第十一章 语言哲学中的新发展 717
第一节 唐纳德·赫伯特·戴维森(1917--) 721
一、真理论和意义论 723
二、解释理论 732
第二节 阿夫兰·诺姆·乔姆斯基(1928--) 737
一、转换生成语法 741
二、转换生成语法的唯理论哲学基础 751
第三节 索尔·克里普克(1941--) 758
一、名字和指称 760
二、先验性和必然性 760
三、真理问题 775
第四节 里查德·麦凯·罗蒂(1931--) 781
一、语言哲学的困难和哲学发展的前景 784
二、分析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 791
第十二章 结束语 799
第一节 经验和经验论 801
第二节 哲学和科学 807
第三节 哲学和语言 816
第四节 分析方法 823
第五节 证实、证伪与效用 828
参考书目 835